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LG化学: 以环保材料为核心推动业务转型
2024年24期 发行日期:2024-12-19
作者:■ 常晓宇

  11月28—29日,LG化学(LG Chem)在无锡华东技术中心首次举办了中国媒体沟通会。本次活动以“向‘新’而行,共享绿色发展新机遇”为主题,展现了LG化学在中国市场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相关创新产品与技术。这是LG化学继9月12日在中国首次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之后的又一关键举措,不仅体现了其在可持续新材料领域发展的决心和理念,还凸显了对中国市场的认可和重视。

LETZero彰显可持续发展决心

  LETZero是LG化学2021年推出的环保材料品牌,产品系列主要包括再生塑料、生物材料及生物降解材料等。“LETZero”由“Let”和“Zero”组合而成,表达了LG化学致力于“实现环境零污染,碳排放零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决心和理念。

  在再生塑料方面,LG化学将采用物理回收和化学回收等技术,开发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在物理回收方面,LG化学通过改善颜色局限问题、成功实现全球首款白色PCR ABS量产,并在构建PC、PE、PP、PVC等多种PCR产品组合;在化学回收方面,LG化学已于2023年3月在韩国唐津市开工建设韩国首个超临界热解工厂,年产规模达2万吨。该工厂通过将难以回收的食品包装袋、快餐塑料盖、容器等进行热解,再将提取的Circular热解油作为石化工艺原料进行制备。

  在生物降解材料方面,LG化学凭借创新的差异化技术和原料,研究开发出COMPOSTFULTM生物降解材料,可在特定条件下6个月至两年内自然降解,并以水、CO2和肥料的形式回归大自然。该材料已获得美国和欧洲的生物降解相关认证,因其卓越的可堆肥化、热密封性以及加工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农用地膜、咖啡胶囊、纸质涂层、快递包装等各类薄膜领域。未来,LG化学将持续确保生物原料的稳定供应,不断扩大生物降解产品应用,积极践行低碳减排行动,为客户提供创新的环保材料解决方案。

  此外,LG化学还宣布将率先以100%生物基3-羟基丙酸(3HP)为原料,开发功能性化妆品,并加速布局相关业务市场。3HP是由植物性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工艺生产的环保物质,其制成的高分子塑料具备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和高柔韧性,可替代多种一次性用品材料等。尽管全球各大公司都在尝试3HP技术开发,但至今仍未实现商业化应用。目前,LG化学已拥有3HP菌株、发酵和提纯技术的专利。未来,还将基于非临床实验结果,针对以3HP为原料的多种化妆品组成物质进行相关专利的申请。

  在可再生能源材料方面,LG化学开发了以CO2为基础的新一代环保材料聚碳酸亚乙基酯(PEC)所制成的化妆品容器。PEC是一种基于CCU技术,通过在工厂捕集的CO2结合氧化乙烯制成的新一代环保创新塑料。目前,LG化学可生产CO2含量高达50%的PEC塑料。

技术突破瞄准客户痛点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由于分子内牢固的碳-氟键,具有独特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疏水及疏油特性等,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医疗设备等领域。但是碳-氟键的惰性也导致PFAS在自然环境或温和条件下难以降解,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被称为“永久化学品”。近年来,多个国家及地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PFAS的限令和规范。LG化学自主研发的PFAS Free环保阻燃工程塑料,可使材料在不含PFAS的情况下达到同等阻燃水平。同时,还通过添加50%以上比重的PCR再生材料,使其比原有材料减少约46%的碳排放量。

  在新一代电池材料解决方案中,现有的多晶正极材料是将金属离子聚集形成的多粒子结构。随着充电和放电次数的增加,材料之间的间隙越大,气体在间隙中产生,使电池寿命就逐渐缩短。LG化学率先掌握了电池产气这一客户痛点,成为了韩国首个量产高镍单晶正极材料的企业。这一单晶正极材料是由镍、钴、锰等多种金属制成的单粒子结构材料,使用耐久性较高,而且产生的气体较少,稳定性得以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延长了30%以上。同时,相比多晶结构,单晶正极材料密度更高,电池容量可增加10%以上。自2023年6月起,LG化学已经开始量产韩国首款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并计划2027年将单晶正极材料生产线扩展至韩国龟尾工厂,总生产规模扩大到5万吨/年以上。LG化学计划,在量产初期将单晶正极材料与现有多晶正极材料以2:8的比例混合生产,再循环渐进地推进100%的单晶正极材料生产。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LG化学作为第一家在华投资的韩国化工企业,已深耕中国市场30余年,先后在天津、宁波、广州等地投资建设了10余家生产基地和两家技术中心,同时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拥有10余家分公司。未来,LG化学将继续加强与中国企业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