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轮胎业投资扩产“热”潮下的“冷”思考
2010年39期 发行日期:2010-10-13
作者:欧阳洪利
轮胎业投资扩产“热”潮下的“冷”思考
□   欧阳洪利
扩产风暴汹涌而至
  目前,我国轮胎制造正在掀起一轮投资扩产热潮: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国企还是民营,均在热衷于投资建设
新的轮胎项目,其热情非但没有受到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减弱,反而“热度”飚升。
  据有关信息披露,跨国公司在华企业普遍看好中国未来的轮胎市场,从2009年年底开始进一步加大对华战略
投资力度,扩大轮胎产能。如米其林公司今年1月份宣布,以1.7亿元收购上海米其林回力公司其他股东持有的股
权,成为其独资公司,并在沈阳再投资10亿美元建1000万条半钢、180万条全钢轮胎项目;普利司通投资2亿美
元将在天津新建一个乘用胎工厂,并增资9800万美元,将无锡工厂产能由8000条/日扩至12000条/日;固特异在
大连投资7.47亿美元,扩建640万条半钢、100万条全钢项目;德国大陆公司在合肥投资6亿欧元,建1600万条
半钢、200万条全钢轮胎工厂;日本住友在湖南长沙投资267亿日元,建1000万条半钢项目;中国正新(台资)
在重庆长寿投资10亿美元,新建800万条半钢、200万条全钢工厂;韩国耐克森公司在青岛莱西投资2.6亿美元,
建1000万条半钢项目;青岛森麒麟在青岛即墨投资6.5亿美元,建1200万条半钢、400万条全钢工厂;香港永裕
国际集团在山东文登投资40亿港元,建1200万条全钢(包括飞机胎、矿山机械等特种轮胎)工厂。此外,还有东
洋、横滨、韩泰、锦湖、建大、华丰等在华外资企业都正在忙于新上项目的实施。
  与此同时,内资轮胎企业也正在抓紧扩建和新建项目。据了解,杭州中策不仅将在下沙基地扩建100万条全钢、
1380万条半钢项目,而且准备在浙江桐乡投资50亿元再新建一个轮胎生产基地;中化桂林投资50亿元,建1000
万条半钢、300万条全钢项目;延长石油集团投资48亿元,在咸阳新建2000万条子午胎项目,其规模为1600万
条半钢、400万条全钢轮胎;河南风神投资10亿元扩建500万条半钢、15万条全钢工程胎项目;河南好友投资19.2
亿元建1000万条半钢,一期500万条;山东德瑞宝公司投资23亿元建600万条全钢项目,一期300万条;青岛黄
海投资5亿元扩建500万条半钢项目;三角集团增资7亿元扩建150万条全钢项目;山东玲珑集团不仅在建1200
万条半钢,而且还要扩建全钢产能,使总产能达到3000万条;山东盛泰增资3亿元扩建260万条全钢、600万条
半钢;山东金宇扩建70万条全钢、新建700万条半钢;山东万达扩建80万条全钢、新建1500万条半钢;山东兴
源扩建250万条全钢;山东恒宇扩建150万条全钢、新建500万条半钢;山东八一扩建120万条全钢;山东骏国在
淄博投资6.48亿元建200万条全钢、300万条半钢;山东沃森橡胶总投资75亿元在广饶大王分三期建轮胎生产基
地,一期350万条全钢;还有上海双钱、广州华南、贵州轮胎、朝阳浪马、山西双喜、山西德生、新疆轮胎、山东
银宝、山东永泰……等企业都在建扩产项目。山东浩宇物资集团、山东华泰集团等非轮胎生产企业也在投资新建轮
胎工厂。这种投资扩产的“热”度,已到了发“烧”的程度。

预警黄灯已经闪亮
  据统计,在本轮投资扩产热潮中,大大小小项目50多个,投资上千亿元,产能扩增1.35亿条以上,并且其中
相当一部分属于同质化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内轮胎行业在投资扩产大潮的推动下,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然而市场
需求却没有如此增长,导致轮胎库存急剧上升,过剩风险越来越大。据中橡协轮胎分会统计,今年上半年轮胎产量
同比增长23.8%,其中子午胎产量同比增长30.8%,全钢胎产量同比增长37.7%;轮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1
%,其中子午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8%,全钢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8.2%。应该说,产销均有增幅,形势不错。
但是从今年4月份开始,轮胎需求市场发生了变化,需求增幅放缓,5、6月份环比增幅已逐步下降,由于产能增
速过快,导致库存急剧上升。据轮胎分会统计,今年一季度库存同比上升11.7%,其中子午胎库存上升15.9%,
全钢胎库存上升21.4%,虽然还在合理的区间之内,但从上半年统计情况来看,轮胎库存已同比上升57.7%,其
