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可降解材料PHA: 未来5年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2021年16期 发行日期:2021-08-16
作者:■ 常晓宇

    8 月 9 日,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晶微生物”)宣布完成4.3 亿元 B2 轮融资。此前在2月26日,蓝晶微生物曾宣布完成近2亿元的B轮融资。在短短半年内,蓝晶微生物B系列融资总额已超过 6 亿元。而另一家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北京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7月26日也宣布完成了近5000 万元的融资。据悉,以上融资均将主要用于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相关生产线及研发平台的建设。那么,一直作为生物可降解领域的“非主流”选手,PHA为何一跃成为当前的投资热门呢?

组成多样、性能优异,产业化却极为受限

    我国在2020年相继提出升级版限塑令和双碳目标后,替代塑料已逐步提上日程。在众多生物可降解材料中,PHA为全生物来源,由生物发酵所得,其降解方式也最为温和,用完后可100%在生物体内降解成β-羟基丁酸、CO2和水,降解时间大约为1~5年。与当前偏主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PLA和PBAT相比,PHA结构多元化,可通过改变菌种、给料、发酵过程来方便调控其组成,目前发现的PHA 聚合物总数已逾150 种。组成结构的多样性也给PHA带来了性能的多样化,使其在降解性能、碳排放、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PHA的产业化品种已有4代。第一代产品的典型代表为聚3-羟基丁酸酯(PHB),该材料脆性大,很难大规模应用。为改善加工性能而研发了第二代产品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共聚物、第三代产品3-羟基丁酸酯/3-羟基己酸酯共聚物(PHBHHx)以及第四代产品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P34HB)。

    尽管我国在PHA研究方面介入较早,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拥有完整PHA生产链。由于成本高、产量小,PHA一直未能得到规模化应用,在可降解塑料市场中占有率仅为2%,暂时主要用于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领域。

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将助力PHA提升市场占比

    据了解,限制PHA大规模应用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原料成本较高、设备运行成本较高(生物反应的时间较长,需要密闭环境并严格控制温度、pH值等,还需要防止杂菌生长)以及产物纯化成本较高。当前,迫切需要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菌株,使PHA能与其他可降解塑料,甚至是石油基材料(塑料)在成本上能竞争。

    清华大学教授陈国强团队针对PHA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于2006年开始研究基于嗜盐菌的整套PHA生产技术和工艺——“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解决了发酵生产中高耗能、易染菌、过程复杂、产物难提取、生产成本高等难题,并已成功应用于生物可降解塑料PHA的工业化生产,使发酵产品成本降低30%以上。

    陈国强教授表示,随着PLA、PBAT、PBS、PPC和淀粉基材料等的大力发展,PHA必然被带动。相对于其他绿色材料,PHA的降价空间和性能可调都为最大,降低PHA生产的复杂程度和制造成本,将带来PHA发展的黄金时代。

    另据European bioplastic conference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PHA在全球生物塑料产能中占比不超过2%,而到2025年PHA生物塑料占比将上涨至11.5%,与PBAT、PLA的使用量相接近。

    当前,PHA和相关技术正在形成一个从发酵、材料、能源到医学领域的工业价值链。未来,随着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以及高附加值应用的开发,PHA必将成为一种成本可被市场接受的多应用领域生物材料,成为可降解材料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