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乙烯(下)
多元化 基地化:乙烯工业 迎接新一轮景气周期
□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金云 赵春宏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朱和
“十一五”期间我国乙烯工业通过改扩建和新建相结合,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能从2005年底的785.9万
t/a迅速增至2010年的1416.9万t/a,增幅80.3%,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乙烯生产国。预计到2015年
我国乙烯产能将再新增740万t/a,达到2197.9万t/a。
发展现状
1.产能继续快速增长,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22家乙烯生产企业,生产装置24套,平均规模64.4万t/a,总产能为1416.9
万t/a,同比增长20.9%。2010年新增产能包括中石化天津石化及镇海炼化各100万t/a,中国兵器华锦化工45
万t/a。另外,神华集团包头60万t/a煤制烯烃项目已建成,于2011年初投入商业运行。
我国乙烯生产主要集中在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两者产能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88.9%(见表1)。其中,
中石油拥有6家乙烯生产企业,共7套装置,总产能为349.4万t/a,占24.7%;中石化拥有13家乙烯企业,共
14套乙烯装置,总产能909.5万t/a,占64.2 %。
截至2010年底,外资权益乙烯产能已达205万t/a,占全国总产能的14.5%(见表2)。其中包括巴斯夫在南
京与中石化,BP在上海与中石化,壳牌在广东惠州与中海油,沙特阿美在天津与中石化,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
在福建与中石化等五大合资项目。
2.产量恢复增长 供应缺口仍较大
新世纪以来,我国乙烯产量呈快速上升的态势。从2000年的469.7万t猛增至2010年的1418.9万t,增长
了202.1%。惟一负增长的年份是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国乙烯产量为1025.6万t,同比下降2.1%;
表观消费量为1096.3万t,增幅仅为0.2%,为过去20年最低点。详见表3。
我国乙烯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聚氯乙烯、乙二醇、聚苯乙烯等下游产品。若单纯从乙烯表观消费量来看,
近年我国乙烯自给率均在90%以上,但从乙烯当量消费来看,自给率仅为40%左右,还存在很大的供应缺口。这
使得我国乙烯工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针对国外产品对国内市场冲击的有效抵御能力较弱。
2010年随着石化产品价格的回升,亚太石化基本原料的获利水平保持了较高水准,我国乙烯与石脑油的价差
继续上升,乙烯行业毛利水平同比有所回升,但总体低于2005~2008年的水平。
3.原料趋于轻质化和多元化 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程度提高
受轻烃资源限制,国内新增乙烯产能的原料以石脑油为主,虽可以做到相对优质,但不廉价,其他原料还有
轻柴油、加氢尾油等。1990~2010年,我国石脑油、轻烃等轻质原料所占比重明显提高,轻柴油等重质原料所占
比重显著下降,这与世界乙烯原料的轻质化趋势一致。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我国重油裂解制烯烃成功实现工业
化生产,自主研发的煤基甲醇制烯烃工艺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建成,标志着乙烯和烯烃生产
用原料的多元化取得了重大进展。
目前,我国乙烯生产裂解术和分离技术都已实现国产化。国内成功开发出大型乙烯裂解炉、重质原料催化热
裂解等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大型乙烯工程建设由成套引进,转为仅引进工艺包和部分关键设备;由
国外总承包转为国内自行设计、采购和组织建设。中石化新建乙烯设备国产化率已达70%~80%。裂解炉、三机、
冷箱、低温罐全面国产化的80万t/a乙烯成套技术LECT已在武汉乙烯工程中开建,已投产的天津百万吨乙烯国
产化率为78%。镇海乙烯有6套装置采用中石化自有技术,乙烯装置国产化率达到78.03%。茂名石化新建裂解乙
烯装置国产化率达到了87.8%,其中裂解气压缩机、冷箱等核心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
表1 2005~2010年我国乙烯生产能力统计 万t/a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中国石化 552.5 629.5 629.5 629.5 709.5 909.5
天津石化 20.0 20.0 20.0 20.0 20.0 120.0
茂名石化 36.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镇海炼化 - - - - - 100.0
上海赛科石化 90.0 90.0 90.0 90.0 90.0 90.0
齐鲁石化 72.0 80.0 80.0 80.0 80.0 80.0
福建石化 - - - - 80.0 80.0
燕山石化 71.0 71.0 71.0 71.0 71.0 71.0
上海石化2号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扬子石化 65.0 70.0 70.0 70.0 70.0 70.0
南京扬巴石化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广州石化 21.0 21.0 21.0 21.0 21.0 21.0
中原石化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北京东方石化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上海石化1号 14.5 14.5 14.5 14.5 14.5 14.5
中国石油 217.4 263.4 271.4 271.4 349.4 349.4
独山子石化 22.0 22.0 22.0 22.0 100.0 100.0
兰州石化 24.0 70.0 70.0 70.0 70.0 70.0
吉林石化聚乙烯厂70.0 70.0 70.0 70.0 70.0 700.0
大庆石化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辽阳石化 12.0 12.0 20.0 20.0 20.0 20.0
吉林石化有机厂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抚顺石化 14.4 14.4 14.4 14.4 14.4 14.4
中海油惠州乙烯 - 80.0 80.0 80.0 80.0 80.0
地方石化企业 16.0 18.0 18.0 18.0 31.0 78.0
