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产业影响
证券业界分析:金融与产业经济受震
□ 申银万国、国信证券、广发证券、安邦经济、东方证券、国联证券
截至3月16日,发生在日本的3.11大地震的次生灾害仍在发生,随着人们关注的重点从地震-海啸-核电厂
受损,逐步集中到受损核电厂的辐射物质泄露和扩散的问题上。此次事件对日本的经济打击很大,对于全球以及
中国的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很难准确评估,从目前全球金融市场走势看,心理层面影响大于实际作用。但具体走
向还要根据受损核电厂事故的发展事态而论。
最近行业分析师都对此次地震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下面我们从金融市场和实际产业两个方面来探讨:
金融市场——心理影响大于实际作用
申银万国分析师凌鹏等3月14日认为,日本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体有限,心理影响大于实质影响。一
方面,2010年中国对日本出口1210.6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比重为7.7%。按照计量模型,日本经济变化1个百
分点,将导致1个季度之后对日出口变化3.1个百分点。按照比较悲观的预测,如果日本经济增速下降1个百分
点,将导致中国对日本出口下降3.1个百分点,但中国总体出口下降只有0.2 个百分点,基本上可以忽略。另一
方面,考虑到日本地震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变数,可能使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受到抑制,将降低中国输入型通
胀压力。不过,从目前状况看,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并没有明显显现。
国信证券分析师黄学军等3月14日则认为,日本地震对中国股市短期心理影响较大,中长期看对中国股市
的趋势影响不大。从宏观因素看有正有负,对于汇率方面,黄学军等认为日元走强符合日本政府的意图。日本灾
后重建将带动需求,这样可以吸引资金到灾害国进行重建,从中长期看,日元升值概率较大。如果日元升值,那
么美元升值的可能性小,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下对中国股市看好。对我国股市的影响,主要因素还是国内,目前
的通胀依然在高位,通胀预期有所反复,但国家不会出台密集调控的政策,日本地震也将降低这种可能性,尽管
还不能排除未来仍有货币从紧的措施。
广发证券分析师张海波等也认为,日本地震对全球经济影响心理层面大于实质影响。根据分析来看:短期内
大地震对本土经济增长或存在明显的负面冲击,但这一影响往往仅持续约一个季度,期间主要经济活动均受到了
影响,之后逐渐消退。大地震之后政府主导的重建一般增加了投资需求,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且经济损失越大,
灾后重建的效果越明显。地震对我国A股市场整体较小,部分行业存在交易性机会。
安邦经济分析师则认为,地震对日本财政危机的影响要比想象的深远。据日本财务省2月10日发布的数据
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已高达919万亿日元,同时预计在今年4月1日开始的财年中,
政府债务还将增长5.8%,达到创纪录的997.7万亿日元,占GDP的比例达到230%。因此,随着债务负担的持续
恶化,日本政府已开始在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然而,一场意外的地震打破了这一计划,日本政府不但要大量支出
抗灾、稳定市场,更要面对灾后重建的巨额资金。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有能力消化这次大地震和海啸带
来的冲击。但是,这一判断的前提是全球投资者尤其是日本国内对其长期经济看好的基础之上。然而,与其他灾
难不同的是,此次日本地震还涉及了核电站泄露的问题,并且其安全性仍在恶化之中。核电泄露的辐射以及污染
长期存留性,这对日本经济尤其是日本国民心理上将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一旦失去了对日本长期经济发展的信心,
日本财政危机的定时炸弹随时会爆发,对全球复苏的经济将产生严重后果,潜在利空不能忽视。
