甲苯、二甲苯作为基础的单环芳烃,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多用于合成橡胶、树脂、纤维、洗涤剂、增塑剂、炸药、染料和农药等工业生产,在航空航天、服装纺织、交通运输、移动通讯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目前,甲苯、邻二甲苯在世界范围内产能增速明显,但国内邻二甲苯由于下游需求放缓,需求呈下滑趋势。整体来看,芳烃产业结构仍较为单一,应用领域较为受限,因此需要加快对芳烃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
世界甲苯、邻二甲苯产能增速明显
2018年世界甲苯产能为4209万吨/年、产量为2727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6%、2.8% ,详见表1。2018年装置平均开工率为64.8%, 较2017年下降0.5%。受中国石化产业投资热潮高涨影响,世界甲苯产能增速加快,预计2020年世界甲苯产能将达到4574万吨/年。裂解汽油装置产甲苯的增量有限,新增能力主要来自催化重整装置。
2018年世界邻二甲苯产能为484万吨/年、产量为310.7万吨,其中东北亚地区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46%,中国、中国台湾和韩国是该地区最大的生产国/地区,分别占世界总产能的21%、10%和9%。预计2022年世界邻二甲苯产能将达到508.7万吨/年。
国内甲苯呈扩能趋势,邻二甲苯下游需求放缓
2019年国内新增甲苯产能为28万吨/年,总产能达1358.5万吨/年,产量为988.1万吨,新建装置仍在火热进行中。国内现有大企业扩大产能,意在使甲苯产品国产化,逐步取代进口市场。未来将有更多的甲苯企业选择扩大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二甲苯的需求(甲苯歧化为对二甲苯)。2019年国内主要甲苯生产企业状况如表2所示。
未来两年,国内甲苯新增装置依旧处于高爆发期,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炼油一体化装置,如浙江石化、东营联合及中化泉州等,其次是国内地炼企业。
邻苯是苯酐的上游原料,而且用途单一,绝大多数用于生产苯酐。2019年,中石油辽阳石化邻二甲苯装置改扩建,产能增至14.0万吨/年;海南炼化二期100万吨/年芳烃项目中的邻二甲苯装置投产,生产能力增至21万吨/年。截至2019年底,国内共拥有13套邻二甲苯生产装置,产能为169.7万吨/年,产量约100万吨。
从国内邻二甲苯生产格局来看,中石化产能约占国内邻二甲苯总产能的41.8%,中石油占21.0%,中海油占4.7%,合资及民企占32.5%。2018年底,福海创24万吨/年邻苯装置恢复生产,国内邻二甲苯供应量有所增大。由于下游市场需求放缓等原因,目前只有11家企业在正常生产,而中石油抚顺石化、大连福佳装置今年以来一直生产对二甲苯,并未有邻二甲苯产出。其中,中国石化扬子石化的产能最大,为26万吨/年,成为国内邻二甲苯生产龙头。表3为2019年国内邻二甲苯装置的生产情况。
东北亚甲苯产能增长最快,世界甲苯消费结构稳定
2018年,世界甲苯的消费量为2726.8万吨,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及北美地区,消费量分别占全球的42.5% 和21.8%。东北亚是世界甲苯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世界甲苯供需增量中70%以上来自此地区。随着中国产能的增加,东北亚在世界产能占比从2010年的42%增长到2018年的48%,北美则从22%降到17%,西欧从8%降至6%。2010—2018年,东北亚地区甲苯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为4.2%,产量年均增长率3.7%,需求量年均増长率4.0%。同期,北美和西欧地区的供应和需求皆有所萎缩。
目前,世界甲苯消费结构稳定,主要用于纯苯、对二甲苯、汽油、溶剂生产。其中,不同用途的甲苯在总消费量中占比情况为:24%用于生产纯苯;24%用于生产对二甲苯;27%用于生产汽油;19%用于生产溶剂;5%用于生产其他衍生物中TDI 。近年来,甲苯用于生产TDI、对二甲苯和汽油的比例有所上升,而用于溶剂、纯苯的比例在逐步下降。
国内甲苯溶剂用途减少,邻二甲苯需求下滑
2019年,国内甲苯产量为988.1万吨,进口量为33.1万吨,出口量为3.7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017.5万吨,进口依存度为3.2%,多数用于调油、歧化及溶剂涂料等领域,调油继续保持甲苯最大消费占比,消费详情见图1。一方面,国内甲苯市场需求结构较为单一,在进口水平逐步降低的背景下,国内甲苯市场自给率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在经历2008—2012年产能的飞速扩张后,国内甲苯市场供应能力大幅提升,需求增速明显慢于供应增速,未来新扩建速度将逐渐放缓,多数装置直接或间接配套下游对二甲苯装置。受国家环保等相关政策进一步严格和出口产品要求提高等因素影响,甲苯的溶剂用途逐步减少,尤其在涂料、油墨等行业中水性溶剂开始逐步替代甲苯。
