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2023年电石行业发展向好
2023年1期 发行日期:2023-01-04
作者:■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蒋顺平

  近年来,受宏观政策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我国电石行业由快速扩张期进入结构调整期,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智能化建设、提升能效环保水平、增强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但由于受能源约束力强的影响,电石行业节能减排任务依然严峻。因科研投入经费不足,创新能力薄弱,严重制约了行业新工艺和新领域的开发。同时,电石下游消费需求增长乏力,依赖聚氯乙烯产品程度仍较高,市场恶性竞争激烈,行业效益严重下滑。

生产运行情况

  2022年,对于我国电石行业来说是极为艰难、极为不平凡的一年。行业经历了疫情的反复严重冲击,经受了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考验,在下游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下,电石市场整体不容乐观,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企业运营压力持续加大,行业亏损加剧。全年产量同比有所减少,行业正进入“入冬期”和调整期,经历了一些波折和挑战。

  据中国电石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不完全统计,2022年电石生产企业116家,产能3900万吨/年,产量有望达到2900万吨左右,同比略有下降。新增产能116万吨/年,淘汰66万吨/年,净增产能为50万吨/年。

  (一)价格走势

  2022年以来煤炭价格上涨,导致电石所用原材料(兰炭)等价格居高不下,叠加电石市场萎靡不振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电石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全年电石价格延续下滑态势,特别自第三季度开始下滑趋势加速。虽然后期有适当地调整,但仍无力挽回。以乌海地区为例(下同),电石价格由第一季最高的4500元/吨下降至第三季度年内最低的3350元/吨,高低价差超过1100元/吨以上。1—11月,电石销售均价为3925.8元/吨,同比下降83%。  

  (二)原材料价格走势

  2022年兰炭用煤(块煤)价格由年初的1000元/吨上涨至当前的1450~1500元/吨(出厂价格),上涨了45%~50%,导致兰炭价格高位运行。1—11月份兰炭均价为1682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18%。

  其他原材料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据不完全统计,电力成本占到电石总成本的40%,当前主流电力(综合电价)达到0.50~0.53元/度,较去年同期上涨10%左右;个别地区如河南、湖南地区达到0.68元/度,较去年同期上涨40%。电极糊均价格(出厂价格)640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30%。石灰石因环保限采,价格一路上涨,较去年同期上涨30%。同时,优质的石灰石更是一票难求,未来也是影响行业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聚氯乙烯供需分析

  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企业71家,总产能为2810万吨/年,其中电石法工艺产能占比为77%。新增112万吨/年,淘汰15万吨/年,净增产能97万吨/年(其中电石法为66万吨/年)。全年产量有望达到2170万吨,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行业开工率达到77%。聚氯乙烯出口全年有望达到198万吨。

  受下游需求缩减、库存高位及出口受阻等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我国聚氯乙烯市场整体趋向走低。尤其自二季度开始行情快速下滑,之后的10—11月份又出现了超跌现象。截至11月底,国内乙烯法聚氯乙烯成交均价为6148元/吨,电石法聚氯乙烯成交均价5940元/吨,相比年内最高点分别下滑3443元/吨和3239元/吨,跌幅分别为36%和35%。  

  2023年我国将有194万吨/年的新增聚氯乙烯项目,其中电石法为80万吨/年。2024年及远期规划聚氯乙烯项目分别为40万吨/年和290万吨/年。扩能类别上,乙烯法聚氯乙烯在未来两年的新增项目将集中投产,重点如浙江镇洋30万吨/年乙烯法聚氯乙烯项目、万华化学(福建)利用MDI/TDI大量的副产氯化氢配套建设4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等。随着乙烯法聚氯乙烯产能的不断增大,我国聚氯乙烯供应格局也将发生一定改变。

  (四)1,4-丁二醇及聚乙烯醇市场情况

  1. 1,4-丁二醇市场情况

  据了解,2022年国内1,4-丁二醇价格呈现一路下滑态势,由年初的最高价格30250元/吨下滑至11月份的最低价9250元/吨,下跌了21000元/吨,跌幅达69%,创近三年跌幅之最,全年市场行情走势疲软难改。相比书写“神话”的2021年,2022年的1,4-丁二醇市场行情“一泻千里”,价格呈断崖走势,仅有两次上涨,并且持续时间都不长:第一次出现在2月初,持续到3月中旬;第二次出现在9月中旬,仅持续到9月末。   

