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电石供应将处于紧平衡态势
2022年6期 发行日期:2022-03-17
作者:■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蒋顺平

  2021年,我国电石全行业完成产量约3000万吨,同比增长3.87%。同时,电石价格创下历史新高,企业效益明显好转,行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为“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2022年,电石行业必须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整个行业的各个领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化发展战略,着力抓好节能降碳、积极推动新工艺和现有装置技术改造升级工作,大力提高企业安全标准化水平,保障行业经济平稳运行,努力向绿色、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2021年生产运行情况

  2021年,国内电石市场整体向好,价格屡创新高,企业利润丰厚,行业效益显著增强,电石产量持续增加。在全国及部分省区能耗双控政策持续加码的背景下,我国电石企业经历了“电荒”,也经历了由“无人问津”到“一石难求”的高光时刻,同时也经历了因原材料价格高涨而“惶恐不安”的复杂心理。之后,随着煤炭价格的快速回落,电石价格再次呈现悬崖式下跌,逐渐回归理性。

  (一)产量持续增长,淘汰落后积极推进

  据中国电石工业协会初步统计,2021年,占总产能87%的20万吨/年及以上企业共68家,合计生产电石2630万吨,占总产量的87.6%;产量前十位的电石企业生产电石合计995万吨,较2020年同期增加6万吨;产量前十位的集团公司(合计产能占总产能42.8%)生产电石1514.5万吨,较2020年同期增长3.54%。2021年,我国电石产量约3000万吨,同比增长3.87%,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21年出口电石约10万吨,较2020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

  但内蒙古、陕西等作为电石主产大省,产量仍然保持了负增长态势。而在价格及利润高位运行的带动下,山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湖南及湖北等省区均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我国电石淘汰落后产能210万吨/年,新增产能约60万吨/年,合计产能为3850万吨/年。扣除长期停产及僵尸产能约400万吨/年,实际有效产能约3450万吨/年,有效产能发挥率达到87%。未来仍有一些能耗、安全、环保达不到要求的和产能10万吨/年及以下的企业约300多万吨/年产能将逐渐退出市场。

  (二)电石市场整体向好,价格创历史新高

  2021年国内电石市场逆势上涨,截至10月中下旬达到8000元/吨,创历史新高,较2020年同期吨上涨5000元左右;据估算,2021年均价较2020年吨上涨近1900多元。同时,电石市场整体延续了上涨态势,在能耗双控持续加码的影响下,各地不同程度地实施了限电、限产措施,导致供求关系进一步失衡。在下游PVC等产品行情持续回暖的带动下和电石所用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影响下,电石价格亦是水涨船高,为2021年行业整体盈利创造了良好条件。详见图1。

  第一季度:供需基本平衡,观望氛围较浓。

  一季度供需基本平衡,市场多维持观望。1月上旬,运输不畅导致乌海等地电石出货受限,部分地区有库存积压。1月下旬至2月份,乌盟地区受限电影响,电石厂家开工有所下降,供应面略有缩减。下游PVC厂家节前备货心态较强,电石采购价格提涨明显。3月中旬开始,随着内蒙古自治区执行能耗“双控”的减排措施,当地电石企业开工受到明显制约。部分氯碱配套的电石装置也降负减产甚至停车,导致电石外销停滞,甚至需要采购宁夏、甘肃等地货源来保证PVC装置的正常开工。华北、华中等电石消费地货源更显紧张,PVC企业停车观望增多。

  第二季度:下游产品装置陆续检修,电石市场震荡调整。

  5—6月份,下游PVC企业传统春季检修集中,山东、河南、东北等地下游厂家装置停车,对外暂不采购电石。电石需求减弱,企业库存累积加快。由于下游集中停车,以及双控政策力度的放松,国内电石行情自高位理性回落。但成本面的有力支撑,以及未见过量的市场供应,仍支撑国内电石价格处于较高震动区间。

  第三季度:随着能耗双控政策的趋紧,电石供需矛盾加剧。

  进入三季度,内蒙古、陕西、宁夏等地纷纷加大了双控措施力度,电石货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局面加剧,推动电石行情连创新高。特别是9月份,陕西地区受全运会及能耗“双控”政策影响,部分厂家限产5成甚至停车。上游兰炭企业受政策影响装置限产或停产,电石市场原料及电石产品自身供应缺口较大。兰炭供应紧张,电石成本支撑力增弱,行情上涨速度明显提升,单月涨幅超过2000元/吨。

  第四季度:国家政策干预起生效,原煤价格高位回落。

  受国家相关部门对煤炭等资源性产品进行干预的影响,原煤及用电煤价格从高位陆续下调,同时也缓解了用电紧张的局面;电石所用兰炭价格亦从高位滑落,降低了电石成本,迫使电石价格出现悬崖式下降。截至11月上旬达到吨电石4300元,较10月中下旬的最高位吨下降了3700元。同时,接近12月份,电石价格起伏不定,市场基本上处于平衡态势,供需双方处于博弈状态中。

  (三)原材料价格及下游行业分析

  一是兰炭价格受能耗双控影响较为明显,由第一季度的700元/吨(出厂价格)上涨至9月下旬的3400元/吨,上涨了近400%,迫使吨电石成本上涨2000元。随着电石企业原材料库存的减少,10月中旬电石价格出现高位运行。之后,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原煤市场价格的干预,兰炭价格呈现下调态势,12月底达到1500元/吨左右。

