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上半年各地能耗双控的情况,并明确指出“对所辖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市州,今年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随后,宁夏一化工项目就因当地未完成“十三五”双控指标而被否。这并不是偶发现象,自能耗双控政策实施后,石化项目投资遇到了明显阻力。“双碳”目标背景下,能耗双控与发展转型之困,正成为石化行业面临的共性难题。
能耗强度不降反升,9省(区)被点名
据发改委发布的信息,从能耗强度降低情况看,今年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
根据要求,上述9省(区)对所辖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市州,今年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并督促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的目标任务。
而未完成“十三五”能耗双控目标的内蒙古自治区,今年上半年能耗双控目标完成较为顺利,仅为三级预警。为确保“十四五”能耗双控各项政策有的放矢,该区先行确定了2021年全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3%,能耗增量控制在500万吨标准煤以内的目标任务。
指标层层分解,350多个项目被压减
发布会之后的8月20日,宁夏汉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0万吨/年甲醇制乙醇及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就被按下暂停键,主要原因是吴忠市盐池县没有完成“十三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据透露,发改委近期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检查,督促各地压减拟上马的“两高”项目350多个。2020年下半年以来,不少省区出台一系列政策,全力部署“十四五”和2021年能耗双控,逐级向下分解能耗双控任务指标。
近年来,西部能源大省立足自身优势,形成了以能源与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也承接了大量传统化工产业的转移。但在能耗双控指标的约束下,这些省份不得不重新思考产业定位。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能源原材料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7.2%。2020年,内蒙古单位GDP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今年3月内蒙古提出,从2021年起不再审批焦炭(兰炭)、电石、聚氯乙烯(PVC)、合成氨(尿素)、甲醇、乙二醇、烧碱、纯碱、磷铵和黄磷等新增产能项目,确有必要建设的,须在区内实施产能和能耗减量置换。除国家规划布局和自治区延链补链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外,“十四五”期间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现代煤化工项目。
石化项目投资是进?是退?
从“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中可以看出,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江苏是双一级预警。其中,宁夏、青海、云南是具有能源资源优势的沃土,江苏是传统化工大省,广东、广西、福建近几年大型炼化项目纷纷落户,可以说都是对石化项目投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地区。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是先进和落后产能的更替,如果新项目投资频频受到地方能耗双控指标约束,那么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就不得不放缓。
能耗双控是从消费端促进碳减排的重要举措,但也应当看到,能耗强度越降,双控难度就越大,越需要从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管理提升等方面系统谋划、持续发力,不能一蹴而就。发改委在8月17日的发布会上也强调要防止运动式减碳,不搞“一刀切”。各地在确保实现能耗双控指标的同时,如何兼顾产业健康发展将是一道值得深思的新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