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步入高质量增长新阶段
1.胶粘剂
2020年我国胶粘剂的总产量达到709.0万吨,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6.4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19年增长4.41%和3.58%。
在进出口方面,胶粘剂进出口金额受汇率变化波动的影响较大,但在进出口量的方面出现了进口量下降、出口量增长的局面,这“一降一升”现象说明,我国在进口替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单价上看,进口产品约83元/千克,出口产品约19元/千克,单价相差约4.4倍。这一方面说明,高性能、高附加值的胶粘剂产品,我国仍需要大量进口;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指出了“进口替代”的巨大空间和发展方向,值得深思。
2020年我国不同种类的胶粘剂与密封剂销售量和销售额统计详见表1。由表可见,2020年水性胶粘剂的两个品种(聚醋酸乙烯乳液、聚氨酯分散体)产量出现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水性胶原材料价格的变化,此外由于聚丙烯酸酯乳液、白乳胶和VAE乳液产品的市场应用具有可相互替代性,导致聚丙烯酸乳液胶粘剂增长较快。溶剂型胶粘剂销售量增长4.3%,销售额增长6.4%。主要增长驱动力来源于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和SBS万能胶的增长;而氯丁橡胶胶粘剂因其原料价格和VOCs问题,产量已连续9年下降。SBS万能胶主要用于建筑装饰、软体家具和制鞋等,而2020年软体家具市场快速成长(市场规模增长4.69%),从而促进了溶剂型胶粘剂的销售。
热熔型胶粘剂在经历高速增长的7年后,2020年增速放缓。其2020年销售量增长4.6%,销售额增长3.5%。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纸及制品加工、鞋与皮革制品,以及DIY市场用热熔胶出现了萎缩。
反应型胶粘剂与密封剂主要用于工业和建筑市场。2020年反应型胶粘剂销售量增长3.7%,销售额增长10.2%。从数据上看,销售额增长远高于销售量增长,这也跟原料价格上涨息息相关。
2017—2020年我国胶粘剂与密封剂进出口情况(共统计7个海关编码)见表2。从海关数据来看,过去3年来,我国胶粘剂的进口量保持略微下降的趋势,而出口量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屡创出口量新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胶粘剂生产和供应稳定,受疫情的影响较小。
2020年胶粘剂与密封剂产品的应用市场情况见表3。从下游市场应用来看,以消费电子、光伏、风电等为主的装配业市场增长较快,引领了行业的增长趋势。同时,纸、纸板及相关制品,以及DIY等以居民消费为主的产品增速也较可观,这两类市场也是出口的主要品种。但传统用胶市场,如交通运输、制鞋与皮革、建筑市场均出现了消费下降,这归因于投资力度的下降,以及“内需”市场不振。
2.胶粘带
2020年我国胶粘带市场依然延续了高增长的发展速度,产量为299.0亿平方米,销售额达到500.8亿元,分别比2019年增长了10.0%和7.6%。与胶粘剂发展阶段不同的是,我国胶粘带依然还处于粗放式高速增长阶段,大多数企业产品以中低档为主,进口替代的任务依然严峻。
2020年,我国胶粘带进口额为33.02亿美元(约215亿元),进口量15.53万吨;而出口额为56.74亿美元(约369亿元),出口量141.29万吨,是典型的以出口拉动行业增长的发展模式。从价格上看,进口为138元/kg,出口约26元/kg,差距十分明显(单价相差约5.3倍)。
2020年我国胶粘带产品统计数据详见表4。从细分统计上看,胶粘带的主要增长还是来源于BOPP包装胶粘带的高速增长;其次是特种胶带;但美纹纸胶粘带出现了下降,这也跟建筑和汽车市场的应用下降息息相关。
2017—2020年我国胶粘带产品进出口情况(共统计13个海关编码)见表5。从进出口数据来看,进口总量出现持续下降,出口量和金额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虽然胶粘带的出口量巨大,但应该关注到,出口所在国因市场增长而出现本土化生产的风险,以及出口运输成本不断上涨带来的压力;虽然我国在胶粘带产业链上具备性价比优势,但是技术上可替代性也非常大,行业进一步发展存在较大的隐患。
发展呈现五大新特点
1.进口替代趋势越来越明显,消费电子行业用胶成为进口替代的主要市场
从胶粘剂进出口产地上分析,进口的产品还是以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为主的亚洲地区(61.6%),以及欧洲国家(24.4%)为主,这两大区域占据了进口总量的86%。出口市场相对分散,其中亚洲地区占出口的53.9%;其次是中东非地区,占总量的21.8%;然后是欧洲和南美地区,分别占总量的9.8%和8.7%;对北美和大洋洲出口则较少。
从胶粘带进出口产地上分析,进口同样是以亚洲地区(57.3%)为主,其次是欧洲(14.8%)和中东非地区(13.5%),北美地区仅进口了9.6%;胶粘带出口市场比胶粘剂出口更加分散,其中亚洲地区出口占40.6%,中东非地区占16.1%,再是欧洲、南美和北美等。
从进出口量整体上看,无论是胶粘剂还是胶粘带行业,亚洲地区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进出口产品的最大市场,而北美地区的市场地位和重要性下降明显。
从进口国别情况看,2020年我国胶粘剂进口数量最多的前10位国家/地区中,第一梯队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德国;第二梯队是美国、新西兰、马来西亚。这个名单与2019年相比,新西兰是新进入者。来自前7个国家/地区的进口量占全年总进口量的80.6%,前10个国家/地区的进口量占全年总进口量的89.3%,表明进口来源地非常集中(不超过70个国家/地区)。
