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复合肥行业不平凡的一年,行业不断转型升级,挑战和机遇并存,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产能实现正增长,一改连续4年负增长的局面;主要复合肥企业产量在经历3年锐减后,再度出现恢复性增长。
市场新增产能300万吨
复合肥产品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前些年,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下,受环保、安全监管高压常态化影响,复合肥行业洗牌进度加快,引发大量落后产能退出,复合肥产能进入负增长时代。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册复合肥企业由2014年的5000多家减为3000家左右,产能由2亿吨左右降至1.5亿吨。2020年,复合肥新增产能300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工艺以高塔造粒为主,大多计划在第四季度才投入生产,且是现有企业的产能升级,几无新增企业,因此对2020年度市场影响有限。
从当前产能地域分布来看,湖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仍然是中国复合肥主要产地,同比之下,湖北产能占比有所提高,山东、江苏产能占比有所下降;另外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东北产能占比将小幅提高,西北、南方占比变化不大。另外,从对主要复合肥企业的产量监测反映来看,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据统计,50家主要复合肥企业中,产量超过100万吨的11家企业产量合计占比在61.48%,较2016年提高了3.81%。其中超过150万吨的企业数量增至6家。
目前复合肥产能仍然过剩,企业为保证及时售出、减少资金占用、规避市场风险,多采取以销定产方式,控制成品库存;不过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长江流域、太湖流域治理推进,落后产能、僵尸企业不断退出,并购、转型升级发展企业也将增多,行业产能还将不断变化。
下游需求存增长预期
复合肥的下游是农作物,在其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占比70%左右、经济作物占比在30%左右。2016—2018年,因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价格低迷等因素,农作物种植面积急速下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65902.38千公顷,较2016年下降1036.66千公顷。
2019年,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政策引导下,农民种植积极性开始回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企稳,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减少。2020年,农业农村部出台了七大措施来保障农产品生产,稳定了农产品产量;政府提高农业补贴,上调水稻最低收购价格,鼓励双季稻种植,不断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据统计,2020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实现止跌回升,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6768千公顷(175152万亩),比2019年增加704千公顷(1056万亩),增长0.6%。
2021年,国家要求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有市场人士提出:南方双季稻2020年扩种的面积不能减少,同时要提高单产;黄淮海和西北地区小麦面积要力争有所恢复;另外要稳大豆,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力争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提高单产和品质,确保用于豆制品等的食用大豆国内自给;重要的是增玉米,重点扩大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玉米面积。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无论是政策引导还是市场释放信号,未来农作物种植量必然增加,复合肥下游需求存在增长预期。
从效益方面来看,前几年,因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种植成本偏高,农民种植、用肥积极性曾出现大幅度下降。2019年虽有部分农产品价格回暖,但受种植成本增加的影响,农民种植效益并未因此改善,种地及对农资投入方面积极性仍然不高。202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均出现较大程度上涨,尤其玉米、大豆超过20%的涨幅,极大提振了农民种植和用肥积极性。同时农产品价格持续的上涨,给农民种地也带来了信心。此外随着土地流转,种植大户、新型农民增多,农产品种植效益也得到了快速提高。
渠道扁平化趋势愈发明显
在庞大的复合肥贸易体量中,近两年,复合肥渠道扁平化发展趋势较为明显,“渠道深耕”“渠道下沉”成代名词。单纯从代理模式来看,传统的四级、三级代理已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现更多倾向于两级或直销;而对于种植大户,对具有靠近公司生产基地区位优势、运输半径短的市场,多采取直营方式。在对样本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县级代理批发模式(企业-县级代理商-零售网点-农民)占比在70%~80%,县级代理服务模式(企业-县级代理商—农民)占比在10%~15%,直销(企业-零售网点-农民)占比在5%~7%;直营(企业-农民)占比在3%~5%。另外,对于复杂的区域,部分企业可能还会采用多种模式相融的方式加以协调。
从物流方面来看,复合肥运输以汽运为主,少量海运和铁运。其中海运,主要是湖北、江苏货源发往东北和南方;铁运,主要针对西北地区;另外近几年随着企业异地分厂建立,运输半径缩小,物流成本有所降低;再有企业间互相贴牌现象增多,有利于进一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竞争力。
出口呈现逐年递增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复合肥进出口方面也出现一些变化。复合肥出口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16—2020年间,年均增幅达46%。2018年出口数量首超100万吨,2019年突破200万吨。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地区,农业增产值还在不断增加,各国对化肥等农资产品的需求很大,预计我国复合肥出口数量将继续增长。
分产品类别来看,2018年前我国复合肥出口以二元肥为主导,但在三元复合肥出口零关税政策实施后,三元复合肥出口出现爆发性增长,2020年已反超二元复合肥数量。预计随着国际粮食价格上涨,随着国外终端农户科学施肥观念提高、企业推广力度加大,三元复合肥出口或将继续维持高增长态势。
进口方面,我国以三元复合肥进口为主,主要用于经济作物区,年进口量100万~150万吨,早几年该数量占据我国高端复合肥的绝对性份额。近两年,随着国内工艺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合作的深入,国内生产量有提高趋势,经济作物用肥对外依存度有所降低。
2020年复合肥在供需面有了新变化、新突破。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通过科技下乡宣传,农民科学施肥观念、施肥技术不断提高,化肥复合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如何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借势而进、乘势而上,还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深入分析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