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全球化工并购分水岭
编者按:2010年整个化工行业的M&A活动在经历了2009年的沉寂之后迸发耀眼的活力,据专业化学品企业
并购顾问公司韦伦氏 (The Valence Group)统计,至2010年底,全年公布的化工并购交易总数量将再次超过1000
项,这还不包括未披露的交易。2010年化工并购“量价齐飞”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频繁的交易之下涌动着
怎样的市场潮流?2010年那些重要的并购交易双方到底谁更胜一筹?作为全球新兴市场的中国是否也会进一步
感受到并购的力量?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韦伦氏集团董事彭园女士和公司合伙人Peter Hall先生,为我们梳
理纷繁复杂的2010年全球化工并购市场。 ——满娟
关键词:化工并购 复苏 中国 交易
周刊:您对于2010年全球化学品行业并购的总体评价如何?
Valence(韦伦氏):同很多工业品市场类似,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期间,化工行业的并购活动较为平静。
这主要归咎于快速和出乎意料的经济下滑、受到冲击的公司业务表现,以及可能最重要的一点,即这一切对于
CEO们的信心的影响。尽管化工行业并不是唯一遭受这些冲击的行业,但它却是反映经济状况的一个领先的风向
标。因此,化工公司较很多其他行业的公司更快地感受到了经济的减速。所有这些因素,加上对于复苏时间的
不可预见,都对化工领域的并购活动造成了负面的影响。2009年,我们看到了自2002年以来的首次并购交易项
目数量的下降,大约下降了25%。而大型交易数量的急剧下降使得总的交易价值下滑比例更大。2007年全球宣
布了大约20项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2008年这一数目下降到13个,2009年只有6个。这些数据说明
在近些年,总的交易价值比交易数量更容易受到影响,因为即便在疲软的经济环境中,小的并购交易通常还是
会继续发生。
就并购活动水平来讲,2010年相较于过去的两年是一个分水岭。全球化工和相关行业的并购交易的总体水
平在这一年显示出稳定的增长——在交易数量和交易价值方面都是如此。举例来说,在2010年的前三个季度,
全球化工行业共发布了9项金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并购交易,而2009年全年公布的相当规模的交易数量仅为6
项。2010年全球化工行业总的公布交易数量(包含所有规模的并购交易)也显示了良好的复苏情形,与2009年
相比交易的数目上升了15%~20%。看情形至2010年底,全年公布的化工并购交易总数量将再次超过1000项。值
得提示的是,并购的绝对数目实际是超出这一水平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交易都会被公布。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一年很多公司在加强其崛起中市场(尤其是中国)表现方面更加积极与主动。中
国市场的化学品产量在过去的10年中增长了几乎7倍,至2009年达到约6000亿美元的规模。巴斯夫已经制定
了明确的目标,要在2020年前实现在亚太市场的销售翻番。帝斯曼则计划在2015年前就实现这一目标。这些
公司都试图同时通过自生成长和非自生(并购)成长两种途径实现这些目标。
CEO信心的恢复,与全球产业整合方面的迫切需求相结合,将驱动2011年及其后的中期阶段化工行业并购
活动的增多。尽管目前很多中国公司还能够完全依靠强劲的国内扩张和自生成长而发展,但我们相信随着具有
优势的市场道路的国内公司和具有世界领先技术的西方公司之间的联接日益增多,这一情况将开始发生改变。
产业整合的压力将在中国市场变得更为明显,那些忽视由于产业整合所带来的机会和需求的本地生产商将面临
市场地位被快速侵蚀的风险。
周刊:2010年全球化学品行业最重大的并购交易有哪些?
Valence(韦伦氏):坦率地讲,很难定义哪些是“最重大的”交易,我们观察到2010年在化工领域绝大数
量的交易都具有很高的战略性,例如:澳洲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对加拿大钾肥生产商Potash
的并购(注:未成功)、空气化工产品(Air Products)与工业气体供应商Airgas Inc、OMNOVA Solutions收
购专用化学品公司Eliochem、化工产品生产商CF Industries收购化肥生产商Terra Industries、巴斯夫(BASF)
收购科宁(Cognis)、特殊淀粉制造商Corn Products收购国民淀粉(National Starch)等。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收购主题是关于绿色化学品和可再生能源。时间将验证这些交易是否“物有所值”,但是
基于市场当前的情况,这些交易都是非常合理的战略行动。举例来讲,这一领域的并购项目包括:美国化学产
品制造商Solutia购并德国太阳能面板用化学产品制造商Etimex Solar,伊士曼化工(Eastman)收购Genovique。
周刊:这些并购交易中是否能反映出一些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Valence(韦伦氏):产业整合是大型化学品并购交易中最重要的主题,在特殊化学品领域和基本/大宗化学
品领域都是如此。
本年度在特殊化学品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交易是巴斯夫以31亿欧元收购科宁。这个交易的驱动力是巴斯夫在
补充产品领域,尤其是在原材料有协同效应的领域,扩大产品组合方面的战略。这个交易可以被视为纯粹的国
内(德国)交易,但是事实是巴斯夫和科宁两家公司都是国际性公司,他们业务的合并创造出一个对个人护理
品行业的全球的巨型供应商。这是一项非常典型的能够改变一个行业整体竞争格局的交易,其造成的行业格局
的改变将对所有行业内的公司,包括中国国内的制造商都产生影响。目前,个人护理品公司正日益寻求少数的
有能力在全球提供标准质量产品的供应商,更重要的是,这些供应商必须具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协助他们(指个
人护理品公司)共同开发创新的产品和应用。因此交易的意义对于所有这一领域的参与方来讲都是非常重大,
不应被忽视。
在更为大宗的化学品市场方面,化肥和农用化学品在2010年成为极其活跃地发布并购交易的行业,尽管有
些交易后来被取消了(比如中化集团2009年对于Nufarm公司未成功的收购)。该领域中,有些是多个收购方竞
相购买同一个标的。而已公布的并购活动,比如挪威化肥生产商Yara拟议收购美国化肥生产商Terra、巴西河
谷子公司Mineracao Naque拟议收购Fosfertil,BHP拟议敌意收购Potash Corp,加拿大肥料制造商Agrium收
购澳大利亚谷物生产商AWB,反映出参与方需要建立起行业内全球领导地位的压力。尽管最终产品的市场仍将是
本地化的市场,化肥和农用化学品的供应将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整合。
未成功的BHP/Potash(必和必拓与加拿大钾肥)的交易可能是期待已久的金属、矿业行业与“矿业化学品”
领域的合并的开始。由于大型多元化的矿业巨头如BHP、RTZ(里奥廷托锌公共有限公司)、Vale(巴西淡水河谷
公司)等公司在矿业领域找不到具有吸引力的大型收购机会,而通过收购进入石油开采行业相对比较昂贵,矿
业类化学品如磷、纯碱、盐、溴等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这些矿业公司的收购雷达的视野。驱动Potash交易的另
一个因素是要在食品产业链中取得稀缺的自然资源,其背景是全球对于食品产业链产品的需求预期超过现有的
生产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尤甚。
周刊:2010年有哪些与中国相关的重要跨境并购交易?
