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三部门发文规范光伏产业发展,化工产品机遇何在?
2022年17期 发行日期:2022-09-01
作者:■魏坤

  8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在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中,不得囤积倒卖电站开发等资源、强制要求配套产业投资、采购本地产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光伏行业领域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随着光伏产业的火爆,以及国家对这一行业的重视,也带火了不少产业链相关的化工产品。

优化产业布局,打破地方保护

  从产业竞争格局来看,中国光伏产业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在各主要环节均出现世界级龙头企业。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项目总监、中国石油化工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松臣介绍,2021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为307GW,占全球的33%,其中新增装机55GW,占全球的32%,无论是累计还是新增装机规模均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

  “光伏产业目前存在的布局优化、消纳、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统筹安排。”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表示,“从产业布局角度来看,要从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高度对光伏产业进行优化布局,打破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让资源要素充分流动,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疫情以来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这里面既有原料环节开工不足的问题,也有流通环节囤积炒作的因素。上游原料价格过快增长不利于光伏企业的可持续运营,要推动产业链协同复产,上下游实体企业深度合作,规范流通秩序,避免产业链上出现堵点,降低运行效率。”

光伏产业爆火,利好多个化工品

  光伏产业以硅为主线,上中下游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辅材主要涉及玻璃、胶膜、铝边框、硅胶、背板等。

  下游需求的持续旺盛使得上游硅料订单增加。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显示,国内硅料企业6月份的产能已经全部被预定完。按照最新生产计划,国内全年硅料产量将调高至80万吨。到2022年底,硅料产能将从年初的60万吨/年扩至130万吨/年左右,全年平均产出90万吨,对应满足280 GW的组件。

  中国是全球EVA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据统计,2021年中国EVA产量为100.76万吨,表观消费量为205.30万吨,自给率约49%。由于光伏级EVA生产壁垒高、扩产周期长、转产限制多,能够生产光伏级EVA的企业屈指可数。据介绍,从项目建成投产到大量稳定生产出光伏EVA料至少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很多公司即便EVA装置已经投产,但距离能够连续稳定生产光伏料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前期光伏料的产出比例不高。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我国组件产能占全球比重69.2%,而光伏玻璃又是生产光伏组件的重要辅材之一,主要用于光伏组件最外层,具有保护电池片及透光的作用。对光伏压延玻璃产能置换实行差别化政策直接解决了光伏玻璃产能的结构性短缺问题,纯碱是光伏玻璃的原材料之一,随着光伏行业的景气变上升,光伏玻璃将成为拉动纯碱需求的新动力。

  业内专家预计,光伏行业今年整体基本供需平衡,硅料、硅片、玻璃等原材料产能将逐步有序扩产,供给状态会越来越宽松,原材料价格特别是硅料价格持稳,预计在200元/千克。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