笔者:综合众多分析师观点以及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各股指走势分析认为,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关注点主要在核
泄漏方面。如果近期日本政府在该问题方面解决顺利,则全球主要股指将呈利好走势,市场将延续日本经济长期
向好的信念;但是,未来几天如果核泄漏问题日益恶化,日本经济信用将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质疑,即使日本政府
投入再多的货币也无济于事,经济体长久以来积蓄的弊端将爆发,日本财政面临崩塌的危险。3月16日日本央行
再次宣布向短期货币市场提供3.5万亿日元紧急资金,东京股市日经股指在连续两天暴跌之后,16日早盘小幅反
弹高开,逼近9000点大关,截至文本截稿16日下午2点50分,日经指数站上9120点,当日波动幅度巨大,正
是了反映当前市场对核泄漏的担忧以及对日本经济信心指数受到质疑的焦灼,或者说是一种临界状态,当前事态
并没有此前预计的那样乐观。
产业经济——电子、汽车、石化受损严重
此次地震,日本东北部三县(宫城、岩手、福岛)遭遇严重灾害,重灾区主要集中了钢铁、汽车、核电、石
化、电子等日本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占到日本GDP的8%左右。目前来看,石化、汽车和电子行业遭受
损失最为严重。下面我们分行业逐一讨论:
石化
国信证券分析师张栋梁3月14日报告认为,日本地区部分炼油厂因地震停工,成品油、烯烃、芳烃等基础
原料生产受到打击,尤其是乙烯、丙烯等烯烃类和芳烃类产品生产不足将带来较大影响。涉及企业如下:COSMO
(科斯莫)石油公司千叶炼油厂、丸善石油、三井化学、日石日矿能源公司、旭硝子、NOC、住友化学等,涉及
的产品包括,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芳烃装置、下游PO及PX、PTA等。该大型石化装置的大面积停产,
势必减少我国的进口来源,造成国内市场供应压力,价格上涨,对我国替代型企业存在利好因素。
东方证券石化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晶博士则在3月13日报告中指出:原油方面,作为一个石化大国,由于日
本国内资源缺乏,所需原油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目前日本是世界第三大原油消费国,2009年原油消费量为1.97 亿
t。因此,随着地震造成的大量炼厂的停工,必然导致日本原油需求减少,因此预计将会对世界油价造成打压。
这在国际油价市场上已经造成了影响。纽约市场油价3月11 日开盘后一路下泻,盘中最低在每桶99 美元附近
徘徊,跌幅接近4%。伦敦市场油价跌至每桶113.84 美元,行情出现七周以来首次下跌。依照统计,很多日本石
化企业都处于地震发生区域,因此我们保守估计在未来3个月的灾后重建过程中,日本预计将减少1/3 以上的原
油进口,对应的日原油进口量减少就是120万桶,相当于世界原油消耗量的1.7%,也是利比亚事件造成的原油减
产量的2倍。因此在不考虑沙特等OPEC大国为平抑前期上涨油价所增开产能的影响,世界原油供需也可能会在
短期内实现对冲,基本平衡。因此判断,国际油价有望进一步走低,预期恢复到本轮上涨之初的90美元/桶的平
台,这将有望显著降低近期高涨的油价对我国石化企业构成的成本压力,预期将对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炼油企
业构成实质性利好。
化工产品方面,日本是亚洲的石化大国,以乙烯产量衡量,近几年都稳定在700万t左右,其他主要石化产
品产量也居于世界前列。本次地震造成大量日本炼油企业停产,初步估计每月减少的石脑油产量在110万t左右,
由此对应的乙烯系和丙烯系产品的减少皆为30万t以上,而苯系产品的减产幅度为40万t以上。并且考虑到日
本出口中苯系产品占比较大,如:苯乙烯、PX 的年出口量分别为160万t和250万t,因此在这些方面的减产预
计将会显著的增加我国下游行业的进口成本。
汽车
国信证券分析师左涛认为,日本地震对我国汽车行业影响有限,主要集中于短期零部件进出口。日本是我国
汽车零部件第二大出口国,2010 年我国出口日本零部件价值49.9 亿美元,占我国零部件出口金额比重12.1%。
地震后日本本土车厂短期停产、减产,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受损将会给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带来一定的短期压力,
