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四大悬念” 影响2011年橡胶工业开局
2010年47期 发行日期:2010-12-08
作者:任云峰
“四大悬念” 影响2011年橡胶工业开局
□  记者   任云峰

   2010年中国橡胶行业走出了“高开-减速-趋稳-下滑”的轨迹,上半年受汽车、机械等相关行业的拉动,以及
行业自身产品结构的调整,取得了良好开局。下半年情况则风云突变,受天然橡胶价格暴涨、“特保案”余威显
现等影响,行业效益持续下滑,呈现了增产不增收的局面。2011年橡胶工业能否迎来开门红?明年是个丰收年还
是生死劫?……这些都有赖于行业“四大悬念” 的破解。

悬念一:天胶价格还会涨吗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2010年的橡胶工业,“涨”字当之无愧,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天胶价格一路飞涨,
一度达到历史最高位2.8万元/t,2010年10月中旬,天然胶价格更是连续暴涨,吨胶价格突破3万元/t大关,
并且从此高烧不退。
   通常影响天然橡胶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气候因素、宏观经济环境、主要用胶行业的发展、
合成橡胶市场趋势以及政治因素等。其中尤以市场供需关系是为根本因素。然而,此番天然橡胶价格非理性的上
涨更是因为市场内流入了大量投机资金,他们利用当前市场的供需变化,利用手中的资本不断推高了市场价格。
   超过3万元/t天然橡胶价格已成为下游轮胎企业的沉重负担,企业利润被严重压缩,无奈之下国际上一些大
的轮胎集团纷纷上调价格,如普利司通、固特异等10月份宣布再次调整轮胎价格,大陆集团则宣布2011年1月
1日起所有汽车品牌夏季替换轮胎价格将上涨5%,而横滨、锦湖、库珀等也已宣布将其轮胎产品提价6%~8%。2010
年初至今国内轮胎行业已经历了三次集体涨价,国庆节之后胶价的飙升再次令轮胎企业陷入尴尬的境地。目前国
内多家大型轮胎生产企业都在呼吁政府出面干预,但实际上真正能遏制胶价上涨的手段并不多,目前库存处于低
位,国储即使进入市场拍卖橡胶,作用也不可高估。尤其进入11月份之后,随着国内产量的急剧减少,对进口
的依赖增加,而且每年2~5月大部分主产区进入停割期,天然橡胶市场供给量将降至最低,影响胶价的手段将
更单一。国内的业界不禁思索,明年的天胶价格还会接着涨吗?

悬念二:汽车市场还能持续火爆吗
    2010年国内汽车市场火热势头不减, 1~10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462.38万辆和1467.70万辆,分
别比2009年全年高出83.28万辆和103.22万辆。
   在人均汽车保有量极低的国情下,汽车销量保持较快增长不足为奇。汽车市场发展的历史表明,政策是影响
销量增速变化的关键因素。2009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汽车产业发展,汽车销量增速惊人,2010
年有望达到1800万辆。其中1.6L以下轿车和交叉乘用车受益最多。
    美、日、德等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和拯救汽车行业,相继推出了汽车市场刺激政策,通过一系列的补贴来拉动
汽车消费市场,效果显著。但在政策实施结束后销量都出现了大幅下滑。我国在年初减少购置税优惠政策后,也
出现了中短期市场下滑现象。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主要政策退出后,销量增长压力将加大,同时交通拥堵、空气污
染等顽疾也不利于政策的延续。车市上稍微的风吹草动都会给橡胶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汽车行业明年的发展势
头对于橡胶行业能否取得“开门红”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明年车市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最令橡胶行业关心
的还是“明年汽车市场还能持续火爆吗?”

悬念三:出口形势会有新变化吗
  目前,我国橡胶工业的发展仍然是以内需、出口和投资三方面来拉动,其中,轮胎出口量大约占国内轮胎产
量的40%左右,国产轮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巨大。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开始触底反弹,
我国外贸市场停止下跌势头并出现恢复性增长,同时由于上半年基数很低,因而今年橡胶行业出口同比增幅较高。
   但自下半年起,全球主要经济体又都面临巨额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问题,如日本等国被迫实行财政紧缩,世
界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日趋明显,在外需减弱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橡胶行业出口增速从下半年起已
经出现了回落。
   2009年美国实施轮胎特保案对我国轮胎出口的负面影响约为1000万条,而2010年这一数字有可能达到3000
万条。此外,欧盟对进口轮胎设下的“环保壁垒”也将影响我国轮胎出口。为了保护本国轮胎产业,世界上许多
国家频频对我国的轮胎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我国轮胎出口遭遇的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据预测,2011年轮胎出口
占产量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在贸易战已初现端倪的情况下,也许任何事情都会发生。

悬念四:产品能否迈过“绿色壁垒”
   近几年,我国橡胶工业在环保方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欧盟的一系列环保法规对我国橡胶制品的出
口和配套已构成“绿色壁垒”。 2006年7月欧盟实施的有关电子电气的RoHS指令以及2007年6月生效的REACH
法规等,使得橡胶工业面临严峻局面。此前欧盟REACH法规对轮胎中使用的多环芳烃含量所进行的限制,直接波
及到我国轮胎和芳烃油企业,导致宁波某企业出口德国的5万多只轮胎因含有毒有害物质被退运,损失惨重。现
如今欧盟进一步对轮胎滚动噪声、轮胎湿地抓着性能以及燃油效率等标签要求等进行改革,并正式通过了轮胎燃
料标签法案,规定未来3年内,所有欧盟范围内新的轮胎必须在轮胎标签上标明关键参数。另外,轮胎标签能效
等级也将诞生。这些“绿色壁垒”对我国轮胎及汽车出口企业的挑战逐渐显现,并且还可能为欧盟外的国家所效
仿,进一步抬高我轮胎出口的难度。
   据了解,美国已经在推行包括标签制度和EPA的Smartway认证等新的环保法规;日本也在引入非强制性的
轮胎标签制度,其轮胎制造商最近也提出了非强制性的轮胎标签制度,;韩国则将于2011年提出非强制性的轮胎
标签制度,并将于2012年下半年出台新轮胎评级制度。这些国家都是我国橡胶制品的主要出口国,未来我国橡
胶制品能否迈过层层的绿色门槛,实现新的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