  二是电石下游PVC产品全年持续价高企稳态势,带动了电石价格的高位运行。PVC价格由年初的7000元/吨持续攀升至10月下旬的13000~14000元/吨,亦创历史之最。随后,在下游需求萎缩及原材料价格快速下滑的带动下,价格回落至12月底的8000~9000元/吨,吨下降了近5000元。  

  三是其他下游产品市场亦整体向好。整个2021年上半年,BDO市场行情呈现出与前几年截然不同的走势,大起大落,扑朔迷离。进入下半年,BDO市场行情再次大幅攀升,与年初市场行情类似。

  同时,石灰氮及酸酸乙烯产品价格和市场延续整体向好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电石市场的快速回暖,为全年电石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奠定强有力的支撑。

  (四)行业盈利情况分析

  自2018年起,电石市场有所好转,企业开工率进一步提高,企业开始盈利,但是在原材料等成本高企的情况下,盈利水平较弱。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吨电石利润几十元钱,但2019年整体却处于持平及微亏状态;2020年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吨电石可以达到100多元的水平。2021年是实属罕见的一年,原材料价格是水涨船高,在能耗双控政策持续发力的情况下,电石等产品的限电、限产首当其冲,电石货源严重萎缩是导致电石价格创新高的主因。

  特别是3月、9月和10月份,理论盈利水平较高。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地区3月份电石最高盈利在1000元/吨左右,9月底及10月份多数时间电石盈利1500~2000元/吨(以上均指毛利价格)。当然,开工不足,产量有限,原材料价格等因素支撑了电石较高的利润。但考虑到人力、财务、设备折旧等综合成本,盈利状况会明显小于理论值,甚至一些开工严重不足的企业会有一定的亏损。综合来看,2021年是电石行业有史以来利润最高的一年,价格创下新高,或许将来也是纪录保持者。

  (五)政策助力为电石行业市场回暖提供了重要保障

  “双碳”背景下,电石作为“两高一资”行业将面临诸多的政策限制。电石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完全依赖于煤炭和电力资源。按照国家统计局2019年的综合能耗数据,每生产1吨电石需要消耗950千克标准煤。按照排放系数折算二氧化碳,每生产1吨电石需要排放2吨左右的二氧化碳,所以电石必将成为“碳减排”的重点关注对象。

  10月21日,国家发改委提出了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其中针对石化化工领域专门发布《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其中电石的单位产品能耗基准水平要达到940千克标准煤/吨,标杆水平要达到805千克标准煤/吨。

  同时,引导低效产能有序退出。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规定,要求单台炉容量小于12500千伏安的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淘汰退出。同时,要求产能10万吨/年及以下的电石装置加快退出,加大闲置产能、僵尸产能处置力度。

  随着国家对落后产能的淘汰,以及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电石装置产能新增有所放缓。据了解,未来几年将有新增产能投入,但无明确时间。若考虑同期持续推进的落后产能淘汰,电石行业总产能在“十四五”期间或呈下降趋势。从未来五年的供需平衡来看,电石供应将长期紧张。综合以上情况分析,在未来几年内,供需关系仍是影响我国电石市场的决定因素,整体市场供应将维持紧平衡状态,且BDO、氯碱配套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将会不断增加。

2022年预测

  2022年的崭新篇章正徐徐翻开,电石行业将迎来又一个关键年份。但是当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美国的通货膨胀正在加速形成,世界经济仍十分艰难,处于深度调整之中。近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研判,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同时明确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主基调。

  一是从供需平衡来看:我国电石80%用于生产PVC产品,5%左右用于生产BDO产品。据中国电石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将有250万吨/年的炔醛法BDO项目会陆续投产,远期将有400多万吨的BDO在计划建设中,这或许是未来电石需求的一个增长点。据中国氯碱协会统计,2021年PVC产能为2712.5万吨/年,电石法达到2090.5万吨/年,占总产能的77%;未年近两年将有100万吨/年左右的电石法PVC将陆续投产,还将有140万吨/年电石法PVC产能会在未来几年择机投产。以上项目的投产大概需要电石400~500万吨,远期仍将需要电石600万吨以上。

  据统计,未来近几年仍将有400多万吨/年(80%以上均自我配套下游产品)电石项目陆续投产,远期仍有400~500万吨/年(全部自我配套)的电石项目在规划中。但考虑到各地能耗双控及双碳政策的艰巨任务,项目建设有待观察。另外,除等量或减量转换的项目外,很难再有单纯新增产能的项目建设。

  同时,2022年国家产业政策将会进一步趋严。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发改产业〔2021〕1464号)和《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发改产业〔2021〕1609号)等文件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产能小于10万吨/年及以下的企业,以及能耗达不到要求的合计10%产能的企业会被迫淘汰出局。

  综上所述,近两年来电石供应将会进一步处于紧平衡态势。

  二是从指标预测来看:2022年国家将会相继出台较为严格的能耗双控政策,各地针对国家发改委的能耗双控政策或许再次出台更为严格的细则,对于新、改建项目来说要求将更为严格。同时,《石灰、电石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会在年内择机发布,此《标准》报批稿要求对新建企业2022年4月1日起实施,要求对石灰窑及碳材干燥窑氮氧化物排放限值达到300mg/m3,甚至“26+2”城市要求更为严格。预测未来电石生产仍将受到限电、限产措施,结合下游产品的需求及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电石供应将会处于紧平衡态势,市场及价格因素主要取决于下游PVC、BDO及原煤等产品的价格走势。总体来说,电石价格重心将会随着原材料价格变化,有望保持合理水平,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产量将会维持小幅增长或持平态势。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