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规划、建设和运营的陕煤榆林化学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工程,宣布临时停工。随后,桐昆股份在回答投资者关于安徽佑顺新材料有限公司1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时表示,因综合原因,桐昆控股现阶段不再实施1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缘何煤化工项目接连停工?“双碳”背景下,煤化工行业是否还能大踏步发展?转型之路又在何方?
煤化工高碳属性,问题在哪?
现代煤化工产业具有高碳属性。利用煤化工生产替代石油化工生产的化工产品,需要对氢/碳原子比进行调整。由于自身结构特点及反应过程,消费1吨煤将排放2~3吨以上二氧化碳。从原理上来讲,这个排放不可避免,因此未来数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将成为产业持续发展最大的约束之一。
尽管部分企业已纳入重点碳排放单位名单,但其生产过程碳排放并未纳入其中。2020年,生态环境部印发《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其中大唐克旗煤制气、神华宁煤、伊泰化工、宝丰能源等多家煤化工企业均被纳入。然而,文件规定的配额管理仅针对煤化工企业自备电厂发电排放环节,相比之下,现代煤化工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更甚,但生产过程碳排放却暂未参与全国碳市场。
因此,煤化工产业虽正逐步探索减碳技术工艺,但尚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碳减排需求。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李志坚指出,“双碳”目标对现代煤化工产业提出极大挑战。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在这一愿景的实现过程中,能源领域将迎来一次根本性调整,现代煤化工产业加快减碳、实现低碳转型已成当务之急。
“双碳”背景下,专家支招煤化工发展
专家表示,现代煤化工产业已开展了若干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项目来实现减碳。首先,大力发展CCUS技术推动减排。其次,通过现代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可再生能源生产工艺融合减少碳排放。最后,从政策层面来讲,应尽快制定煤化工行业达峰目标及达峰行动方案,从政策层面倒逼和引导现代煤化工产业低碳转型。应加严管控,针对行业出台更详细的碳盘查、碳核算指南,适时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
对于如何更好地发展煤化工,李志坚提出六条建议:一是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二是要统筹煤化工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实现煤化工和绿色电力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是以现代煤化工带动传统煤化工的转型升级;三是要统筹做好煤化工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示范;四是优化产业布局;五是用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项目所需的要素指标应单独配置;六是完善现代煤化工标准体系建设。
因此,“十四五”期间是煤化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在“双碳”目标的压力之下,行业发展要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相关措施,以在极端情况下保障石油战略需求为出发点,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统筹自身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兼顾常态下的经济性,实现煤化工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