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氨基酸产业变革迎发展
□ 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 柳晓峰
一、 价值链贡献大 小产品的神奇
蛋白质是动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四大营养成分之一,通常动物饲料添加粕类、鱼粉等作为主要蛋白原料,合成
氨基酸作为补充。合成氨基酸可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改善肉质,提高产奶、产蛋量,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饲料利
用率。
目前常规使用的饲用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4种。每个品种又分若干不同产品剂型。
全球饲用氨基酸产业规模为243万t,由于氨基酸价格呈现一定波动性,估计产业价值达60亿美元。
从饲用氨基酸市场规模来看,赖氨酸的市场规模最大,全球市场规模约140万t;其次为蛋氨酸,约80万t;
由于近两年的快速发展,苏氨酸和色氨酸的市场规模分别达到21万t和5000 t。按市场价值划分,蛋氨酸市场
价值最大,全球蛋氨酸市场价值约32亿美元;其次为赖氨酸,约23亿美元;苏氨酸和色氨酸市场价值分别为4.2
亿美元和1亿美元。全球饲用氨基酸市场规模和结构见图1、图2。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氨基酸上游涉及化工生产,下游衔接饲料养殖,处于价值链的前端。在配合饲料中合
成氨基酸在饲料中添加量不足1%,但成本占比5%~8%;其价格每上涨10%,会“吃掉”配合饲料10元钱的净利润。
由于我国蛋白类饲料原料资源紧缺,蛋白原料对外依赖度在80%以上,并且价格波动频繁。据估算,通过合
理使用合成氨基酸,可减少全国豆粕使用成本56亿元,增加玉米、赖氨酸、苏氨酸等使用成本30亿元,累计降
低使用成本26亿元。如果色氨酸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4种氨基酸同时常规使用,全国减少豆粕用量700万t
以上,保守估计减少使用成本100亿元。并且,通过降低日粮中粗蛋白水平,可大幅减少氮和氨的排放量。
二、行业变革交响曲 中国唱主角
2004年,中国赖氨酸行业迎来一个发展高潮,境内厂家数量达到14家,产能43万t/a,次年,赖氨酸出口
量首次超过进口量,结束了赖氨酸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赖氨酸出口国。而随后,由于产能过剩,行业开始
残酷洗牌,有能力的生产企业不断扩大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到2010年,中国境内赖氨酸生产厂家6家,产
能65万t/a。
2004年,福州富成味精食品有限公司开始生产苏氨酸,成为全国第一家生产饲用苏氨酸生产企业,产能
5000t/a。2008年中国境内苏氨酸产能已达3.7万t/a。到了2010年,产能在2008年基础上翻倍,达到13.7万
t/a,产量约9.6万t。
色氨酸发展迅速,国产化色氨酸从无到有,2009年中国色氨酸产能和需求分别是700t/a和400t,2010年产
能激增到9720 t/a,需求为800~1000t,厂家由2008年的2家增至2010年近10家,发展迅猛。
2010年,重庆紫光蛋氨酸投放市场,而国内蓝星安迪苏项目、大连住友项目正在建设中,大成集团研发的发
酵法生产蛋氨酸也在计划大批量投产,有望在未来3~5年实现蛋氨酸国产化。
从2005年中国成为赖氨酸净出口国,到2010年多点开花,不但苏氨酸、色氨酸实现了国产化并大量出口,
蛋氨酸国产化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中国饲用氨基酸产业发展在短短5年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果拉长历史的镜头,我们会发现在2005年前世界氨基酸生产格局一直相对比较稳定,赖氨酸生产以日本
味之素及协和、美国ADM、韩国CJ为主,味之素一度占据全球60%的市场份额;苏氨酸在2005年前全球的消耗
仅在5万~6万t,主要供应商为味之素和德固赛,二者占据全球90%以上市场份额;色氨酸在2008年仍以味之素
和德固赛为主,几乎全部色氨酸都由二者供应;从2009年开始,一向比较平稳的蛋氨酸市场也发生了多重变化,