中子午胎库存上升64.7%,全钢胎库存上升73.5%,库存增幅已明显高于产销的增幅,而且呈上升趋势,这是一
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应引起业内企业高度警觉。

国内轮胎行业面临连锁反应考验
   国内轮胎行业在投资扩产的推动下,产量持续快速增长,这将给未来市场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1.产能过度扩张将推高天然橡胶等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或将导致全行业亏损
   我国对进口橡胶的依赖度高达70%以上。轮胎产能的过度扩张,不仅扩大了对天然橡胶的刚性需求量,造成
了今年天然胶供应偏紧,同时也随之推高了天然橡胶的价格,沪胶1101合约已创出25800元/t的新高。其结果是
轮胎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甚至出现亏损。据轮胎分会今年上半年统计,成品成本费用上升约30%,销
售利润率下降了1.12%,效益已明显下滑。1~7月轮胎分会统计报表显示,43家企业中亏损企业10家,亏损面达
23.3%,亏损金额达2.22亿元,利润和利税同比分别下降14%和11.2%,估计9月份以后还有下降趋势,有可能
会出现全行业亏损。
   2. 产能增速过快,市场供大于求,不正当竞争苗头显现
   由于目前轮胎行业产能增速过快,增量偏大,轮胎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扩大,产能过剩问题不可避免,
也直接会导致市场竞争“变味”。目前,在产品质量较低或等同的条件下,“低价竞争”成为市场销售的主要手段,
有的企业甚至冒着零利润的风险一味追求销量,目前轮胎市场上出现的经济型轮胎就是很典型的例证。据经销商反
映,经济型轮胎的特点一是“低价”,一条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仅相当于一条斜交轮胎的价格;二是厂家不提供完
整、及时、专业的售后服务(不执行‘三包’服务);三是有的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惜采用劣质低价原材料,
或掺入更多的再生橡胶,这就不仅给用户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给市场营销秩序造成不利的影响。据经销商反
映,现在经济型轮胎已占销售市场30%左右的份额,连一些一直抵制低价经济型轮胎的品牌企业也顶不住低价产
品的市场冲击,为了保持市场份额,最近也推出了不同品牌的经济型轮胎,这种“变味”的竞争终将使企业尝到过
度扩张的苦果而陷入困境。
   3.同质化现象严重,将对行业产品优化升级和稳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首先,产品结构性过剩不可避免  以全钢载重子午胎为例,2008年国内生产能力7500万条,2009年8000万
条,估计今年新增产能1000万条,产能将达到并超过9000万条。这个数字是“十一五”轮胎行业发展规划产量的
近2倍,也是原预测2010年国内需求的2倍多,即使总产量的30%出口,其产能也大大超过需求。如果不能有效
遏制这种扩张势头的话,其后果不仅会造成低价、无序竞争,而且不断增大的投资风险会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产品
优化升级进程。
    其次,将错失产业调整机遇  在国际分工中,我国的轮胎产品还处于中低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无论是产
品挡次、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还是企业的品牌、技术力量、研发投入和竞争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差距。现在我国轮胎
产业正面临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大好时机,对轮胎企业来说,必须要从单纯依靠投资扩大规模,向加大科技
投资、优化产品结构方面转变。如果还是把有限的资金单纯地投向扩大产能,不仅将导致因产能过剩而引发的“自
相残杀”,并陷入经营困境,更严重的是整个行业将会丧失此次调整结构的大好机遇,付出沉重的代价。
    再次,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  市场竞争法则就是优胜劣汰,要么在竞争中壮大,要么在竞争中消亡。轮胎行业
投资扩产过“热”势头,有失理性,若任由此趋势持续发展下去,未来必将“泥石”俱下,对于部分投资扩产企业
来说,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