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燃料发展期待百花齐放
□ 中国内燃机学会油品与清洁燃料分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 王建昕
我国政府规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整体能源使用量的8%,汽车替代燃料占到20%,从目前的技术和
资源可行性来看,生物柴油、生物乙醇、天然气是最有希望获得大规模应用的替代燃料。由于我国煤资源相对丰
富,甲醇可能会成为汽车替代燃料之一;二甲醚、沼气等其他替代燃料由于资源和技术问题适合小规模应用,大
规模推广应用的可能性不大。
预计到2020年,全球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将达到2500亿l,其中生物柴油将达到650亿l,可替代6%的柴油。
目前各研究机构对生物柴油的应用做了很多的研究,同时立项支持生物柴油在汽车上的适应性研究开发。2010
年,中海油开始在海南省部分地区试用BD5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同时还与清华大学开展了合作研究,重点关注生
物柴油在发动机和汽车上的适应性问题。但生物柴油的一个瓶颈仍是资源不足,目前我国虽然拥有生物柴油300
万t/a产能,但实际产量仅30万t/a。即使按国家规划2020年产量达200万t/a,替代柴油比例也不超过1.5%。
我国约有1000万t/a的油角、餐饮废油等废弃油脂资源,应该有效利用。基于生物柴油的含氧混合燃料可以大
幅度降低碳烟和微粒排放,有可能不用任何后处理技术达到国IV排放水平,适宜于在城市公交车上应用。
对于乙醇汽油,目前已有10个省或直辖市在推广使用10%的乙醇汽油(E10)。形成了102万t/a的燃料乙醇
生产能力,每年销售乙醇汽油700万t以上。如果2020年时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E10乙醇汽油应用,有可能替
代汽车燃料5%~8%(按车用燃料中汽油比例超过50%估算)。低比例乙醇(≤15%)掺混方法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
的,目前主要受制于生产乙醇的原料资源。甲醇有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汽车替代燃料,采用与汽油低比例(<15%)
掺混的方法比较可行,但要注意对燃料乙醇市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