2019年国内邻二甲苯产量为100万吨,进口总量8.4万吨,出口量2.5万吨,国内表观消费量在107.1万吨,进口依存度约7.9%。邻二甲苯可用于生产苯酐、染料、杀虫剂和药物,如维生素等,亦可用作航空汽油添加剂。其中,邻二甲苯约95%用于生产苯酐,溶剂与杀虫剂各占2%;染料中间体仅占1%。苯酐是邻二甲苯的主要下游应用市场,但目前邻法苯酐市场低迷,价格跌破5500元/t大关,创出近3年新低,主要由于供需过剩矛盾突出及下游抵触。苯酐下游增塑剂方面,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终端塑料制品出口受到抑制,增塑剂出货不畅,价格连连走低;不饱和树脂方面,玻璃钢、人造石材遭受国内政策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双重打压,树脂生产企业压力加大,行情弱势下行,邻法苯酐长期走货不畅。加之萘系苯酐以成本优势不断抢占市场份额,邻法苯酐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对邻二甲苯需求量不断下降。
甲苯、邻二甲苯出口量小,进口以一般贸易为主
2019年国内甲苯、邻二甲苯进出口量如表4所示。其中,甲苯和邻二甲苯产品都需一定的进口量来满足市场需求;从出口量来看,只有少量的芳烃产品出口到周边地区。
2019年国内甲苯进口的最大来源贸易伙伴依然是韩国,进口量在19.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8%;其次为中国台湾地区进口5.3万吨,占比16%;日本进口4.2万吨,占比13%。韩国、中国台湾、日本是目前国内甲苯三大进口来源地,尤其是韩国占国内甲苯进口总量的50%以上,而这三大区域累计占国内甲苯进口总量的87%。
2019年,国内邻二甲苯主要进口来源国及地区全部集中在亚洲,其中印度货源占比最大,占进口总量的45.6%;韩国货源为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占24.2%;新加坡货源为第三大进口来源国,占19.5%;日本为第四大进口来源国,占7.1%;占比第五位的是中国台湾地区,仅占3.5%,且此货源进口主要为进料加工贸易为主。日韩两国占国内邻二甲苯进口总量的1/3左右,若日韩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持续,或将对国内邻二甲苯进口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但或能对国内邻二甲苯市场带来一定利好提振。2019年国内甲苯、邻二甲苯主要进口来源见表5。
2019年国内甲苯、邻二甲苯进口主要贸易方式见表6。可以看出,2019年国内甲苯、邻二甲苯的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
芳烃产业发展将呈现新趋势
芳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料,国内芳烃市场目前存在供应缺口,但自给率已逐步提高,且国内仍有不少新增扩产项目计划上马。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物耗是芳烃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适应芳烃市场的发展,芳烃生产技术需要不断升级和更新。未来,芳烃产业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需要立足成熟技术,优化生产运行,降低生产成本。国内芳烃新建装置不断向规模化、大型化方向发展,芳烃产品供大于求,市场优胜劣汰不可避免,需要进一步提高现有装置的芳烃收率和选择性,降低能耗物耗和运行成本,提高装置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原料来源将多样化,需要拓宽芳烃生产原料来源,降低原料成本。芳烃生产过程中原料成本占到80%以上。目前芳烃生产面临低成本原料来源有限、原料成本高、副产品未能有效利用等难题,不利于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原料的优化配置,挖掘现有装置潜力,提高原料来源,拓宽原料适应性, 将成为芳烃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是开发差异化芳烃产品。目前国内新建芳烃装置目标产品无一例外,均为对二甲苯。芳烃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应用领域有限,附加值和利润率预计将进一步降低,因此加快芳烃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