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法规盘点2011:EHS利剑促转型
2012年2期 发行日期:2012-01-10
作者:朱良伟
法规盘点2011:EHS利剑促转型
记者 朱良伟
    2011年的大戏已经落幕,如果审视本年度的行业关键词, “法规”将占据一席之地。法规从哪些方面推动着
化工产业的发展,又有哪些发展趋势呢?有一点不可否认,EHS(环保、健康和安全)引领着行业前进。
1.橡胶行业:新规绿色承雨露
    轮胎标签法——绿色轮胎发展的助推剂:低碳、环保、安全的浪潮为“绿色轮胎”提供了发展机遇。与此同时,
各国开始实施越来越严格的法规制度。从2012年11月开始,欧盟和韩国将实施强制性轮胎标签法规:要求在轮胎
上标识滚动阻力和湿地抓着力的等级。欧盟早在2009年公布了EC661/2009法规(欧盟汽车一般安全型式认证要求),
以及EC1222/2009(有关燃油效率及其他基本参数的轮胎标签),对轮胎的滚动阻力、湿滑路面抓地力以及道路噪声
提出了要求。
    在欧盟轮胎标签强制实施的带动下,全球多个国家在考虑实施轮胎标签法规,很大原因是将产品出口到欧盟的
外国轮胎和汽车制造商必须遵守欧盟的新轮胎标签法规。典型例证是韩国,因为韩国生产的28%的轮胎销往欧盟地
区,因而也将与欧洲同步实施强制性的轮胎标签制度。目前,巴西也正酝酿制定类似的轮胎标签法规;日本从2010
年开始实施自愿轮胎标签制度;美国早在6年前就通过了包含轮胎标签规定的法律,目前行业团体和监管机构正对
这一法律进行最后修改。虽然美国尚未做出决定,但很可能将根据轮胎的燃油效率、牵引性能和胎面磨耗对轮胎进
行分级。
    可以预见,越来越严格的绿色法规制度将引发轮胎行业的变革,全面促进轮胎质量和性能的提高。而“绿色轮
胎”,这一逐渐深入人心的概念和全方位提升性能的产品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淘汰煤焦油作为软化剂的再生橡胶:针对欧盟加大对轮胎中多环芳烃限制的监管及执法力度,我国已经正式启
动2008版再生橡胶国家标准修订工作,主要围绕加快淘汰煤焦油软化剂,增加针对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的检测项目
而展开。据透露,在标准修订的具体数值设定上,将会参照欧盟标准。据对煤焦油作为软化剂生产的再生橡胶检测,
其多环芳烃含量远超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属于有毒有害污染型再生橡胶。从长远来看,淘汰煤焦油作为
软化剂的再生橡胶是大势所趋。
2.食品行业:横扫天下污与浊
    近几年对食品行业来说都是多事之秋,毒牛奶,漂白香菇,瘦肉精火腿,牛肉精……,个个触目惊心。针对这
些出现的食品问题,我国有关部门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法规进行监管。但是目前我国的现状是多个部门对化学品分类
管理,并没有统一管理的机构,因而不可能覆盖到化学物质从生产到进入市场的整条供应链。这就容易造成某些领
域的监管真空,形成哪漏堵哪、隔靴搔痒的局面。要提高民众对食品质量的信心,从法规领域下重手整治是必然途
径。
    出台塑化剂行业标准:2011年12月底,“2011年十大热搜健康新闻”新鲜出炉,备受关注的“塑化剂风波”在
百度新闻全年搜索中排名第一,成为年度最“火”新闻。我国在“塑化剂风波”之后的两个月推出了首个食品塑化
剂行业标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测定》。
    DEHP(塑化剂中使用得最普遍的化合物)学名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欧盟2008年将DEHP列为“高
度关注”物质并加入REACH法规的候选名单;而美国加州2007年将其列为致癌物质;2010年,美国新泽西州将DEHP
列为环境有毒物质。我国《食品器具容器包装卫生标准》塑胶类规定,DEHP溶出限量标准为1.5ppm以下。相比之
下,我国对DEHP的限制程度远低于欧美。虽然目前我国没有对其限制使用,但是有远见的企业提前准备淘汰该物质
在食品中的使用才是明智之举。
    撤销“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自从面粉增白剂争议风波之后,我国撤销了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
氧化钙,自2011年5月1日起,我国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这两种物质。据报道:我国粮食主管部门经过调查研
究提出,我国面粉加工业已无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必要性,同时我国消费者普遍要求小麦粉保持其原有的色、香、
味和营养成分,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摄入。无论是粮食部门的调查,还是“发现我国消费者的普遍要求”,为什么不
能早一些呢?非要等到民意强烈反对添加对人体无益的添加剂,有关部门才出台举措。是的,改革意味着监管部门
的费时费力,意味着利益的调整和重新分配,在民众利益面前,种种顾虑能不能向后排一排呢?
