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锻造高端新功能 构建绿色新模式 培育融合新生态 合成树脂“破内卷”聚焦三大方向
2025年17期 发行日期:2025-09-04
作者:■ 唐茵

  当前,合成树脂产业正处于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与国内转型升级的关键交汇期。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对高端树脂产品的需求激增;另一方面,行业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加剧、国际贸易壁垒高筑及“双碳”目标倒逼等多重压力。如何把握新机遇,破解“内卷式”竞争与效益下滑困境,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8月13日在无锡开幕的“2025中国合成树脂产业发展大会暨新材料新装备展览会”上来自合成树脂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及专家齐聚一堂为行业支招。

行业处于“变局与跃升”关键路口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指出,过去6年,我国合成树脂市场需求以年均4.35%的速度稳步增长,2024年消费量已突破1.37亿吨,稳居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地位。合成树脂已深度融入新能源、低空经济、具身智能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制造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合成树脂行业正站在“变局与跃升”的关键路口:通用料与高端专用料结构性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工艺同质化、利润空间收窄的挑战持续加剧,绿色低碳转型与国际竞争的压力日益凸显。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理事长何盛宝强调了合成树脂行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十四五”期间,合成树脂产能持续向化工园区集中,形成了以东部沿海为主导、中西部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2024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量消费量再创新高,产量达到1.27亿吨,同比增速为7.4%;消费量为1.37亿吨,同比增速为5.2%;产品自主可控能力显著提升。多元化发展格局增强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多路线并行降低了对单一能源依赖。行业正在从“通用料主导”向“高端化、差异化”的升级;关键技术和装备突破引领产业升级;国际化布局提速,全球竞争力持续攀升;企业实力与管理水平双提升,产业生态更加健康;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加速构建。

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何盛宝表示,合成树脂行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是创新能力短板。合成材料全产业链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掌握不够、产品质量难达高端标准、产业链供应安全面临挑战等问题。二是产能结构问题。我国合成树脂产能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传统产品市场饱和,通用树脂同质化竞争激烈,高性能产品依赖进口,产业失衡问题显著。高端产品如茂金属聚乙烯(mPE)、聚烯烃弹性体(POE)等大量依赖进口,自给率不足10%,部分领域进口依存度超80%,难以满足国内高端制造业需求。三是市场竞争乱象。部分产品市场存在无序“内卷式”竞争,这种不良竞争损害了未来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行业生态。四是国际环境阻碍。日益复杂的国际秩序与逆全球化趋势,给我国合成树脂企业及产品“走出去”增添诸多障碍,限制了海外市场拓展。

2028年有望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预计,2025年我国合成树脂总产能将增至1.65亿吨/年,同比增长超过10%,产能扩张进入快速上升阶段。高性能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生物基树脂等新材料的产能将迅速增长,以满足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的需要。

  未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合成树脂需求将呈现差异化、精细化趋势,新应用领域需求快速增长。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5G通信、风光电、大健康、新材料等领域的快速崛起,市场对高性能合成树脂的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合成树脂产品与技术开发将更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产业链集中度将逐步提升,头部企业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何盛宝预计,到2028年前合成树脂产能扩张基本结束,供需关系逐渐趋于平衡,产业有望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

聚焦三大方向提升六大能力

  对于未来合成树脂如何实现提质增效,赵俊贵建议:

  一是以创新为“核心”,锻造高端化发展的“新动能”。创新是破解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所在。建议企业能够聚焦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加大对聚醚醚酮(PEEK)、耐高温聚酰亚胺等高端材料的研发投入,突破催化剂、工艺和装备等核心技术瓶颈。加大产学研用合作,将更多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生产线产品,推动“中国制造”真正迈向“中国创造”,努力实现合成树脂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功能化。

  二是以绿色为“脉络”,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合成树脂行业要紧抓“双碳”新机遇,积极推动化学回收、生物基材料、循环经济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开展重点产业碳排放、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等标准的研制。在合成树脂生产过程中,减少有害物质排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广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打造“原油—烯烃—高端树脂”全链条低碳模式,确保每一吨树脂都烙上“低碳印记”,凭借绿色竞争力赢得全球市场的尊敬与话语权。

  三是以融合为“桥梁”,培育产业链“新生态”。提高我国合成树脂产业的竞争力,实现由大变强,关键环节之一就在于全产业链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建议上游原料企业能积极与下游应用端实现深度联动,下游应用端也能为上游原料及改性企业提供必要的利润空间,从而避免内卷式恶性竞争。同时,也期待改性、助剂等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协同创新,在细分领域培育出更多“隐形冠军”,构建“龙头引领、梯队跟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新的产业生态。

  何盛宝指出,面对“十五五”期间行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应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锚定新发展阶段的目标,精准把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核心方向;坚持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强化政策协同与产业升级,积极把握新兴产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与智能化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市场拓展等战略机遇,着力破解瓶颈制约,推动合成树脂新材料产业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何盛宝建议企业提升六大能力:即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协同能力、绿色发展能力、品牌价值提升能力、智能制造能力以及国际化经营能力。

  绿色发展是合成树脂产业的重中之重。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共政策学者杨尚宝教授分享了关于合成树脂产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思考,系统论述了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的意义和途径。

技术创新赋能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技术创新是助力行业突围的关键所在。会议邀请了合成树脂领域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王玉忠作了题为《可化学循环功能性高分子树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报告,直指塑料废弃物难题。王玉忠指出,传统高分子材料设计主要关注使用性能,导致绝大多数难以有效化学回收。从源头设计合成可实现闭环化学循环的新一代高分子材料(包括全新结构设计和引入促进解聚的单体结构);对于生产一次性使用高分子制品,应设计合成易实现闭环化学循环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树脂,以适应其废弃后的各种处置方式及应用场景,为合成树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唐勇在《乙烯聚合物材料的创制与产业化应用探索》中,分享了在聚乙烯材料方面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具有易加工、低无机杂质、优异可纺性的极低支化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和催化乙烯合成高性能润滑基础材料乙烯齐聚物(ETO)等技术与应用,指出了从催化剂和结构设计层面提升高分子材料产品高端化和功能化的新途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分享了题为《可持续生物基复合材料的创制与未来》的报告,聚焦后石油基时代材料解决方案,强调利用储量巨大且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创制高性能、多功能生物基复合材料的重要性,并展示了团队在该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与广阔应用前景。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