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矛盾尖锐 EPR投扩产进入“逐鹿时代”
□ 晓 铭
需求旺,对外依存度超九成
乙丙橡胶(EPR)因其具有优异的耐臭氧性、耐老化性、耐化学品腐蚀性、电绝缘性能、耐蒸汽性等优点,
加之单体价廉易得,在汽车零部件、建材用防水卷材、电线电缆护套、耐热胶管、胶带、汽车密封件、润滑油添
加剂以及聚烯烃改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建筑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对EPR的需求量
大幅度增加。2010年表观消费量为23.40万t,同比增长约23.55%,2005~2010年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20.45%。相应的对外依存度由2005年的81.2%增加到2010年的92.9% (见表1)。
2010年我国EPR的消费结构为:汽车工业对EPR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44.87%,防水卷材约占9.40%,电
线电缆约占7.69%,油品添加剂约占9.83%,聚合物改性约占11.97%,塑胶跑道约占9.83%,其他方面约占6.41%。
(1)汽车工业 主要用于汽车用耐热器软管、汽车密封胶条、汽车用橡胶垫、火花塞护套、轮胎白色胎侧
胶、防护罩等。EPR与聚丙烯的改性材料(EPDM/PP)用于制造汽车方向盘、保险杠、仪表盘、挡泥板、空气导管、
汽车风扇、散热格栅及各种管件等。2010年该领域对EPR的需求量约为10.5万t,预计2015将达到约16.0万t。
(2)防水卷材 用于房屋、桥梁、隧道、水库、堤坝等的防水工程。常熟三恒建材有限公司、上海长宁橡
胶制品厂、北京卡莱尔公司、上海隧道工程公司等都拥有先进的大规模乙丙橡胶卷材生产线,产品在城市地铁、
引黄入晋、三峡工程、奥运场馆的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每年需EPR防水卷材超过1000万m2,高档
产品绝大部分依靠进口。2010年该领域对EPR的需求量约为2.2万t,预计2015年将达到约3.5万t。
(3)油品添加剂 EPR是制备多级发动机齿轮油的主要添加剂之一。我国已经有数家企业建有油品增粘剂
的装置,而且还有不少企业进口EPR粘度改性剂以满足国内需求。2010年该领域对EPR的需求量约为2.3万t。
随着我国环保法规日趋严格,预计2015年将达到约3.5万t。
(4)电线电缆 广泛用作电力电缆、矿用电缆、军用舰艇的电线电缆、X射线直流电压电缆、原子能装置用
电线电缆等耐热和高压等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领域。在工业发达国家,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的耐热部分也广泛采用
EPR作为电线电缆的绝缘材料。此外,还可以填充导电炭黑或其他材料,制得导电或半导电橡胶。由于国内EPR
资源匮乏,相当一部分须依靠进口和采用硅橡胶等来替代。2010年该领域对EPR的需求量为1.8万t,预计2015
年将达到约2.5万t。
(5)聚合物改性 EPR与聚烯烃的共混物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材料,主要用于汽车保险杆和仪表板。另外
EPR与许多聚合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可广泛用作聚合物的改性剂和溶剂。2010年该领域对EPR的需求量约为2.8
万t,预计2015年将达到约4.0万t。
(6)塑胶跑道 目前我国80%以上的运动场地仍采用聚氨酯颗粒铺设,虽然自2001年已开始使用EPR颗粒,
但大部分从国外进口。由于EPR颗粒生产技术含量不高,无毒无污染,给EPR塑胶颗粒超常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
机遇。2010年该领域对EPR的需求量约为2.3万t,预计2015年需求量将达到约3.0万t。
加上其他方面的需求,预计2015年我国对EPR的总需求量将达到35.0万t,2010~2015年消费量的年均增
长率将达到约8.4%。
表1 2005~2010年我国EPR供需统计 万t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对外依存度/%
2005 1.92 7.50 0.19 9.23 81.2
2006 2.01 8.79 0.23 10.57 83.2
2007 2.01 11.47 0.50 12.98 88.4
2008 1.85 13.24 0.83 14.26 92.8
2009 1.77 17.46 0.29 18.94 92.2
2010 1.90 21.75 0.25 23.40 92.9
起步晚,国内外巨头抢滩忙
1997年中国石油吉林石油化工公司引进日本三井化学公司溶液聚合法技术,建成一套2.0万t/a的EPR生产
装置。2009年新建了一套2.5万t/a生产装置,但一直未正式投产,因此,截至2010年底,我国EPR的实际生
产能力仍为2.0万t/a,产量约为1.90万t。
近年来,我国EPR的供应主要由吉林石化和国外进口产品构成,且以进口产品为主,国内产品为辅。根据海
关统计,2010年的进口量为21.75万t,同比增长约24.57%。我国进口EPR主要来自美国、日本、荷兰、韩国以
