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助剂是生橡胶加工成具备优良弹性和物性的橡胶制品过程中添加的、用于赋予橡胶制品使用性能、保证橡胶制品使用寿命、改善橡胶胶料加工性能的一系列精细化工产品的总称。
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助剂专业委员会公布的《2019 年橡胶助剂工业年度统计数据分析》,橡胶助剂可分为以下六类(见表1)。
近年来,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严苛的环保安全督查以及中外各国贸易战屡屡上演,使得我国橡胶助剂行业面临巨大挑战。严峻形势之下,橡胶助剂行业通过研究开发技术、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应对政策影响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橡胶助剂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国真正成为世界橡胶助剂工业的强国。
随着我国橡胶工业快速发展,特别是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的发展,对橡胶助剂的数量、环保高效品种的比例、原材料配套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刺激并带动橡胶助剂行业的生产和发展,从而拉动了国内橡胶助剂的市场需求,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我国已成为橡胶助剂生产与消费大国,目前我国橡胶助剂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75%左右,位居全球第一。我国橡胶助剂行业不仅产量居世界之首,技术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清洁化合成工艺和自动化生产水平亦居于世界前列。
产量稳步增长
我国橡胶助剂行业在过去20年得到了迅猛发展。2001年,我国橡胶助剂产量为14万吨,仅占全球 15.9%,大部分依赖进口。2008年产量达到52万吨,首次达到全球产量 50%以上。2014 年至今,我国橡胶助剂产量一直稳定占全球 70%以上。分区间来看,2005—2010 年是高速增长期,年复合增速超过20%。2011—2014年是快速增长期,年复合增速约7.7%。2015年开始出现波动,进入低速增长期,整体趋势与我国汽车行业和轮胎工业的发展趋势相匹配。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助剂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产量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橡胶助剂总产量123.9万吨,同比增长0.6%,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之下,上半年橡胶助剂行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尤其是海外各国卫生事件影响较大,二季度我国橡胶助剂出口出现断崖式下跌,导致我国橡胶助剂产量增长受限。在经过国家对卫生事件的有效控制及积极应对之下,我国橡胶助剂行业下半年快速恢复。
供需局面转变,价格、利润走低
我国橡胶助剂行业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尤其在橡胶助剂行业高利润的吸引下,新增产能不断加入,而下游轮胎等行业近年来发展速度有所放缓,有效产能已然大于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出现较大的波动时,行业缺少有效的应对手段,容易出现低价竞争的情形,价格回升阻力较大。如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影响,上半年整体行业运行处在非常困难的状态,尤其是平均价格下滑严重,部分助剂品种利润一度收窄甚至短暂处于负利润阶段。加上近年来,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环保设施投入和处理费用大幅度上涨,也使得利润空间受到一定挤压。
产业集中度不断加强
随着环保安全督查的常态化,加之下游行业尤其轮胎行业的产能增速放缓,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橡胶助剂行业出现了优胜劣汰局面,目前我国橡胶助剂企业不断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以全球橡胶助剂领军企业山东尚舜化工、圣奥化学、科迈化工、阳谷华泰、濮阳蔚林、中石化南化等骨干企业,以江阴三良、宜兴聚金信、宁波硫华、南京曙光等为代表的数十家不同产品种类、各具特色的橡胶助剂企业,助力我国在全球橡胶助剂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技术创新、绿色生产有序推进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橡胶助剂行业尤其是橡胶防老剂的快速崛起是源于绿色环保,伴随着国家新环保法的实施,橡胶助剂产业绿色制造成为全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橡胶助剂清洁工艺开发有序推进。山东尚舜化工的万吨级高热稳定性不溶性硫磺技术获得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濮阳蔚林、斯递尔、尚舜化工等企业先后建成微通道合成装置并进行微通道反应技术研究合作。环保高压之下,橡胶助剂产业对“末端”治理工作尤为重视,目前多家企业已加大资金投入建设MVR等环保设施,解决高含盐有机废水难题。
市场分析
我国橡胶助剂的主要消费途径是轮胎制造及出口,橡胶助剂的需求与汽车工业、轮胎行业以及出口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轮胎产量增速明显放缓,整体行业运行情况不佳,导致整体橡胶助剂需求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全球贸易摩擦频发,橡胶助剂出口增量过缓。未来市场仍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橡胶助剂需求在现有水平保持微幅波动为主。
根据我国橡胶助剂行业生产现状、供需平衡、政策影响等多方位分析,我国橡胶助剂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仍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
首先,随国家对安全要求不断提高,进园进区是橡胶助剂行业头等大事,以确保行业安全稳定发展,以天津科迈、圣奥化学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橡胶助剂企业纷纷在工业园区投资新的项目;
其次,绿色生产仍是橡胶助剂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除了解决橡胶助剂废水问题,环保品种和绿色工艺的开发应用也是企业长存的重要举措。
再次,技术改良与创新,提高产品层次。比如连续法生产出的不溶性硫磺,具有“三高”品质,优于其他不溶性硫磺,长期被国外垄断,2020年之前全球只有两家企业掌握了连续法生产不溶性硫磺的技术。阳谷华泰于2020年初投产的2万吨连续法不溶性硫磺产能,实现了国产技术突破,2021年其仍将有4万吨连续法产能投产。
最后,研发优势助力产品结构升级,比如技术壁垒较高的防焦剂CTP产品,以及被国外企业占据的酚醛树脂领域。随着产能的释放,整体产能中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