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陶氏化学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不遗余力。为确保公司始终沿着解决全球人类与环境问题的道路不断前
进,陶氏在2005年制定了“2015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0年初陶氏把“保护我们的地球”写进了公司的价值观,
展示出陶氏在全球范围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鲜明态度。陶氏可持续的先进技术与产品报道详见第13版。
理念与战略,陶氏可持续发展的蓝图
受访人:陶氏化学公司亚太区环保、健康、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总监董玲珍博士
陶氏201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说是极具挑战性,其包括公开发布所有产品的安全评估报告; 将“可持续
化学”为主导的产品销售的比例翻番达到10%;将环境、健康与安全(EH&S)的主要考核指标在2005年数值的基
础上再平均改善75%;温室气体强度年均减排2.5%;减少25%的能源消耗强度;为解决世界面临的挑战——食品
供给、住房、能源、水、健康——实现至少三项突破性的创新;实现当地社区对陶氏工厂的100%认可。除此之外,
陶氏还坚持实行高标准,定期、严格地评估各项进展,并将结果公诸于世。高远的目标、公开的监督和不懈的努
力,充分体现了陶氏勇于承担对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并做出了表率的作用。
实现陶氏这些远大的目标需要先进的理念、科学的量化体系与强有力的执行力。对于陶氏化学亚太区环保、
健康、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总监董玲珍博士而言,她主要的工作重心是负责和支持“陶氏2015可持续发展”的目
标在亚太区相应地及有效地实施。
另外陶氏还采用可持续理念和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其产品、工艺、服务或活动进行“可持续发展指标”
的全面考量。LCA是用于定量化、系统化评价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环境影响的国际标准方法,包括从产品的原
材料采集、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回用、维护直至最终处置。LCA提供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
耗和环境排放物的广泛信息,并可提出改善环境负荷的措施和建议。LCA可以为所有与产品或服务生产消费活动
相关的政策和决策及执行提供环境信息支持,而其驱动力源于日益增强的多方要求包括企业自身、政府、非政府
组织、客户、竞争对手、零售商和消费者。虽然LCA本身具有一些局限性,但随着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更新完善,
LCA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相对于碳排放而言,LCA更能真实全面综合地反映产品对环境和其他因素的
影响。董博士强调,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陶氏就已经开始用LCA来考量产品生命周期改进及新产品研制。除了
生命周期理念和有效的LCA生命周期评价指标,陶氏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执行战略还包括公开监督、拓展影响
力和多方参与等途径。另外陶氏对公司的每个重要决策,都会进行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估。
为了保证201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陶氏将各项指标分拆到每年、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个团队和员
工都能明确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哪里。而在陶氏化学网站上,可持续发展涉及到EHS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都
有明确的显示,用红灯、绿灯、黄灯表示目前相应指标的落后、超出与持平状况。这些信息都是公开的,所有人
都可以随时查看,这让所有的员工都有一种无形的动力,使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强化而深入人心。举例而言在
陶氏全球和亚太区,每位员工都承诺“零事故,零伤害和零借口”。另外在上海陶氏中心,节能节水的理念和行
动正在日益增强和实施。
除了对内的体系建立、观念培育与强化, 董博士告诉我们,陶氏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广到各个利益相
关方。从2005年开始,陶氏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合作推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该示范项目旨在促进化学及其相
