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钾肥可持续发展 应巩固“三足鼎立”之势
2022年6期 发行日期:2022-03-17
作者:■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委会钾肥部秘书长 亓昭英

  目前,我国钾肥的格局依然是国产钾肥、进口钾肥、境外钾肥“三足鼎立”之势,但2021年发生了许多确定和不确定的变化,这对钾肥行业运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21年,钾肥价格走出了一波强有力的上涨行情,详见图1和图2(数据来源:中国化肥网),国内产量也出现了预料已久的拐点。未来我国钾肥行业夺回定价话语权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多措并举。

国产钾肥自给率维持50%愈发困难

  我国可溶性钾资源非常贫乏,98%以上分布在青海和新疆等偏远地区。从图3可知,近十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查明资源量增长有限。从近年来报告的成果看出,我国潜在钾资源主要在深部卤水和固体钾盐方面,但这些资源开采技术难度及采矿加工成本高,离实现工业化还有较大差距。我国钾肥长期依赖进口,供需现状分析和和自给率变化趋势详见图4和图5。50%是一个良好的“有机”的自给率数据。但是,保持50%左右的自给率,将越来越难!

  国内主要的钾肥和钾化工产品主要分以下三大类:

  资源型钾肥产品:氯化钾、资源型硫酸钾、硫酸钾镁肥、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加工型钾肥产品:硝酸钾、加工型硫酸钾、磷酸二氢钾;钾精细化工产品:碳酸钾、氢氧化钾、焦磷酸钾、食品级氯化钾、氯酸钾。

  由图6可知,国产钾肥产量从2010年的530万吨(折KCl,下同)增长到2020年的920万吨,从2015年开始到202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0.37%,钾肥产量开始出现“滞涨”。6年之后,2021年实现产量879万吨“终于破9”,拐点已经从“时隐时现”正式“登场”。

  我国钾肥需要大量进口的品种只有因为资源贫乏造成的氯化钾品种,而且今后对氯化钾的生产工艺要求也会因为应用领域的不同而会出现更高的要求。

  我国钾肥表观消费量总体发展趋势一直呈增长趋势。加工型硫酸钾和硝酸钾企业需要在产业链延伸和多元化发展方面下功夫,否则会越来越被动。

  资源型的钾肥企业因为一般都地处偏远,需要放平心态,努力以开放的格局获取更多的创新技术支持,把企业做成多元化的发展平台,从而降低成本,增强自身竞争力。

进口机制分为两种

  目前,我国钾肥进口机制主要有大合同进口(海运)和边贸进口(陆运)两种方式。

  1.钾肥大合同谈判:在商务部的协调下,由中化、中农和中海油三家央企组成联合谈判小组,分别与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进行谈判,三家中谈下一家,其余二家自动遵守相关协议内容。一般每年都需要进行谈判,可以进行销售的主要进口商有中化、中农、中海油和倍丰。我国氯化钾大合同近两年签订价格对比见表1。

  2.钾肥边贸谈判:在五矿商会的协调下,组织相关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商谈。主要进口商有绥芬河龙生经贸公司、二连天宇公司、米高集团、绥芬河开元公司、浙农爱普公司和金秋肥业公司等,中化、中农也有少量进口通过这种方式实现。

  2020年我国氯化钾共进口873.98万吨,2021年1—11月共进口727.55万吨。2020年和2021年进口国总数都是11个国家。值得一提的是老挝,中国在这里布局的钾肥企业——老挝开元和亚钾国际生产的钾肥,回哺中国市场的量从最初的13万吨提高到了2021年的40多万吨。2020和2021年1—11月按进口量排序前三贸易伙伴情况详见表2和表3。

  2021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国办发〔2021〕54号),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降碳。

  传统进口钾肥内陆物流模式是进口钾肥以散货船的方式运输到中国的海运口岸交货,比如CIF烟台、CIF青岛和CIF湛江等,然后再由国内的贸易商汽运或火车运输到内陆市场。当前,国家会给予多式联运巨大的扶持,采用新的物流模式,一方面降低最终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也适应新的商业模式。建议企业抓住国家支持多式联运的机遇,不断优化物流模式,降低成本。

