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斯迈集团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潘律民表示,“作为一家扎根中国的外资企业,面对疫情,亨斯迈能做的就是尽到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应尽的职责,遵从政府防疫政策,维持企业的连续生产运营,助力行业恢复发展。我们看到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控制疫情,在这里要特别致谢包括上海市以及区商委、经信委、闵行区、上海化工区管委会等许多政府相关部门为协助企业安全渡过疫情封控、平稳迎接复工复产提供的种种帮助。我们相信,疫情带来的挑战都是暂时的,亨斯迈已经做好准备积极复工复产,携手各方伙伴共同助力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积极复工复产
亨斯迈集团旗下两家生产企业上了上海第一批复工复产企业名单: 位于上海化工区的聚氨酯原料生产基地及位于闵行经济开发区的聚氨酯产品工厂。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闵行工厂已于近日复产,产能逐步恢复中。同时,由于闵行工厂是汽车行业供应链的重要结点之原材料供应商,目前正在加急处理汽车行业客户的紧急订单,复工复产形势向好,公司全体员工也深受鼓舞。
产能逐步恢复,感谢相关部门支持
复工复产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下三个主要挑战:
●产业链上下游都亟待打通:疫情解除尚待时日, 只有位于产业链下游的小微企业实现复工,才能打通供应链的下游传导难题,恢复整个产业供应链的有序运转。
●分级放开物流限制,逐步打通产业链运输动脉:物流距离市场化运作尚有距离,实施与放开司机白名单制度让市场高效配置资源,整治疏通上海港码头拥堵以保船期。
●复工复产操作细则已颁布,员工换岗轮班问题日渐突出:挑战虽多,但亨斯迈的复工复产已迈进在正轨上。位于漕泾化工园区的聚氨酯生产基地在整个疫情期间因为生产连续性的需要一直处于低负荷闭环生产状态,目前已做好准备提升产能,而闵行系统料工厂也于近日复产。
面临问题亟待解决,总体面向好
亨斯迈亚太区地区总部与亚太区研发中心所在的园区虽从3月上旬起就启动了员工居家办公的工作模式,但园区内驻守的安保工作人员和设备维保人员,一直进行着园区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环境清洁消杀等工作,为员工复工做好了积极准备。
日前,园区已入驻了首批复工员工,以研发中心工作人员为主,正式拉开复工的帷幕。携带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当天抗原自测数据的他们签订入园承诺书后,将在静默区度过48小时单独静默期;静默期结束接受核酸复核合格后,将进入安全区和工作区,开展闭环状态下的驻厂工作。
扎根中国,怀抱信心迎未来
20世纪80年代初,亨斯迈聚氨酯业务进入中国市场,成为最早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全球聚氨酯巨头之一。2021年,位于上海的亨斯迈集团亚太区地区总部正式升级为“投资型地区总部”。经过25年的发展,亨斯迈集团在华累计投资达150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亨斯迈集团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也是亨斯迈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之一。
聚氨酯是汽车产业链、民生日用品产业链的重要节点:亨斯迈在上海生产的聚氨酯化工产品,与汽车零部件、各种防疫物资及民生日用品制造息息相关。未来,亨斯迈会继续坚定不移地扎根中国,服务中国,凭借基于循环经济的聚氨酯创新解决方案赋能汽车、保温建材等下游行业的产业升级。我们相信,疫情带来的挑战是暂时的,亨斯迈已经积极投入复工复产并为全面提升产能恢复正常运营做好了准备,将继续携手各方伙伴共同助力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