从出口国别来看,2020年我国胶粘剂出口数量最多的前10位国家/地区中,出口数量都在2万吨以上。出口呈现以下特点:①除美国、巴西以外,主要出口目的地是东南亚国家/地区,包括越南、印度、泰国、蒙古、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特别是蒙古(增幅最大)。表明东南亚这些国家有着巨大的胶粘剂消费市场,既值得胶粘剂生产企业重点关注和开展国际贸易,更值得有实力的企业前往投资,深耕当地市场,做大做强我们的企业实力、规模和影响力;②前10位国家/地区的出口量占全年总出口量的46.0%,说明出口国别比较分散,据统计我国胶粘剂产品出口到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地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公认有192个成员国)。
2020年我国胶粘带进口数量最多的前10位国家/地区分别是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美国、德国、新加坡、意大利、马来西亚、越南和英国。这一名单排序,与2019年基本相同;前5个国家/地区(属第一梯队)的进口量占全年总进口量的74.2%,前10个国家/地区的进口量占全年总进口量的87.2%,表明进口来源地相当集中(不超过90个国家/地区)。
2020年我国胶粘带出口数量最多的前10位国家/地区分别是越南、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和墨西哥。前10位国家/地区的出口量占全年总出口量的42.9%,说明出口国别非常分散。据统计我国胶粘带产品出口到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地区,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胶带出口大国。
2.行业集中度提升,科技型企业日趋专业化,越来越注重标准化
在集中度提高方面,主要是同质化比较严重的品种,其特点是市场规模较大、产品单一,工艺和供应链类似,过于注重产品的成本,迫使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例如BOPP胶粘带(CR8:65%)、热熔胶(CR8:40%)和硅酮密封胶(CR8:37%)。
在专业化方面,一些做导电胶、导热胶、UV胶和贴片胶等”专精特新”企业专注其擅长的市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在高端市场逐渐站稳脚跟。
以标准化规范行业的发展,未来将持续深入。从VOCs管控、有害物质限量、能源消耗、碳排放,以及产品品质等方面,将深入细化各类标准的制订和实施。
3.环保型、无溶剂和辐射固化型的胶粘剂引领行业增长
据统计,MS胶2020年销售量为5.6万吨,增长率达到了40%;PUR胶2020年销售量为6.4万吨,增长率达到18.5%;双组分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2020年销售量为4.5万吨,增长率达到了12.5%;水性氯丁胶2020年销售量为0.9万吨,也有明显的增长;而UV胶和UV压敏胶目前体量不大,但增长潜力和市场空间十分看好。
4.新建、改扩建项目方面动力依然十足
2020年行业新增投资约125亿元,主要是环保性的品种和胶粘制品的投入。其中环保及水性胶种投资占43%,胶粘带/不干胶标签投资占37%。从地区投入上看,浙江、山东、安徽和江苏是主要投资项目所在地,热点非常突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安徽省(2020年投资22.15亿元),近年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吸引了大批胶粘剂和胶粘带企业的投资落地。
5.科技创新有长足进步
从2005年至今,以胶粘剂或胶粘带为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检索,行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呈指数级上升,虽然2020年申请数量略有下降,即使这样也达到2672项授权专利。其中胶粘带行业发明专利868个,占32.5%;水性/热熔胶发明专利353个,占13.2%。即使在疫情影响期间,科技创新力度不减,我国胶粘剂和胶粘带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仍有长足进步。
当前,行业发展仍面临重大挑战。首先是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使得供需关系复杂变化,将持续影响出口市场;其次是国家政策的导向,国家通过各项产业指导意见来实现宏观调控的“去产能”政策,与企业新建改扩建项目存在长远目标与短期利益冲突问题;再者是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对企业的利润率影响颇大;在高端产品领域,还有些“卡脖子”产品未突破,如光刻胶、OCA胶等;在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方面,尤其是胶粘带领域,在人才队伍、企业规模和产业链良性循环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
行业环保法规与可持续发展
胶粘剂和胶粘带行业的环保法规和可持续发展依然是备受关注的话题。2018年起,我国不断建立各行各业的绿色工厂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绿色工厂评价通用要求。该标准的发布将有利于引导广大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甲醛、VOCs、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限量一直颇受关注,行业也推出了最严格的标准法规要求。2021年新实施的胶粘剂和胶粘带标准数量较多。其中,8个国家标准主要是试验方法和测试标准;在行业标准中,主要为产品性能和试验方法标准,包括7个化工行业标准、2个能源行业标准、1个印刷行业标准。