“走出去”项目已达27个

  世界钾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以色列、刚果(布)、老挝、泰国、埃塞俄比亚和阿根廷等20余个国家。目前只有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美国、以色列、约旦和老挝等13个国家在生产钾肥;而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钾肥,钾资源分布非常不均衡。主要钾肥生产商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产能占总量的51%,产能过半。详见表4。

  近几年来,因为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对国际钾肥行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钾肥产能变化不大,但需求却在稳步增长。2015年全球钾肥需求量在6200万~6300万吨,每年以200万吨左右的速度增长,2021年之前供需能够维持平衡。但2021年这种平衡被打破,价格暴涨。加之疫情造成的农产品价格高涨,更促进了钾肥价格的提高。

  世界钾肥一直是供大于求,但分布非常不均衡,这为钾肥供应垄断组织形成了天然的资源基础。加拿大、俄罗斯等世界钾肥生产巨商掌握着钾肥的定价权,14亿中国人粮食安全不可一日无钾,这也是我国把钾肥作为重要战略物资的核心原因。中国碗一定要装中国粮,向钾肥要“定价权”,意义重大。

  1998年,在国家领导人和政策的支持下,钾盐“走出去”征程开启,到钾资源丰富的国家“拿来”钾资源为我国所有。目前共在加拿大、老挝、哈萨克斯坦、刚果(布)、泰国、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摩洛哥、吉布提、约旦、阿根廷这11个国家有27个项目(最高峰时有12个国家34个项目)在推进,总计划产能为1947万吨/年。这27个境外钾肥项目所处阶段不—,有的在正常生产运营,有的在停产准备启动中,有的刚拿到采矿权,有的在拿采矿权的路上。目前已经有4家老挝企业生产出优质达标的氯化钾产品,回哺国内的量超过40万吨。预计今后3年内将有325万~400万吨/年装置可建成投产。

  国际钾资源的平均品位在30%左右,目前在生产中的国际钾肥企业主要原料是优质的钾石盐。而我国目前在生产的国内和境外企业的钾资源主要是卤水和光卤石,需要扬利避短发挥自身资源优势。

三方面举措促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钾肥行业2022年及今后5年发展预测:

  1、世界钾肥价格将处于上升通道。在2026年前,世界钾肥产能总量变化不会太大甚至会下降,这是因为加拿大、俄罗斯等主要生产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投产的老矿山服务年限即将到期,2025年前供应方面的状况会因某些突发事情而凸显紧张。2026年后,新建钾肥矿山会陆续投产,但生产成本会大幅增加。这就成为今后10年甚至2035年前世界钾肥价格保持在上升通道中的有力支撑。

  2、总市场需求将略有增长。突发的疫情让全世界认识到自给自足粮食供应的重要性。从国内来看,随着人们对“土壤健康—健康食材”的认知和“配方肥”、“有机肥”应用的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钾肥对农作物的重要性。预计今后5年国内钾肥表观消费量仍在2000万吨以上,世界钾肥需求量会持续保持在7000万吨以上。

  3、含钾新品会荣耀登场。随着钾肥等农资价格的上涨,人们寻求低钾含量的钾肥品种或含多元素矿质调理剂等替代品的意识会越来越强烈。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我国钾肥行业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保护好国内宝贵的可溶性钾资源。不足部分通过国外钾肥基地的开发、进口和难溶性钾资源的开发三个渠道来弥补。

  二是以科学合理规模开发国内可溶性钾资源。从我国钾资源的实际禀赋条件看,应严格控制国产钾肥新产能上马,产量每年维持在 600万~700 万吨水平为宜。目前我国青海、新疆的现有钾肥装置能力,已经达到现有资源量的极限规模。为了钾肥行业国产部分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慎上新建或扩建资源型氯化钾、硫酸钾和硫酸钾镁肥项目,提高现有装置利用率;围绕健康土壤的目标开发节约钾资源创新产品,为企业面临的资源困境做充足准备。

  三是积极推进境外钾肥项目。境外钾肥项目投资周期长(从勘探到建成工厂最顺利也需要6~8年)、投资金额大、生产周期长(钾肥工厂建成后可生产60~80年)。针对国内外的现实情况,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趁着目前国产钾肥50%自给率的大好时机,建议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有能力的投融资机构、有钾盐情怀的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专门的投资基金,加大境外现有钾肥基地的布局,积极推进建设速度,对接现有境外钾肥基地项目。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