辽宁华锦化工 16.0 18.0 18.0 18.0 18.0 63.0
沈阳化工集团 - - - - 15.0 15.0
合计 785.9 988 996.9 996.9 1169.9 1416.9
表2 2010年外资乙烯权益能力统计 万t/a
地点 外资公司 中国合资方 装置总能力 外资权益能力
南京 巴斯夫 中石化 60 30
上海 BP 中石化 90 45
惠州 壳牌 中海油 80 40
天津 沙特阿美 中石化 120 50
泉州 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 中石化 80 40
武汉(在建)韩国SK公司 中石化 80 40
注:南京扬巴石化正在扩建,2011年建成后乙烯产能将达74万t/a。
表3 2000~2010年我国乙烯生产消费统计 万t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自给率/%
2000 469.7 8.9 0 478.6 98.1
2001 479.0 7.4 0 486.5 98.5
2002 541.4 8.5 2.6 547.3 98.9
2003 611.8 4.7 3.2 613.3 99.7
2004 626.6 6.8 2.2 631.1 99.3
2005 770.3 11.1 8.2 773.2 99.6
2006 955.4 11.7 12.9 954.2 100.1
2007 1047.7 51.0 5.0 1093.7 95.8
2008 1025.6 72.1 1.4 1096.3 93.6
2009 1066.3 97.5 1.5 1162.3 91.7
2010 1418.9 81.5 3.4 1497.0 94.8
未来趋势
1.大型装置建设继续推进,市场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乙烯的投资继续快速增长,新开工和规划项目较多,新型煤化工有序较快发展。“十二五”前
后将有一大批乙烯项目投产(详见表4)。预计到2020年我国乙烯产能将再新增1481万t/a,达到2897万t/a。
未来5年,我国乙烯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速,估计2011~2012年增速在5%左右,2013~2015年在5%~7%,
“十二五”末我国乙烯当量消费将超过3500万t。根据当前规划项目,到2015年我国乙烯产能可能达到2198
万t/a,2020年将达到2898万t/a。预计到2015年国内乙烯自给率将达到92.3%,当量消费量自给率提高到70%
左右。
随着外资企业的更多进入和中外合资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外资在华乙烯权益产能将增加。同时,除中石化、
中石油、中海油以外的一些国内同业公司和煤化工公司还将新建部分产能。因此,未来国内乙烯工业多元化的市
场格局将进一步发展。
2.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推进技术和装备国产化
石化基地化建设是未来我国乙烯工业发展的主题。目前我国已完成自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乙烯基地的布
局,但一体化规模和方案尚有潜力可挖。新建乙烯要与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紧密结合,采取园区化发展模式,
统筹考虑“产品项目、物流传输、公用辅助工程、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等五个一体化。应密切跟踪和吸收国外
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率,努力实现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与装备的国产化;加大催化剂、化
学品等的国产化力度,降低“三剂”成本;鼓励新建设的大型乙烯项目采用国产化设备和技术,并在财政、税收
等政策上给予优惠。鼓励原料路线进一步向多元化、轻质化方向发展,推广以重油催化热裂解为代表的新技术。
调整产品结构,使乙烯下游产品向品牌化、系列化、差异化、高性能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乙烯产业集群化发
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匹配。
我国乙烯工业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当前应大力应用和开发环保新技术,加强能源管理,降低消耗和加工损耗;
优化乙烯裂解原料,提高氢气、乙烯、丙烯、丁二烯和苯等产品收率,降低燃动能耗。
3.来自中东等地乙烯产品的压力和挑战加大
基于丰富的廉价天然气原料,中东现已是世界乙烯工业投资最集中的地区,近几年该地区乙烯生产能力增长
很快。但由于中东市场容量较小,因此其新增能力的80%面向海外市场。到2010年底,中东乙烯产能已达2500
万t/a,产品出口2000万t左右,其中400万t出口欧洲,1600万t左右出口到亚太地区,中国是中东最主要
的目标出口国。此外,近年来美国乙烯产业扩能,产量上升,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加上其技术优势使得乙烯工业
更具竞争力,将对我国市场构成一定影响。
中东乙烯企业主要以乙烷为原料。该地区的乙烷成本很低,2010年中东乙烯平均成本仅约200~300美元/t,
即使加上运费,也远远低于美国、西欧和世界其他地区,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低成本的中东乙烯及其下游产品
聚乙烯、乙二醇等大量涌入亚太和中国市场,必将对我国相关产品构成严重的威胁。为此,我国企业必须加快结
构调整,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应对挑战。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及今后中国和中东乙烯装置较集中投产,新一轮的石化景气高峰期可能会稍迟
些到来。我国乙烯工业要转变增长方式,积极搞好各方面的结构调整、把握发展步伐与节奏,促进科技进步,在
做大的同时着力做强,促进产业升级和更好发展,迎接新一轮景气周期的到来。
表4 未来十年国内新建、扩建和规划拟建乙烯项目统计 万t/a
时间 企业或地区 新增产能 备注
2011年 扬巴石化 15 改扩建,2011年投产
包头煤制烯烃 26 2011年初商业运行
小计 41 -
2012~2015年 抚顺石化 80 改扩建,2012年建成
惠州乙烯二期 100 新建,2012年建成
四川乙烯 80 新建,2012年建成
武汉石化 80 新建,2012年底建成
大庆石化 60 新建,2013年建成
曹妃甸项目 100 新建,规划阶段
广州石化 60 改扩建,获批
延安乙烯 60 规划阶段
台州石化 120 新建,规划阶段
小计 740 -
2016~2020年 青岛黄岛石化工业区 100 规划阶段
海南石化 100 新建,规划阶段
中石油南通洋口港区或连云港区 90 可研阶段
广西钦州港石化区 100 规划阶段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 120 规划阶段
安庆石化 90 规划阶段
扬州化工园区 100 可研阶段
小计 700 -
合计 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