及法国等5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来自这5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合计达到18.30万t,约占总进口量的84.14%,
同比增长约20.39%。其中美国的进口量同比增长约23.38%,日本的进口量同比减少约5.01%,荷兰的进口量同比
增长约59.63%,韩国的进口量同比增长约29.11%,法国的进口量同比增长约50.00%。
为了弥补国内市场需求空缺,进一步抢占国内市场,各大公司均计划开始大规模投建EPR装置,预计到2015
年,我国EPR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25.0万t/a,届时将大大缓解我国EPR的供需矛盾。2011~2015年我国EPR
装置新、扩建统计见表2。
表2 2011~2015年我国EPR拟/在建装置 万t/a
厂家 产品 产能 备注
中国石油吉林石油化工公司 EPR 5.0 一期2.5万t/a试运行
美国协和石油集团 EPR 4.0 浙江宁波,计划中
南京化工园区 EPR 5.0 计划中
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 EPR 8.0 规划筹备中
日本三井化学与中国石化 EPDM 7.5 上海化学工业园区,计划
2013年第四季度建成投产
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 EPDM 5.0 东明县化工园区,计划在
2012年建成投产
延长石油集团 EPR 6.0 延安富县,计划2014年投产
合计 40.5
细思量,机遇中直面挑战
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汽车等产业的加速发展,促进了EPR需求量的攀升。但目前国内EPR
的产能和产量增加有限,导致市场缺口不断加大,供需矛盾日益紧张。
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懈的质量攻关,目前国内EPR的产品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部分牌号价格可与进口产品
媲美,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但我国产品多数只能应用于润滑油、中低档密封条、杂品杂件等有限领域,缺少适
用于高档海绵密封条、电线电缆、聚合物改性等高端领域的产品,而且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目前国产EPR产品
质量稳定性不理想,成本较高,加上产品少,削弱了与进口胶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由于国际市场上EPR的产能
已经过剩,而我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大。因此,产能过剩国家的生产厂家必然会进一步扩大对中国市场的“侵
占”,凭借其生产技术先进、成熟,产品牌号齐全、生产成本低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等,以较低价位向中国实施
倾销,对国内产品造成很大的冲击,将严重影响我国EPR未来的发展。韩国以及日本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生
产厂家,不断扩大其EPR产能,而且其产品的主要目标就是我国市场,这必将增加对我国市场的供给,使得国内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虽然今后我国EPR的发展前景看好,但随着国内外产能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为了应对这些情况,首先要应用新技术,积极开发国内市场上适销对路的新品种、新牌号,扩大应用领域,重点
在汽车工业及电线电缆、专用EPR产品、改性方面取得突破;其次,加快生产所需单体助剂和催化剂的国产化,
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此外,需密切关注周边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韩国、新加坡和日本EPR的发展情
况。针对国外大公司产品对国内市场造成的巨大冲击,继续采用更加有效的反倾销等应对措施,以确保国内产品
的市场占有率;最后,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溶液聚合技术以其技术的成熟和产品
牌号的广谱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生产EPR的主导技术,因此应该加强吸收、消化与创性工作,尤其是
在催化剂方面,除钒系催化剂外,还应该开展高效钛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工业应用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以
提升我国EPR的整体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