  2022年以来,1,4-丁二醇生产企业在下游需求偏弱影响下持续让利。二季度陷入全面亏损;8月价格跌至成本线以下,行业减产增多,周度开工负荷一度降至29%。据数据显示,华东市场三季度1,4-丁二醇均价为12826元/吨,环比下降46%。

  2022年主要1,4-丁二醇生产企业共计20余家,总产能285万吨/年,2022年全年产量有望达到190万吨左右。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国内1,4-丁二醇现有及在建、拟建产能合计2786.8万吨/年,其中在建产能416.3万吨/年。除去拟建产能,未来三年总产能将超过650万吨/年。PBAT现有产能51.6万吨/年,在建产能385万吨/年,拟建1700万吨/年,合计超过2100万吨/年。

  预计到2030年,1,4-丁二醇消耗量不会超过500万吨。目前1,4-丁二醇和PBAT在建、拟建项目一旦建成,加上现有产能,预计总产能的80%将成为过剩产能。

  2. 聚乙烯醇基本情况

  据协会统计,2022年现有聚乙烯醇主要生产企业10家,产能合计约109万吨/年,7成以上企业采用电石-乙炔法工艺路线。2022年有望完成产量70万吨,同比增长6.06%。

  其下游产品醋酸乙烯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最高价格维持在2022年7月的16200元/吨,最低价维持在12月的7800元/吨。粗略计算,如无配套醋酸乙烯的聚乙烯醇企业,仅生产成本价格自2—7月均大于销售价格,理论亏损达到4000~6000元/吨。自8月份以后,随着醋酸乙烯价格的下降,企业开始有盈利现象。

  (五)石灰氮及其衍生品供需分析

  据协会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石灰氮企业约21家,产能204万吨/年,预估产量为110万吨左右,石灰氮价格基本维持在3600~3800元/吨。双氰胺企业约12家,合计产能为32.4 万吨/年;单氰胺企业约14家,合计产能为25.2万吨/年。

  (六)行业利润情况

  因2022年原煤价格一直高位运行,导致电石所用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据协会统计,2022年全年电石成本较2021年同期增长20%,销售均价较2021年下降17%。除第一季度行业整体有所盈利或保本外,其他季度均处于亏损态势,特别进入第三季度末企业亏损加剧。据初步测算,全行业处于亏损态势,利润较2021年同期下降117.54%。若加上财务费用、设备折旧和无自我配套的企业,吨电石亏损基本达到200~300元/吨。

政策影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虽然今年行业经济增长与年初的预想有一定差距,但是其它各项指标均较好完成。预计电石产量有望达到2900多万吨,能源消耗不断降低,淘汰落后成效显著,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安全事故有所降低,节能降碳工作稳步推进,下游多元化消费领域不断拓展,电石行业正在向节碳降耗绿色高质量方向迈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从全球看,乌克兰危机延宕发酵、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贸易受到冲击等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在加深。从国内看,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不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阻、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依旧存在。

  (一)电石产业政策及标准出台对行业的影响

  一是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了《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1年版)》(简称《实施指南》),对于稳妥有序推动电石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指南》科学有序地分析了我们电石行业的能效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节能降碳目标和工作方向,对推动电石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电石行业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提供了有益指导,为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开展电石行业、企业节能降碳投融资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电石单位产品能效标杆水平为805千克标准煤/吨、基准水平为940千克标准煤/吨。截至2021年底,能效接近标杆水平的产能141万吨/年,约占总产能3.6%;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总产能20%左右。

  《实施指南》明确要求到2025年,电石领域能效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30%,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基本实现清零,节能降碳总体效果显著,行业集中度加快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明显优化,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高;也为电石行业节能降碳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方向,如绿色工艺、综合利用及余热利用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详尽的技术指导。

  同时,要求新建项目必须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推动10万吨/年及以下的独立法人的电石产能企业到2025年有序退出市场,加快处置闲置、僵尸产能力度。据协会统计,目前长期停产的约有350万~400万吨/年,企业产能10万/年及以下的仍有120万吨/年。

  二是即将出台的由工信部组织编写的《电石行业规范条件》,对电石行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及节能降耗等方面具有引领与推动作用。同时,也对电石行业发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三是《石灰、电石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1618—2022)正式发布。同时,《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3—2015)正在组织协会修订,预计2023年内择计发布。

