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这将如何影响农药行业的发展?“十四五”期间,农药行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应关注哪些重点方向?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钟华近日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CCN】今年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这将给农药行业带来哪些影响?自从国家提出农药化肥要实现减量增效以来,农药的消费量呈现出了怎样的趋势?
【李钟华】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对农药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农药行业也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实现这个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进农药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积极淘汰高毒、剧毒化学农药,优化生产布局,开发推广高效低毒农药替代高毒、高风险农药,同时支持生物农药等绿色农药的登记和应用。
二是推进化学农药安全科学使用。倡导全行业针对广大农药使用者进行安全科学使用农药的宣贯和培训,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广高效施药器械、智能化精准化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
三是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制定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规范及标准,逐步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
四是提升专业化服务,提高用药效率。近几年病虫草害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有效减少个人施肥打药“跑冒滴漏”现象,提高了用药效率。
自国家农药化肥“双减”要求提出后,农药的利用率不断得到提升。经科学测算,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农药利用率已达到40.6%,较2015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农药行业也将继续深入探索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从产品研发、施药器械、施药技术等多个方面来推动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
【CCN】在“减量增效”的大趋势下,农药行业创新主要关注哪些新方向?
【李钟华】首先,应当关注农药品种的原始创新,鼓励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并加快其服务于实际生产的速度;
其次,应当关注农药生产工艺和设备的集成创新,推进农药生产企业进行绿色化、智能化、连续化生产,降低能源和物料消耗,满足“能耗双控”要求,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使用效果的稳定性。
第三,关注农药使用技术的应用创新,完善农药施用标准化模型,持续升级施药器械及施药方式,结合新型农药助剂的开发及应用进一步做到精准施药。
第四,关注农药管理体制机制的持续创新,搭建农药数字化管理平台,完善农药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CCN】2021年国家开始推进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部署,对安全用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针对此,协会有哪些动作?
【李钟华】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在部分地区、部分品种上依然存在。农药作物投入品端,主要是通过提升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水平,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升农作物的质量安全及品质。
这些年,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在促进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截至2021年底,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同140余家农药制剂企业共开展科学安全用药线下培训16.58万场,培训977.26万人次;线上培训2万余场,培训2036万人次。累计发放培训资料277万册以上,针对水稻、柑橘、猕猴桃、玉米等作物开展系列作物解决方案会议。
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强化下游种植户科学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提高科学安全用药水平。统筹兼顾农药购买防伪、药前安全检查、农药标签识读、科学安全混配、利用好有利打药的天气条件和包装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力求做到科学选药、精准施药、安全合理用药,促进农药减施增效和利用率的提高,为农产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
新一轮发展中构建五大体系
【CCN】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2021年农药行业取得了哪些成绩?“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哪些重点做文章?
【李钟华】2021年,面对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严峻、世界经济深度衰退、限制性贸易措施增加等经济和贸易环境的不确定因素,我国农药行业发展持续彰显韧性和活力。在继续抓紧、抓细、抓实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稳中求进,产能充分释放,生产基本维持有序开展,市场稳定,产销两旺,行业效益稳步增长,业绩整体向好。
在新一轮发展中,农药行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当前,国内产业政策日趋严格,环保和安全生产压力大增,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农药行业的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全球农药销售额增速放缓,新品种开发速度减缓,生物工程技术的影响日益增强,跨国公司发展战略作出重大调整,非贸易壁垒增多,这些都是行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农药行业需有效结合绿色生产、渠道变革、技术服务、智慧农业等领域,不断创新,共同推动行业向现代化、集约化、一体化、规范化发展,为保障农业生产、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十四五”期间,农药行业将从构建现代农药生产体系、规范农药经营服务体系、完善农药安全使用体系、健全农药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农药研发创新体系等多个方面努力,即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CCN】2022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年,对于农药行业来说,降碳减排还有哪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
【李钟华】“碳达峰”、“碳中和”对农药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上游原材料和中间体,以及原药生产。能耗双控、双碳带来原材料短缺,大宗农药品种价格大幅上涨,下游企业利润受到压制等一系列问题,倒逼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并解决生产企业小而散,品种结构老化,创新能力薄弱等根本性问题。
但从积极方面看,也将迫使原药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更加注重提升绿色工艺及生产设备的升级,控制能源及资源消耗,减污降碳生产,减少“三废”排放,加强企业清洁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副产物综合利用。
三大举措树行业品牌
【CCN】在农药品牌建设方面,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还存在哪些差距?协会将怎样带动会员企业树品牌?
【李钟华】品牌建设的核心是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在这一点上,跨国公司无疑占据着市场领先地位,经过多年不断地积累塑造了一批令广大农民耳熟能详的品牌,如“农达?誖”、“大生?誖”、“康宽?誖”等。在其品牌建设的背后是大量的田间药效调查、产品配方优化、安全科学使用培训等系列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品牌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这些方面,国内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内企业往往过于重视营销,忽略了产品最终的落地,即常说的农药使用“最后一公里”。导致企业自身积累的数据相对匮乏,不能深入挖掘自己产品的优势,最终品牌的宣传难以引起农民的共鸣。
协会目前主要围绕以下工作带动会员企业树品牌:一是联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企业开展作物安全科学使用农药相关工作,让品牌与服务相结合,落到实处;二是积极开展农药生产和安全科学使用的团体标准制定工作,激励企业通过执行团体标准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培养一批优秀的企业和产品,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带动全行业健康发展。三是协会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委托,作为全国生态环保优质农业投入品(农药类植保产品)推广应用技术依托单位,开展常态化生态环保优质农业投入品(农药类植保产品)试点组织申报和技术审核工作,履行类似于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优质化业务技术工作机构技术审核推荐职能,承担生态环保优质农业投入品技术培训组织、生产应用、生产指导和产销对接服务信息等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