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警惕有机硅原料过剩 关注消费市场结构变化
2010年43期 发行日期:2010-11-11
作者:甘棠
警惕有机硅原料过剩  关注消费市场结构变化
□  中国硅材料信息研究中心  甘棠
  近十几年来,我国有机硅工业保持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机硅产能、产量、消费量均已跃居世界前列。据中
国硅材料信息中心统计,2009年末我国有机硅单体名义产能为98万t/a,各类聚硅氧烷产量约27万t,消费量
超过40万t,产、消约占全球总量的1/3,消费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自给率已大幅攀升至约65%。

国内消费市场面临紧迫转型
  2009年我国硅橡胶产量(实物量)约为50万t,同比增长约15%,主要增长领域包括光伏、建筑和交通运输
行业;硅油/乳液(折纯)国产量约为6万t,同比增长约30%,化妆品、机械加工、电工电气等行业消费均增长较
快,但纺织用硅油产品消费下滑;硅烷偶联剂产量大幅增长至约7万t,主要原因是偶联剂下游复合材料市场发
展迅猛,加之原材料价格较2008年大幅下滑,企业开工率明显上升。
  经历十余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国内有机硅消费市场正面临紧迫的转型压力,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到
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有机硅消费增速下滑至约10%,创历史新低,出口对我国有机硅消费量的拉动明显减弱,
目前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国内,有机硅消费结构正在由出口依赖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其次,受下游产业结构调
整的影响,有机硅在新能源、汽车、日化等领域的应用迅速增长,电力电子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有机硅下游消费第
一大市场,而纺织、建筑行业的消费比重则稳定下降(见图1)。

出口市场面临各方围剿
  高度依赖出口的电子和纺织两大行业占我国有机硅材料消费量的40%以上,另考虑其他行业出口,当前我国
有机硅消费的近1/3是依靠出口导向型行业来完成的。尽管我国有机硅市场曾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数年
间保持了高速增长,但在本次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内有机硅出口市场正面临来自国际经济环境、贸易环境、货币
汇率等各方的压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发达国家遭受重创  影响电子、纺织行业复苏  我国纺织和电子信息行业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发达国
家,竞争对手则主要是东盟、南亚、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虽对我国造成一定影响,但
对西方发达国家影响甚小,再加上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组织,使得纺织和电子出口得以迅猛发展。而本次
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电子、纺织等出口导向型行业的复苏。
  ●外贸环境日益恶化  2009年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深陷经济危机泥潭而不能自拔的前提下,我国出口
总额占世界外贸总额的比例超过9%,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注定要引起发达国家强烈的恐慌与抵触。我国目
前的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20,但遭受的汇率和贸易制裁威胁已经不亚于1985年“广场协议”时日本
受到的压力,这必然使我国外贸发展空间受到更多限制,也迫使我国经济发展在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过早面临转型
压力。
  ●人民币升值及劳动力成本压力升温  汇率及劳动力成本是影响外贸出口的最直接因素,自1999年亚洲金
融危机后直到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8.3∶1缓慢升值到7.8∶1,这期间恰好是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和纺织
品行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有机硅需求特别是高温胶市场呈现了高速增长。而自2007年之后,人民币出现快速升
值,在短短3年多时间已累计升值约17%,但仍旧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恶意攻击的对象,其后续发展不容乐观。
  劳动力成本因素也是影响电子、纺织等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纺织品行业由于受到印度等低成本国家的有力
竞争,发展空间已经面临滞涨或萎缩局面。而电子产品很大部分由代工工厂完成,由于劳动力成本近几年来已经
提高约1倍,富士康等代工工厂只能逐渐向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生产,如果这些地区的人力成本
进一步升高,则整个“代工”模式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可能。
  此外,消费习惯和技术进步也在影响有机硅材料的应用,如大量的触摸屏式移动电话取代传统的键盘手机,
笔记本电脑体积进一步减小,台式机市场萎缩等都在改变有机硅下游市场的消费结构,就总体而言,单台套可移
动电子设备中使用的有机硅材料用量将不会出现增长,消费增长将只能依赖于市场的扩大。

内需是未来增长基石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以刺激国内消费,拉动了家电、汽车和
建筑等领域的恢复性增长,从而直接带动了有机硅市场消费。虽然纺织品、电子行业出口下滑均超过10%,但有
机硅消费总量却上升10%,凸显了内需增长对产业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阶段,
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展开,产业结构转型加快,这些都将刺激内需市场出现新的增
长。
  ●日化、建筑、汽车等与居民消费能力息息相关的行业  以汽车产业为例,预计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
到1700万辆,同比增长20%以上。据估计,如包括氟硅胶和涂料在内,国产中高端汽车平均有机硅材料使用量约
为0.8~1.0kg/辆,高于此前橡胶界认为的0.3kg/辆的统计。包含汽车维修市场,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用有机硅
材料约为1.9万t,2010年有望增长至2.3万t,成为有机硅市场新的增长点。
  ●国家重点推动发展的战略性支柱行业  国家近期明确提出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设
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这为有机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太阳能为例,2008年我国硅片电池产量约2GW,2009年增长至3.5GW,用于硅片电池背板粘接的有机硅密封胶
材料消费量增长近1倍,达到约5000t,预计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可能达到约5GW,对胶黏剂的消费量将继续
增长。如果考虑LED和风电设备行业,2010年新能源行业对有机硅材料消费将突破1万t。如果硅片电池行业照
此速度发展,2015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将超过20GW,可直接拉动有机硅密封胶消费7万~8万t。

阶段性消费极限来临 警惕原料过剩
  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市场有机硅消费都已经接近饱和,1999~2008年三大有机硅市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2.3%、1.1%、2.2%。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这些主要市场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根据斯坦福咨询公司(SRI)
的估计,美国、日本、西欧有机硅市场消费量分别下滑6%、15%和14%。
  如果消费结构不发生大的变化,我国有机硅市场容量的阶段性极限其实正在一步步到来。尽管我国有机硅消
费量在金融危机期间仍出现了增长,且人均有机硅消费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约1/3,但我国年人均有机硅消费
量绝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1kg左右的水平。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假定我国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2030
年实现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相当,而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仅为这些国家现有水平的40%(新增资源消费量已相当于
两个现在的美国或整个发达社会),则可大致推算我国人均有机硅消费量上限为400g左右。假定2030年我们国
家的人口达到15亿人,在不考虑出口的前提下,预计我国实际有机硅消费量会将达到约60万t的阶段性极限值,
约相当于目前国内实际消费量的2倍。如果考虑原料出口以及以汽车、电子产品形式出口一部分产品,预计2030
年我国的有机硅表观消费量为约80万t。
  生产方面,截至2009年末,我国已经投产的甲基氯硅烷产能为98万t/a,预计2012年将达到约250万t/a
以上,相当于125万t/a聚硅氧烷,是2030年我国可实现的国内消费峰值的2倍。如果国外装置仍正常生产,
又没有新的国家能够拉动有机硅需求,2012年之后我国将有60%左右的产能自建成起就被迫关停,能开工的也将
被迫陷入价格战。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