关行业内中小型企业的清洁生产实践;陶氏与国家环保总局组建了一个工作小组,利用陶氏全球化工工艺及其专
业技术,培训和指导中国化工、印染、酿造、电子、食品等多个行业的企业;陶氏还与其工厂所在地的政府部门
合作进行应急演练,邀请周边的“邻居”工厂来观摩参观,共同构建安全、环保、健康的生产环境;陶氏对自己
的分销商也会进行产品安全监管的培训,并为合资及合作伙伴提供环保、健康和安全的咨询服务等。
绿色创新,陶氏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受访人:陶氏化学亚太区首席技术官姚维广博士
对于陶氏化学亚太区首席技术官姚维广博士来说,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新的理念,陶氏从工厂选址、施工
建设、设备设计等各个环节都在实现着可持续的理念,但近5年来,“可持续发展”被强调得越来越多,目前陶
氏全球创新的500个项目中,几乎所有都与“可持续”相关。
以陶氏创新项目中目前排名第一的“太阳能瓦片”技术为例,这个项目从10年前就开始启动,陶氏初始投
资1亿美元,2005、2006年项目开始加速,2011年将在北美市场正式销售。太阳能瓦片将轻巧的住宅屋面与高
效薄膜式半导体相结合,能如普通沥青瓦一般轻松安装,目前估算的市场规模在40亿~50亿美元,完美诠释了“可
持续产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两全其美”特殊属性。
在姚博士眼中,目前全球正在进行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中,提高太阳能能效、降低成本的研究是意义最重
大的,其次是电动汽车的锂电研发、风能发电的储存和智能电网研究。从中,我们也能摸索出陶氏在“可持续”
创新方面的思路与轻重缓急。
在太阳能方面,除了即将上市的太阳能瓦片技术、已经占据中国30%~40%市场的导热油产品,陶氏目前正在
进行太阳能电池被覆技术的研发和销售,这种技术会是给太阳能电池“穿上一件衣服“,能够有效延长其使用寿
命。
在锂电研发方面,陶氏与TK先进电池公司、Marcel Dassault工业集团2009年共同成立了陶氏柯卡姆公司,
主要针对汽车和其他行业研发和生产先进储能技术。
在谈到中国“可持续创新”独有的特色的时候,姚博士深有感触:“中国的客户往往非常愿意参与到我们的
创新活动中,特别是本土企业,也许起步比国际客户稍晚,但行动却要快很多”。他以PASCALTM技术为例,解释
道:“这个技术是十年前开发的,海尔是第一家商用化的企业,基于20多年来愉快合作的基础,海尔在了解这个
技术之后很快做出了决定,并且联合陶氏、机器制造商三方合作,3月就推出了使用PASCALTM技术的冰箱样机。”
相对于中国本土客户的“大步伐”迈进,陶氏中国“可持续创新”的脚步也从未落下,陶氏中国研发团队正
在致力于新型切削液的研究,该切削液适用于专门的硅片切割。新型切削液具有分散研磨料和吸热的性能,并具
备更出色的润滑性,可提升切割的稳定性和质量,减少研磨料的消耗。国内的重要客户正在试用该产品。
EH&S,陶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受访人:陶氏化学中国区EH&S总监 翁建
作为一家工业企业,陶氏60%的员工集中在工厂,而对于一线的员工而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多的是体现
在“环境、健康、安全(EH&S)”的原则上。现任陶氏化学中国区EH&S总监翁建曾经在陶氏工厂前线工作过8年,
因此他非常熟悉一线员工的工作流程。他跟我们介绍到,陶氏分布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厂的员工,每
天早上都会在“安全生产早会”中开启崭新一天的工作,在这个特别的早会上,大家会讨论当日安全生产的计划,
每个人都要认真填写“工前风险评估表”,了解当日即将操作的每个程序潜在的危险,并作出危机预案。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事故往往是缘起一个小小的疏忽,对此陶氏的工厂鼓励员工进行“未遂事故”
汇报,从可能的化学品泄漏到划伤手这样的小事故都不放过,力争从严重等级最低、最频繁的事情预防做起,真
正做到防微杜渐。
每一个陶氏新员工在进厂之前,都会接受1~2个月的EH&S培训,除了理论强化之外,新员工还会进入工厂
与老员工交流,了解陶氏工厂的生产流程,近距离观察老员工的操作。甚至连工厂中的园丁等服务部门人员也会
接受EH&S培训,了解在工厂中如何安全用水用电、路线如何分布等。巡视工厂也成为厂长每天工作的一部份,
似乎已经成为“不定之规”……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我们并不奇怪陶氏的工厂在EHS方面有特别良好的表现,也深信陶氏会实现在2015年
人员伤亡率和泄漏事故比今年降低50%的目标。
那么如今已经构建了完善EH&S体系的陶氏,在安全、健康、环保方面的挑战是什么呢?
翁建的回答很简单,让每一个员工,特别是老员工,始终保持警觉是目前的工作重点。他解释道:“就像开
车一样,新手往往很小心,而一旦熟练之后,往往安全这根弦就不再紧绷了,而我的工作就是如何让保持警觉成
为大家的一种习惯,一种下意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