在“双碳”大趋势下,光伏、风电是降低碳排放最有利的途径之一,我国也是全球光伏、风电产业链配套最完整的国家。特别在生态环境部加强遏制“两高”项目(高耗能、高排放)的重要时期,光伏、风电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胶粘剂和胶粘带行业的技术进步,将有力保障光伏和风电行业的快速增长。
在汽车领域,汽车轻量化和新能源车的需求增长将成为行业重点关注的方向。与传统汽车相比,未来20年间,轻质材料在汽车上的用量会从29%上升到60%以上。此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单车用胶量(PACK密封、结构导热、结构粘接、BMS防护、电芯粘接、电池灌封、螺纹锁固、壳体粘接等)将达到约5千克,单车500~1000元的销售额。同时,汽车电子用胶也将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用胶粘剂也变临变革,首先是两个旧标准(GB 18583、GB 30982)的修订。新的标准将会对其指标进一步限制,将规范行业的发展,提升产品的质量。
其次,装配式建筑市场将持续扩大。截至2020年末,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共计6.3亿平方米,较2019年增长50%,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为20.5%。从能源终端碳排放来看,与现浇式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在建材生产及施工阶段碳排放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未来,装配式建筑市场的增长将有效拉动相关胶粘剂产品的需求。
包装市场与社会消费品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市场出现了较大变化,环保性产品逐渐被消费者认可,无溶剂复膜胶、热熔胶和可生物降解胶粘带产品将成为行业增长的“潜力股”。2020年开始的“限塑令”将给包装相关的胶粘带行业带来深远变革。2020年1月,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2021年9月,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具体措施方面包括,到2022年底,沿海地区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使用量。到2025年底,全国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和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
“新基建”是国内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要突破的市场。国内企业应抓紧机遇,在5G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电力、高铁及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投入,向完成行业“十四五”高端产品占比任务目标前进。力争到2025年末,改变国产产品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的局面,使行业高附加值产品产值的比例达到40%以上,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扩张型向品质、效益提升型转变。
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1)资本、技术与管理相结合,胶粘剂和胶粘带企业要从提供单项产品尽快转变为行业综合解决方案,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这也是大势所趋。
(2)胶粘剂和胶粘带行业总体拥有近400亿元的进口替代市场,这将是本土企业创新发展的潜力所在。《胶粘剂和胶粘带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明确目标,即力争到2025年末,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0~15家,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0~50家;另外,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3)在新发展格局的推动下,企业更加注重研发、合理的产能布局和规范化的运行,将在市场有序竞争和集中度提升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是行业的特有优势。
(4)从长期看,化工原材料周期性变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力有限,必将促进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完善全国产能空间布局,提高行业竞争力。
(5)我国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稳定恢复、装配式建筑高速发展、新能源(光伏和风电)及5G消费电子等“内循环”需求,将驱动国内工业用胶粘剂和胶粘带产品快速增长。
(6)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外循环”“一带一路”“碳中和”将有力促进消费类胶粘剂和胶粘带产品的出口,2022年行业依然能获得较快增长。
(7)环保性行业技术更迭,如水基型、热熔型、无溶剂型、辐射固化、改性和生物降解等低VOCs含量的胶粘剂和胶粘带产品,将备受市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