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聚烯烃:技术攻关 精彩纷呈
隆众咨讯塑料部主管 岳振江
关键词 产能扩增 技术进步 贸易协定
进入2010年,塑料行业并未像此前预期的那样,继续保持攀升的势头。相反,受欧洲债务危机、国内产能集中
释放、进口货源不断冲击的影响,上半年国内聚烯烃行情呈现出震荡下滑的走势。进入下半年,随着有效需求拉动、
成本上升、大量流动资金的介入,聚烯烃市场触底反弹,一路涨至近两年来的高点。在市场恢复的同时,我国聚烯
烃行业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对进口料的依赖程度降低,塑料制品行业对聚烯烃的需求不断提升,多项贸易协定
的实施使得国内塑料制品的出口有了新的方向。2010年国内聚烯烃行业更为可喜的是技术通关捷报频传,神华煤制
烯烃装置的试车成功等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将引领世界聚烯烃行业进入发展新纪元。
产能集中释放
2010年我国PE产能为1050万t/a,1~11月份产量为946.5万t,同比增长30%,预计全年将超过1000万t。
新增产能包括天津石化、镇海炼化、兵器华锦、神华4家企业5套装置,合计能力165万t/a,且主要集中在HDPE/LLDPE
产品,而LDPE无扩能,目前国内LDPE仍需大量进口,对外依存度超过50%。
2010年我国PP产能为940万t/a,1~11月份产量为832.3万t,较去年同期增长14.5%。2009~2010年为国内
PP扩能高峰期,除华中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有扩能出现。2010年扩能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包括天津石
化、镇海炼化、兵器华锦、神华、庆阳石化、广西石化、大港石化等7家企业,合计能力170万t/a。
据统计,2011年国内PE、PP仍有较大扩能,市场供给进一步增加,预计在市场高库存的前提下下游工厂对市
场需求面的利好支撑将会减弱。
技术攻关捷报频传
随着原油价格的高位盘整以及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双重压力,催生了国内煤制烯烃、煤制油等以替
代石油为目标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兴起,其中煤基甲醇制烯烃极具吸引力,并有望部分替代传统的烯烃产品。
2010年8月8日,神华包头煤化工项目30万t/a PP装置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这也是世界首套、全球最大的
煤制烯烃项目打通工艺全流程,预示着我国煤制烯烃产业有望迈入快速发展期。而2009年5月,国务院通过的《石
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强调:“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化工试点项目,重点抓好现有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
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5类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这将给煤
制烯烃产业带来发展的强大契机。当前除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工程外,分别还有神华宁煤集团52万t/a煤制烯烃
和大唐集团50万t/a煤制烯烃项目,国内其他在建和规划建设的煤制烯烃能力规模庞大。
此外,2010年中石化天津石化采用国产化技术的30万t/a全密度PE装置投产,标志着国内大型PE成套工艺
实现工业化;国内第一套采用Spherizone工艺的45万t/a PP装置在天津石化投产;神华MTO项目PE、PP装置投
产,以煤原料的聚烯烃产业正式进入市场竞争;中石油气相法PE中试装置在大庆投产。
2010年可谓我国聚烯烃行业的技术攻关年,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必将推动我国聚烯烃行业由产需大国快速迈
入技术强国之列。
下游需求大幅增长
2010年1~11月份,我国塑料制品产量达到了5145.4万t,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0%。其中塑料薄膜产量709.8
万t,同比增长15.1%;农用薄膜产量139.2万t,同比增长25.7%;塑料管产量713.1万t,同比增长29.5%;丝绳
及编织品产量648.6万t,同比增长23.5%;日用塑料制品产量569.4万t,同比增长17.8%;塑料包装箱及容器产
量313.2万t,同比增长20.6%。塑料制品行业需求的提升,大幅拉动了对原料的需求,国内聚烯烃产能的扩张也得
以有效的释放。近年得益于房地产、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塑料专用料的需求量大幅提升。
贸易协定开辟出口新途径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已逐步将进口PE关税税率由15.4%降至6.5%,PP(均聚、共聚)进口关税统一由7.6%
调整为6.5%。2010年12月14日中国财政部宣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降税承诺已于2010年全部履行完毕,
2011年最惠国税率将维持不变。除“最惠国待遇”外,我国陆续签署了“亚太贸易协定”、“中国-新加坡贸易协定”、
“中国-东盟贸易协定”、“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等一系列涉及PE、PP产品关税税率调整的协定或协议,其中“中
国-新加坡贸易协定”、“中国-东盟贸易协定”、“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中对PE、PP产品的税率调整在2010年得
以实现。
★ 中国-新加坡贸易协定:新方承诺将在2009年1月1日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中方承诺将在2010年
1月1日前对97.1%的自新进口产品实现零关税。至此包括PP(39021000)这一最后降为零关税的产品,以及
LLDPE(39019020)、PP(39023010)、PP(39023090)的进口全部实现零关税,但自新加坡进口的LDPE(39011000)、
HDPE(39012000)关税税率仍维持6.5%。
★ 中国-东盟贸易协定:从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老6国成员间LLDPE(39019020)、PP(39023010)、
PP(39023090)3个税则号的关税调整为0。
★ 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2010年6月29日被称为两岸经贸“常态化、正常化、制度化第一步”的两岸经济
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签署。为使两岸民众尽快享受到框架协议的利益,双方同意先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在框架
协议生效后对部分产品实行关税减让,并在部分服务贸易领域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措施。在公布的第一批收获清单
及降税安排中,PP(39023010)进入其中,并有望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启动降税进程。
伴随我国巨大消费市场的稳步增长,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合作愈加频繁,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但这是一
个双赢的过程,而中国也将为实现真正意义上无关税壁垒的“自由贸易”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由于聚烯烃新增产能过于集中,国内市场承受的压力亦十分巨大。
PE相关的LLDPE期货市场逐步壮大,但仍然不足以摆脱少数大规模资金的影响,预计会成为游资炒作的热点,资金
因素将成为2011年行情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预计2011年国内PE市场可能会形成风险偏大的波动性上涨走势。
由于PP市场新增产能集中投产,而需求增加跟不上供应增加速度,市场在一段时间内将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压制了价格快速上涨。计划2011年投产的大唐多伦、神华宁煤等PP装置的开车情况仍不确定,因此,国内 PP市
场因供需情况导致的溢价空间也存在变数。
未来中东几套大型出口型聚烯烃装置投产后,产品将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届时,中国聚烯烃市场竞争将大大加
剧。国内的生产企业也将遭遇强烈的冲击,尤其是中小装置难以与之抗衡,从而将陷入内外夹击、腹背受敌的境地,
行业必将洗牌进行到底。因此,唯有通过改进工艺,加快技术创新,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增强产品质量和性能,走
向差异化高端产品发展之路,方能避免低端产品市场的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