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疫情多点散发对我国石化化工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2022年11期 发行日期:2022-06-01
作者:■ 赛迪智库材料工业研究所 商龚平 车超

  石化化工行业与国民经济和百姓生活密不可分,塑料、橡胶、涂料、药品、纺织品等化工产品无处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医疗等新兴产业依赖于关键化工新材料的突破。前段时期,全国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受多地公路封闭、运输不畅、员工隔离等因素影响,石化化工企业停工、减产、停运现象频发,市场波动剧烈,特别是上海、山东、吉林等化工大省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影响延伸至全产业链。石化化工行业产业链长、产品关联度高,生产必须保证连续性,在疫情延宕反复、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情况下,如何保障石化化工行业连续稳定生产,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成为行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疫情多点散发对石化化工行业的影响

  运输受阻、库存累积,掀起停工、减产、检修潮。石化化工行业物流运输专业性较强,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点。目前民营企业是行业物流主体,约占80%,主要分布于长江沿线及华东地区。此轮疫情,江苏采取严格交通运输管制措施,多地关闭部分高速公路出入口;山东多地为中高风险区,导致运输“既出不去,也进不来”;吉林作为化工产品南下北上的重要枢纽,货物流转受封控影响受阻。

  石化化工面临原料采购困难、产品发运受阻、人员无法到岗、库存积压等多重困境。生产、销售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石化化工市场呈现供需两弱,企业被迫纷纷停工、减产、检修。吉林化纤、鲁北化工、沈阳化工和渤海石化等先后宣布部分装置、生产线停产或减产,恒力石化、扬子石化等企业PTA生产设备,及中海壳牌、中韩石化、浙江石化等多家PP、PE大型企业则纷纷停车检修。3月,我国PTA开工率为76.34%,产能利用率降到年内低点;聚烯烃装置检修损失量远高同期水平,下游开工率在“金三银四”传统旺季不增反降。4月,山东地炼开工率由年初的66%下滑至49%;PE、PP、PS等多种化工品停车检修产能近900万吨/年。

  化工大省集中受到冲击,影响产业链上下游。3月以来,石化化工行业上游集聚的东北地区,以及中游集聚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疫情均较为严重,特别是上海、山东、吉林等我国石化化工行业最具影响力省市,受疫情影响最大。上海是我国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的主要产地和国际贸易口岸,拥有巴斯夫、陶氏公司、拜耳、赢创、英威达和三井化学等全球知名化工企业;山东是我国最大的地方炼厂聚集区,炼油规模接近2亿吨/年,成品油供应超过1亿吨,并在炼厂带动下,形成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及医药中间体为主的特色化工产业布局;吉林石化产业产值超过千亿,拥有吉林石化、吉林奥克和长春化工等众多知名化工企业。

  三大地区化工产品涉及产业链上中下游,对行业稳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从上游来看,原料供应不足、价格持续高企,如上海金山化工园区的中石化三井、高桥石化和上海西萨化工的酚酮发货受阻,导致华东地区苯酚现货减少,同时叠加地缘政治事件导致油价飙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巴斯夫、可乐丽、东丽化工等巨头掀起涨价潮。从中游来看,越来越多的石化化工企业主动减产降负。从下游看,由于多为竞争较为充分行业,企业难以转嫁上游成本,长期的供应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消费下滑,导致企业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

  大型企业业绩受影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尽管一季度石化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进出口总额三大经济指标同步增长,但受疫情及地缘政治事件双重影响,仍有不少大型企业,甚至龙头企业一季度业绩下滑。由于装置检修、终端需求下降、下游开工率不足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东华能源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17%,净利润同比下降71.35%;万华化学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8.84%;维远股份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18%,净利润同比下降48.59%。此外,受上海疫情影响,科思创下调2022年盈利目标。相较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更难应对物流运输难、员工到岗难、产业链配套难等一系列困难挑战。面临运输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销售却不断下降,不少中小化工企业现金流无法维持3个月以上,大批企业陷入倒闭困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3350家化工企业处于破产、注销、拍卖等状态,涉及山东、浙江、上海、河北、辽宁和河南等地。

应对策略

  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加强产业链协调联动。一是涉疫地区抓实落细石化化工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强化产品供需结构匹配和上下游衔接配套,有序推进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形势变化调整生产节奏、优化产品结构,保障供需协调。二是落实企业疫情防控管理责任,关注人员到岗问题,强化管理、生产、运输等环节防疫措施落实,涉疫地区复工复产企业严格执行闭环点对点管理,做好健康监测。三是加强政策解读和预期引导,定期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严格落实物流保障政策,通畅重要产品绿色通道。一是严格落实《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关于统筹做好道路货运疫情防控和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要求,实施跨区域通行证、设置专用通道、优化核酸检测等措施,着力畅通物流通道。二是推动各地通畅石化化工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应急防控类危险化学品、医卫化工产品、重点产业链保供产品、城市生活保障产品等绿色通道,协调物流仓储人员及危险化工品运输人员到岗问题。

  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机制,加大企业纾困帮扶力度。一是引导产业链链主企业联合配套中小企业搭建产业链协作机制,推动建立原材料、物流等成本调整机制,协商风险比例,协同应对市场价格波动。二是建立价格波动监测预警机制,重点开展生产、市场、贸易、消费、库存、价格及中小企业等信息变化监测、预警、研判,制定合理的风险分级和响应机制,及时发布价格预警信息。三是针对受疫情等突发外部事件冲击严重的企业,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社保水电延期缴纳、贷款融资优惠等已有帮扶政策措施,并适度加大帮扶纾困力度。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