但不会影响我国对日零部件出口的长期趋势和结构。整车出口方面,我国出口目的地主要是阿尔及利亚、叙利亚、
越南、俄罗斯、智利、伊朗等新兴市场,对欧美及日本出口整车很少。2010 年我国出口日本整车396 辆,合计
1532 万美元。因此日本地震对我国整车出口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日本地震及福岛核电站爆炸对原油带来
一定影响,如油价进一步上涨,汽车行业需求将面临结构性调整。
广发证券研究院黎韦清则在报告中认为,地震对日本汽车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取决
于日本汽车业受影响的持续时间。如果停产时间短,则对中国汽车业影响不大,如果停产时间长,则中国汽车业
受影响的逻辑如下:从日本进口汽车可能减少;国内日系厂商可能面临不利,欧美系厂商面临短期利好;国内汽车
零部件行业影响偏正面;地震对大盘估值肯定是有负面作用的,汽车行业同样要受到此负面作用的影响。 总体而
言,地震短期影响不大,长期影响待观察。
电子
国信证券分析师段迎晟等在3月14日报告中指出,日本地震对国内芯片、LCD 以及被动元件产业中性偏多。
内存芯片一直是波动较大的IC 芯片,而此次地震直接影响了内存供应大厂东芝的芯片生产,所以短期内价格可
能出现较大波动。由于东芝是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芯片厂商,东芝-新帝联盟生产了全球将近45%的NAND Flash 芯
片,此次地震之后,东芝在岩手县和三重县的工厂生产直接受到影响;同时,三星和海力士都停止了部分内存产
品的报价,DRAM 和NAND 闪存可能短期出现限量供应或者分销商压货的情形,内存价格可能出现较大波动。据统
计,2010 年日本芯片公司收入约633 亿美元,约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20.8%。除内存芯片之外,飞思卡尔在仙
台的微控制器芯片厂商靠近震中,对生产影响较大;富士通在岩手县的工厂预计也会有一定影响;东芝除内存之
外,CMOS芯片的生产也受到影响;索尼关闭的6 家工厂主要生产蓝光光盘和播放机、激光和锂离子电池及半导
体产品。受整体生产和市场情绪影响,预计其他芯片价格也可能短期内出现一定上涨。LCD 面板产业链有一定影
响,更多的在于市场情绪对价格的影响,A 股面板和玻璃基板厂商影响正面;被动元件和原料厂商的需求和竞争
同时受到影响,总体而言影响有限。
广发证券研究员徐博卷认为,日本大地震可能使国内被动元件企业受益。被动元件方面,全球日本片式电感
占比81%、固态电容、铝制电容约76%、MLCC为 52%均为全球第一大,片式电阻为39%,为全球第二,仅次于中
国台湾。此次地震中,TDK关闭了一个生产厂,村田则关闭了宫城县EMI静噪滤波器和线圈产品的制造厂、仙台
压电产品和高频组件的制造厂、小山的机能性高分子电容器的制造厂。如果电力供应持续紧张,则可能对电子行
业影响较深。短期来看,Nand Flash、CMOS传感器产品价格可能显著上涨,中高端的电容、电阻、电感、晶振等
被动元件供给可能出现短缺,国内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将会从中受益。
钢铁
国信证券分析师郑东等认为,日本地震对中国钢铁行业总体是利好。由于日本钢铁企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关东
地区及南部地区,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新日铁等部分钢企面临停产。因此,认为此次地震可能短期内对我国
及全球其他地区钢材供给造成一定的影响,预计将导致钢材价格上涨。对中国钢铁行业而言,由于日本钢铁行业
主要集中于中高端钢材的生产,如硅钢片、高档轿车板等。我国2010 年从日本进口钢材747 万t,地震将会直
接影响日本高端钢材的出口,这将对中国高端板材类生产企业形成利好;此外,由于日本基本不生产相对低端的
建筑用钢材,而灾后重建也将对此类钢材形成需求,有利于我国的钢材出口。但对铁矿石价格影响偏负面,预计
短期内矿价将下跌。因此,日本地震短期内将对中国钢铁行业有利。
核电
国联证券分析师杨平则认为,中国核电站的运营并没有受到此次日本大地震的影响,但是对我国核电设备安
全性的关注度和争论必然大幅提高。核电是目前发电成本最接近火力发电的上网电价的清洁能源。我国规划到
2020年核电装机量为86GW,将占发电总量的7%,本次事件将引发核电安全的争议,有可能会引起核电未来发展
方向的争议。但国家核安全局明确表示我国核电的安排计划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