日本曹达因市场不稳定以及竞争对手持续扩张退出蛋氨酸生产领域,中国实施一系列项目计划,海外安迪苏和住
友及德固赛也大举扩张产能。
纵观2005~2010年,全球饲用氨基酸产业发展变化之快令人应接不暇,产能激增、企业更替频繁、应用品种
增多、生产区域转移等种种迹象,均显示出这是一个时代的变革。饲用氨基酸产业发展变化不单单是行业内技术
变革或企业战略转变的结果,还与近年来外部环境变化密不可分。全球谷物供需结构变化、蛋白类饲料原料供需
结构变化、下游饲料养殖结构变化(尤其是中国)都对氨基酸产业从产能、生产技术、生产区域等方面提出了复
杂的要求。
在此番变革中,中国承担了主要角色。至2010年,中国饲用氨基酸产量达到67万t,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
30%,涉及销售金额约11.2亿美元,出口则以赖氨酸和苏氨酸为主,二者出口量约24万t。
三、整合与成长 氨基酸市场有待新平衡
目前从整体来看,全球氨基酸产能大于需求,生产集中度较高(见表1)。但随着苏氨酸和色氨酸在饲料中的
常规添加,将对赖氨酸和蛋氨酸的用量产生积极影响,届时,市场供需有可能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不同氨基酸产品正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产业呈现各异的特点:
· 赖氨酸处于整合期,在此期间,产能扩张仍在延续,领先企业不断扩张,令后来者望而却步,未来3~5
年市场竞争仍会存在,之后有望形成5、6家企业为主的市场格局。
· 蛋氨酸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期,不但中国企业纷纷上马,国外老牌劲旅如德固赛、住友、安迪苏也在扩
张产能:2010年10月赢创集团宣布计划在新加坡建立新蛋氨酸工厂,这个工厂将生产DL-蛋氨酸,生产线具备
15万t/a的综合生产能力,该项目预计2014年投产,届时该公司DL-蛋氨酸总产能将增加至58万t/a;2009年
10月住友化学宣布在大连合资建立2万t/a蛋氨酸厂,预计未来总产能将达到16万t/a。蛋氨酸的未来市场格
局将更加复杂,在产能扩张期结束后,如果投放的产能大大超出需求,行业将进入整合阶段。预计本轮产能扩张
将持续3~5年。
· 苏氨酸目前处于快速成长期,2008~2010年,苏氨酸产能经历了快速扩张,并且主要集中在中国。但同时,
苏氨酸的用量也在快速增长,2007年全球苏氨酸产能在14万t/a,需求约10万t;而到了2010年,全球苏氨酸
产能约30万t/a,需求21万t。虽然苏氨酸短期内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但随着应用的逐步成熟,苏氨酸
市场将快速成长。2003~2010年全球及我国苏氨酸消耗统计见图3、图4。
· 色氨酸目前处于起步期,虽然2008年之前,味之素已经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但彼时,由于色氨酸价格
过高,饲料配方技术还不能完全应用色氨酸,阻碍了其大规模使用。2010年色氨酸项目的集中上马(见图5),
在大大增加市场供应量的同时,也会大幅降低使用成本,并且外部饲料原料的短缺局面,也会促使饲料企业加大
研发力度,寻求更合理的原料,这将有利于色氨酸在饲料中的应用。但短期内,由于新增产能增长速度远高于需
求增长速度,产业仍处于起步期,面临的竞争环境相对复杂,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需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另
一方面要面临价格下跌风险,同时还要对抗同行竞争,对于产品线相对单一的企业,在这场厮杀中存活下来的希
望较低。
——本文摘选自《中国畜牧杂志》
表1 全球主要氨基酸品种供需关系及市场集中度 t/a
品种 产能 需求/t 主要供应商 主要供应商份额/% 其他厂商 集中度
蛋氨酸 950000 800000 德固赛,诺伟司, 95 伏尔加,重庆紫光 高
安迪苏,住友
赖氨酸 >1600000 1400000 大成,味之素,CJ 65 白光,ADM,德固赛,丰 低
原,金玉米,其它
苏氨酸 >300000 210000 味之素,梅花,星湖, 90 大成,伊品,阜丰,国光, 一般
德固赛,CJ ADM,恩贝
色氨酸 15000 5000 味之素,德固赛 95 升华拜克、鲁抗、丰原、 一般
大成、伊品、巨龙、孟
成、梅花、梦家园
数据来源:博亚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