  目前,石灰、电石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行业针对性差,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如未规定NOx的排放限值和无组织排放管控要求等。为进一步规范石灰和电石行业污染物排放管理,补齐工业炉窑重点行业排放标准短板,落实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有必要制订石灰、电石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规范行业的排放管理。同时,对电石炉排放口、石灰窑及碳材烘干等装置排放口均进行了详细的数值规定。也对新建及现有企业分别进行了实施年限的区分和更加严格的规定。

  (二)进入2022年,随着新建或技改项目的陆续投产,环保安全政策趋紧,疫情及国内经济放缓等叠加影响,我国电石行业未来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机遇挑战。

  一是今年的中央经济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二是我国聚氯乙烯行业仍将稳健发展,是支撑电石消费的主要领域。我国聚氯乙烯行业规模近几年一直不断提升。正如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统计的2022—2023年仍将有300万吨/年聚氯乙烯产能择机投产,其中电石法产能占比为50%,未来电石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拉动。

  三是1,4-丁二醇行业将成为电石行业消费领域新的增长点。据中国石化联合会新材料专委会统计,在可降解塑料、氨纶、电动汽车等下游行业的带动下,近三年来新建的416万吨/年电石法1,4-丁二醇产能将逐步释放,届时对电石需求量达到500万吨。

  其他下游产品因产能基数小,对电石需求量影响有限。但随着国内经济向好,也促进了聚乙烯醇和石灰氮对电石的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加。

  四是随着供给侧的不断优化,循环经济的企业优势更加凸显。近来年,随着电石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调整,行业进入去产能的调整阶段,内燃式电石炉,以及能耗、环保达不到要求的小电石炉逐步退出市场。我国电石生产企业数量由2011年的321家减少至2022年的116家。2022年,国内电石产能去化至3900万吨/年,如果剔除长期闲置产能,在产装置产能约3550万吨/年。未来随着电石行业的持续转型升级,行业产能和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能源地、上下游循环产业链、技术和资金优势的龙头企业集中,龙头企业将形成更为显著的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国内大型聚乙烯醇、1,4-丁二醇、聚氯乙烯企业多已建立规模化循环经济模式,通过配套建设电石及下游产品项目,构建上下游一体化的煤化工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综合能耗和环保成本。

  五是未来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未来能源结构面临巨大变革。传统能源需求面临大幅下降的尖锐挑战,清洁能源需求将快速增长。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由目前的15%左右提升到25%。能源结构的变化将使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增大。

  其次,绿色低碳给行业带来全新挑战。2021年电石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0.65亿吨,占到石化化工行业排放总量的6.6%,严峻的碳减排压力使行业面临成本、技术等诸多挑战。同时,能耗双控限制行业发展。“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电石行业能源消耗较大,未来需以更大力度实施节能降碳。

  最后,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将给本来供大于求的市场带来冲击。据协会统计,预计2023—2024年投产的项目共计16家,合计产能为550万吨/年,其中自我配套的有490万吨/年,无配套的60万吨/年;中长期计划投产的产能为540万吨/年,其中自我配套产能为490万吨/年。

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扣除近两年新投产的聚氯乙烯及1,4-丁二醇项目均8成以上自我配套电石产品外,若全部投产的话仅需要电石大概150万吨/年。扣除产能小于10万吨/年及以下的企业产能120万吨/年的话,电石供需基本达到目前现状。但聚氯乙烯及1,4-丁二醇检修的话,其配套的电石产品因无检修将会投产市场,或许会打破市场平衡。但是,在我国经济总量持续稳步增长的情况下,随着房地产等市场稳健发展,国内市场对聚氯乙烯、聚乙烯醇1,4-丁二醇和石灰氮等电石下游产品的需求量将会稳定增长。我国石油资源短缺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决定了电石行业在满足下游需求方面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电石行业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我国电石市场中长期走势依然向好。

  综合来看,我国电石行业市场近年来运行较为稳健,电石生产和建设的产能规模依然较大,未来行业发展空间巨大。预测我国电石经济将在明年第一季度仍面临一定的压力与困难,处于缓慢调整期。但从第二季度起,行业经济会稳步向好,整体预测2023年电石市场会好于2022年。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