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煤制烯烃又火了,理性看待三大挑战
2018年5期 发行日期:2018-03-06
作者:■ 新疆天业集团研究院 苏克菊

    近年来,随着《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现代煤化工“十三五”发展指南》等一系列规划的颁布,我国煤化工方面的政策逐渐明朗,审批方式也进行了优化调整。在此背景下,煤化工火了,而煤制烯烃更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建成、在建及拟建的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项目多达81家,煤制烯烃产能高达4231万吨。然而,煤制烯烃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背后,也正在遭受多方面的挑战。
挑战一:市场趋饱和 利润空间薄
    首先,炼化能力向下游转移,烯烃供应或大幅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聚烯烃表观消费量约为4500万吨,而聚烯烃产能已近4300万吨,供需基本平衡。从我国烯烃市场占比来看,石油基烯烃占比仍高达70%,近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低位徘徊,石油基烯烃成本优势大增。与此同时,国家日前出台的相关政策显示,我国正在考虑停售燃油汽车,这样,国内庞大的炼化能力将只能向下游转移,届时烯烃供应可能大幅增加,产能过剩也将进一步加剧。
    其次,国际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微薄。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烯烃价格将难尽人意。根据相关测算,由于煤价大幅上涨等因素,煤制烯烃成本普遍已接近于8000元/吨,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除少数企业能够通过内部煤炭利润转移至烯烃或有微利以外,大部分煤制烯烃企业已基本无利可图,多数企业甚至大幅亏损,苦不堪言。
挑战二:工艺流程长 竞争优势不稳
    一方面,我国现已投产的煤制烯烃项目,普遍采用传统的将煤炭制成合成气转化为甲醇,再通过MTO或MTP技术将甲醇制成烯烃的技术路径,其缺点是技术复杂、工艺流程多、转化效率低。“十三五”期间,随着乙烷制乙烯和丙烷脱氢(PDH)路线的快速发展,多元化竞争进一步加剧。另外,甲烷净化气直接制乙烯方法已取得突破,并正在向工业应用迈进。
    在不久的将来,新技术或将导致大批传统乙烯装置关闭,乙烯产品的成本将大幅度下降。对于我国利用石脑油裂解技术的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成本优势的丧失;对成本高于石脑油裂解技术的煤制烯烃技术而言,更是严峻挑战。
挑战三:资源能源消耗大 “三高”属性掣肘
    目前的煤制烯烃工艺中,生产1吨烯烃需要5~6吨原料燃料煤、45万吨水和1300度电,其能耗是石油制烯烃的2~2.7倍,CO2排放量是5.6~6.2倍,原料单耗是3.3倍,能效仅有石油制烯烃的44%,其高耗水、高碳排、高污染等属性困扰着行业的发展。
    2017年我国建设和规划中的煤(甲醇)制烯烃项目近30个,其中15个项目位于西部地区。水资源成为未来煤制烯烃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此外,按照最新出台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在2020年前将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更加成熟与完善,碳排放成本也会被逐渐纳入到相关政策的考量范围。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