Valence(韦伦氏):罗地亚对于飞翔化工的收购可能是最近时期一个最重要的外资收购中国公司的项目,显
示了外国公司正采取重要的步骤来加强它们在中国发展的战略,这也是化工领域中比较大型的一起对中国内资
企业的收购交易。其他外资对中国以内的收购包括PPG收购百润、杜邦收购中昊化工等。所有这些交易重要的
驱动力都在于西方化学品公司现在不得不将在中国的发展置于更优先的位置,并同时通过自生生长和收购两种
途径实现发展。对这些公司而言,那种将在中国的存在视为“可有可无,但最好有”的时代已经结束——由于
本地能力和市场渠道必不可少,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对于这些公司长期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化工集团拟议中对于以色列Makhteshim公司60%股权的收购毫无疑问是本年度中国对外收购方面最重
要的项目。目前交易尚未结束,但是前两天就双方达成的协议已经有公布。Makhteshim公司是全球第七大农用
化学品公司,在非专利专有和品牌产品领域占有全球约5%的市场份额。Makhteshim所拥有的专有产品的优势与
中国化工集团所拥有的巨大的市场能力和潜力将很显然地奠定中国化工集团作为中国和全球农用化学品行业领
导公司的地位。这一交易典型地表明,跨境并购将不再仅仅是外国公司对中国公司的收购,中国公司也同时具
有向海外收购的需要和能力。
周刊:基于全球化工行业当前和今后阶段的并购情况,您对于中国的化工公司有何建议?
Valence(韦伦氏):在很多化学品领域,全球性的整合正在进行之中,就此我们认为中国生产商可以仅依赖
于国内市场而忽略全球整合趋势的时代将会结束。随着西方生产商通过绿地、收购、联盟各种方式进入中国,
纯粹的国内生产商将可能失去市场份额。这一情况当然不会在一天中发生,但是从趋势来看很难避免,主要有
几点原因:第一,化工行业的客户基础正在快速的国际化,并在寻求全球范围的供应商。第二,过去仅凭成本
领先就足以保持市场份额的时代也正在走向终点。化学品公司的竞争力将更多的基于他们协助客户开发新产品、
新应用和使客户产品区别于竞争对手方面的能力。 那些不具有全球供应能力和相当技术能力的纯粹的本地生产
商将在与那些已经发展了海外能力的中国公司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中国化工集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由于对
海外收购公司的并购,它被视为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的公司,与其他主要西方生产商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在从全
球客户获取业务方面与纯粹的中国本地生产商相比,他将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因此,我们建议有远见的中国
化学品公司应重视全球整合这一重要的趋势以及其中的需求和机会。
周刊:您对2011年全球化工行业的并购环境和活跃度如何预期?
Valence(韦伦氏):如前面提到,我们预见到在2011年及其后的几年中,全球并购活动将增多。鉴于以下
原因,我们认为接下来的几年中化工行业的并购将会格外的活跃。
在最近的几个季度中,全球化学品生产商的现金结余一直在增长,具有充分资本和充裕现金的公司正在寻
求外部的成长机会,以补充它们相对不足的内生成长的前景,避免不得不将现金还给股东;崛起经济中的公司,
尤其是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公司,正在寻求在美国和欧洲建立业务平台;西方公司正在寻求在金砖四国扩大业
务,以支持它们在崛起经济中的存在,提高它们的增长潜力;私人股权公司正在寻求将其在2007和2008年募
集的资金在投资期到期之前花出去。这些资金在2008~2009年期间由于缺乏融资条件而无法进行有效的运用。
与此相对应的是,早前一些基金所进行的一些投资项目,本该在2008~2009年期间出售但由于市场环境而
被积压至今,现在正陆续进入市场出售。
2010年也同样激发了私人领域的并购活动,在这些领域,家族企业正为预期中布什时代削减资本收益税率
的回归寻求对策,如果这些削减延续到2011年,我们无疑将在2011年和2012年中看到更多基于这一来源的并
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