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公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我国碳市场建设制定了中长期发展的明确时间表与路线图,对包括石化行业在内的众多产业影响深远。
明确阶段目标与建设路径
《意见》对全国碳市场建设提出了分阶段的发展目标与清晰的推进路径,为后续行业减排提供了明确指引。
在阶段目标上,《意见》划定了两个关键时间节点: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需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最终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在建设路径上,《意见》重点强调“扩大覆盖范围”,明确将根据行业发展状况、降碳减污贡献、数据质量基础、碳排放特征等因素,有序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这意味着,未来包括石化在内的高排放行业,将大概率被纳入碳市场。
对石化行业的多重影响
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年碳排放近6亿吨(占全国总量近6%),将直面《意见》带来的成本、技术与结构层面的深刻影响。
从成本端看,配额约束将直接增加企业运营压力。若石化行业未来被纳入全国碳市场,企业需严格遵守碳排放配额要求。以部分试点碳市场的交易价格为参考,若全国碳市场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石化企业每年因购买配额可能产生可观的成本支出,这对利润空间本就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的企业而言,将是新的挑战。
从技术端看,政策将倒逼企业加速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目前已有石化企业从多维度探索减排路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降低油品生产占比、向化工转型;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艺改造节能降耗、推广绿氢替代、提高设备电气化率;在末端治理中采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未来,掌握先进低碳技术的企业将更具优势。
从结构端看,政策将推动行业产能与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在碳市场政策影响下,未来石化行业将进一步减少对传统高能耗、高排放产品的依赖,转而聚焦高端产品、绿色产品的研发生产,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结构深度调整。
主动应对成破局关键
总体而言,《意见》的出台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划定了清晰方向,石化行业虽面临成本增加、技术迭代、结构调整的挑战,但也迎来了绿色转型的战略机遇。
对石化企业而言,主动应对成为破局关键。一方面,需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建立覆盖“生产-治理-转化”的全链条减排体系,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碳资产优势;另一方面,需紧跟政策导向优化产品结构,聚焦新能源材料、高端化工品等绿色赛道,摆脱对传统高碳业务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