    33种食品添加剂被禁用:《关于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33种产品监管工作的公告》在2011年底公布,
指出今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禁止生产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33种食品添加剂产品,企业已生产的这33种食品添加
剂产品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出厂销售,食品生产企业禁止使用。该项举措可谓是对食品添加剂行业下了重手,但是
法规的出台是依据,后继监管和惩处才更有效。
3.涂料行业: 山雨欲来风满楼
    2011年对涂料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个监管法规频出的年份,但却是一个新法规呼之欲出的年份。“溪云初起日沉
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红红火火的涂料行业内部的争议和猜测是对即将出台的法规的前奏。
    趋势一:强制推行VOC排放标准
    目前在我国,传统的高VOC的涂料仍占据着主要市场,其总量不少于100万t,其VOC一般高于550克/升,
与发达国家现在要求的420~450克/升的差距还很大。为促进涂料行业向低污染化方向发展,2011年多个业内专家
建议,我国应强制推行更高要求的VOC排放标准。目前的标准限值比欧美上世纪的水平还落后,另外还存在重室内
轻室外、重民用轻工业用、重废水轻废气的情况。
    趋势二:使用环保溶剂
    业内人士还建议,国家应出台有关禁用或者限制相关溶剂的政策。涂料行业应发展低毒、环保产品,使用低毒、
低MIR值的溶剂(MIR值即每克发生光化学反应的VOC产生臭氧的单位值)。目前经应用比较合适推广的低毒溶剂包
括DBE、碳酸二甲酯、醋酸仲丁酯等。
    趋势三:淘汰TGIC
    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目前在粉末涂料行业,应用在纯聚酯树脂型,作为固化剂使用。毒性研究表明,
TGIC可引起细胞变异,对动物造成遗传伤害,而且对人体皮肤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易引发皮肤癌。西欧各国以及美
国已经开始限制TGIC作为粉末涂料固化剂的使用,我国在2008年出台了涂料和无机颜料双高产品名录,其中含TGIC
粉末涂料列为了高环境风险产品。从2011年5月1日起,我国要求将TGIC作为有毒材料在标签中进行标识。即产
品中如果含有TGIC,需要加贴代表有毒物质的骷髅头的标识。淘汰TGIC已是大势所趋。
4.化学品安全:春来东风当跃起
    除了橡胶、涂料、食品等行业化学品法规有新气象之外,在化工安全、化学品安全使用等社会层面,亦有东风
吹入化学品法规领域。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修订已久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在2011年3月千呼万唤始出来,
并于2011年底生效。修订后的条例共有8章102条,是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经营、运输和登记等各方面实施
依据,与之前的条例相比有显著区别。
    在化工安全领域,2011年多项监管令推出。国家安监总局发布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
法》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随后还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
理办法(草案)》修改意见的通知。
    在化学品安全监管领域,全球产品策略(GPS)是一个执行产品监管的实用管理系统,在整个产品价值链中对相关
化学品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GPS在欧盟和美国得到了持续的推动,可喜的是,2011年我国的GPS实施也有一
定的进展。随着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成为化学协会国际理事会(ICCA)的观察员,我国在推动GPS上得到了ICCA
的支持,目前联合会正就我国本土公司如何实施GPS进行计划的草拟工作。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