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产业:布局优化 供应能力大幅提升
□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张福琴
关键词 炼油能力 产业布局 供应能力
2010年我国炼油能力将突破5亿t/a,比2005年的3.28亿t/a增长2.7亿t/a。
2009年炼油总加工量为3.75亿t,比2005年增加0.88亿t,2010年1~10月份炼油加工量达到3.48亿t,
预计全年加工量超过2009年。
重点炼油项目进展顺利
“十一五”期间,为提高原油加工集中度,发挥规模效益,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积极开展大型
炼油基地的建设,大连石化、福建炼化、独山子石化、惠州炼油、天津石化、广西石化等大型炼油工程相继成功
投产。截至目前,我国已有800万t/a以上炼厂20家,其中,大连石化新建1000万t/a常减压装置投产,一次
原油加工总能力达到了2050万t/a,成为国内最大的原油加工基地。2005~2010年我国主要原油加工基地见表1。
预计2011~2012年我国新增炼油能力4800万t/a,见表2。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建设大型炼油基地的同时,还陆续关闭了小炼厂,淘汰了高耗低效生产装置,实现了
战略性结构性调整。
产业布局更加完善
在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中,炼油布局按靠近资源、运输便利、市场需求旺盛向东部转移,已形成了环渤海、长
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炼化群,与靠近油田的东北、西北炼油区合并形成了“三圈两带”格局。目前,三圈炼油能力
达2.7亿t/a以上,占全国总能力的62%以上。
产量不断提高
2010年1~10月我国汽煤柴油总产量2.08亿t,2009年为1.88亿t,远高于2005年全国生产成品油1.75
亿t(其中生产汽油5405万t、煤油989万t、柴油11062万t)的水平。
2009年我国汽、煤、柴油消费量为2.07亿t,比2005年的1.68亿t(汽油4815万t、煤油1039万t、柴
油10962万t)增长了23%。成品油消费结构变化较大,其中汽车销量大幅增长,支撑汽油消费需求增长;但工
业和交通运输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干扰了柴油消费增长。因此2009年消费柴汽比约2.05,比2008年的2.2下降了
0.15,而自2010年9月份以来,因电力紧张等原因,柴油需求激增,截至11月底,柴油需求回落,趋于平稳。
截至2010年10月,我国炼油主要产品产销两旺,产量、消费及进出口见表3。2005年我国成品油产量1.75
亿t,进口量3146万t,出口量为1401万t。预计2010年全年主要炼油产品产量比2005年将有大幅增长。
质量标准不断提高
2005年7月1日起,我国车用汽油硫含量从800ppm降至500ppm;2006年我国公布“国Ⅲ”车用汽油标准,
新标准增加了97号汽油,汽油硫含量从500ppm降至150ppm,苯含量由2.5%降至1%,烯烃含量由35%降至30%,
芳烃含量保持40%不变,2010年1月1日起实施。
2005年7月1日起,我国柴油硫含量从2000ppm降至500ppm(北京降至350ppm);从2008年7月1日起,
北京将车用柴油硫含量从150ppm降至50ppm。2011年7月1日我国可能实施“国Ⅲ”车用柴油标准。
炼油技术取得进展
我国已基本掌握当代主要先进炼油技术,具有依靠自有技术建设千万吨级炼厂能力,先后开发成功重油催化
裂化、加氢裂化、渣油加氢、延迟焦化、连续重整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其中,重油催化裂化
等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度催化裂解(DCC)技术、催化裂化和加氢精制等催化剂已出口国外;拥有柴
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工业化技术和最大化多产丙烯催化裂化技术;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部分企
业已应用ERP系统,部分主要生产装置实现了先进过程控制(APC)。
节能减排力度持续增强
炼油企业努力推进节能减排,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炼油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积极开
发和推广应用资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清洁生产技术,淘汰污染严重及能耗物耗高的落后工艺,通过从
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终端消费的全过程清洁化,实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近两年,中国石化加工原油单位能耗
下降了4%,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55.8万t;中国石油加工原油单位能耗下降了6%,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178
万t,在原油加工量增加的同时,炼油吨油耗水下降了57%,提前实现“十一五”节能节水目标。
“十二五”:由大变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GDP年均增速有望达到8%,甚至更高,经济结构调整
和发展方式转变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受国内外供求关系、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十二五”
我国炼油工业须努力转变发展方式,通过调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技创新、推进炼化一体化
和基地化建设,继续加大成品油质量升级和节能减排力度,同时继续加强行业宏观调控,注意把握投资和投产节
奏,确保我国炼油工业有序健康发展,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炼油行业真正实现由炼油大国向
炼油强国的转变。
表1 2010年我国主要原油加工基地 万t/a
单位 2005年 2010年
中国石油 大连石化 1050 2050
抚顺石化 1000 1000
大连西太 1000 1000
兰州石化 1050 1050
独山子石化 550 1000
广西石化 - 1000
中国石化 燕山石化 800 1000
上海石化 1400 1400
高桥石化 1100 1130
金陵石化 1300 1350
镇海石化 2000 2000
齐鲁石化 1000 1000
广州石化 770 1300
茂名石化 1350 1350
天津石化 550 1500
福建炼化 400 1200
青岛炼油 - 1000
扬子石化 800 950
海南炼油 - 800
中国海油 惠州炼油 - 1200
合计 16120 24280
表2 2011~2012年我国计划新增炼油能力统计 万t/a
单位 新增能力 计划投产时间
中国石化 长岭炼油厂 500 2011年
安庆石化 250 2011年
茂名石化 1200 2012年
石家庄炼化 300 2012年
中国石油 宁夏石化 350 2011年
中国海油 惠州炼厂二期 1000 2011年
其他炼厂 中化集团泉州炼厂1200 2011年
合计 4800
表3 2010年1~10月我国主要炼油产品产销平衡统计 万t
产品名称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原油 16805.5 19754.7 222.2 36338.0
成品油(汽煤柴合计) 20756.0 597.6 1382.9 19970.7
汽油 6325.5 0.0 448.4 5877.1
煤油 1443.4 478.5 508.0 1413.9
柴油 12987.1 119.1 426.5 12679.7
润滑油 700.5 208.5 15.3 893.7
石油沥青 2159.9 471.4 15.7 2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