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2012石化行业增速或将放缓
2012年2期 发行日期:2012-01-10
作者:冯世良
2012石化行业增速或将放缓
中国化工学会  冯世良
                2011 生产增长较快   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2011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石油和化学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努
力克服各类困难,继续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石油和化工行业呈现出生产增长较快、效益同步
改善、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良好格局,为国民经济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其特点主要表
现在五个方面:
  1.生产增长较快,增幅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前10个月全国石油和化工总产值9.2万亿元,同比增长33.8%,高于全国工业
平均(29%)的4.8个百分点。比“十二五”规划目标年均增长10%高出19个百分点。前10个月的产值就超过了
2010年全年的产值(8.8万亿元)。按行业看,增幅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有:化学矿(48.3%)、基础化学原料
(37.4%)、肥料(43.5%)、合成材料(38.1%)、专用化学品(39.1%)、专用设备(33.9%)。
  全国58种(类)石油和化工产品产量,前10个月与2010年同期相比,有57种增长,占98.3%,其中增长
在10%以上的有30种。具体分析如下:①能源化工稳步增长,原油1.7亿t,增长1.3%;天然气842亿m3,增
长7.3%;成品油2.2亿t,增长6.4%。②农用化工增幅两位数以上,化肥5147万t,增长12.1%;农药213.8万
t,增长16.1%,农用化工为我国连续8年粮食丰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③无机化工保持继续增长的态势,硫酸
6082万t,增长13.6%;烧碱2058万t,增长16.4%;纯碱1930万t,增长13.6%;电石1491万t,增长24.2%。
④有机产品继续增长,乙烯1264万t,增长8%;甲醇1675万t,增长28.4%。⑤三大合成材料增势不改,合成
树脂3896万t,增长9.9%;合成橡胶287万t,增长13.5%;合成纤维单体和聚合物2697万t,增长11.7%。
  2.市场需求上升,产销衔接良好
  2011年前10个月,全国石油和化工销售产值9.07万亿元,同比增长33.9%,高于全国工业(29%)的4.9
个百分点。其中增幅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有:化学矿(51.2%)、基础化学原料(38.2%)、肥料(43.3%)、合成
材料(38.1%)、专用化学品(39.4%)。
  前10个月,全国石油和化工产品销售率98.4%,同比提高0.13个百分点。其中产品销售率较高的有:炼油
产品99.2%、磷肥99%、农药98.8%、油墨98.9%、密封用填料99.4%、轮胎99.2%、橡胶靴鞋98.5%。
  从市场消费分析,2011年前10个月,主要产品消费继续上升,表观消费量分析如下:
  能源化工产品消费旺盛 石油消费3.88亿t,同比增长4.9%,进口依存度56.11%,同比扩大1.55个百分点;
天然气消费1062亿m3,同比增长20.1%,进口依存度20.7%,同比扩大9.4%;成品油消费2.2亿t,同比增长
8.6%。
  无机化工产品消费继续看好 硫酸消费6144万t,同比增长12.2%;烧碱消费1877万t,同比增长13.9%;
纯碱消费1806万t,同比增长15.4%;电石消费1476万t,同比增长24.1%。
  有机化工产品消费继续扩大 乙烯消费1347万t,同比增长9%;甲醇消费2144万t,同比增长23.9%,进口
依存度22%。
  合成材料消费上升 合成树脂消费增长4.3%,进口依存度35.6%;合成橡胶消费增长5.5%,进口依存度24.8%;
合成纤维单体消费增长4.5%,进口依存度45.4%。
  3.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贸易逆差继续扩大
  据海关统计,2011年前10个月,全国石油和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4984亿美元,同比增长34.4%,其中进口
3560亿美元,增长35.8%;出口1423.6亿美元,增长31.2%;进出口贸易逆差2136.8亿美元,同比扩大39%。
  4.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2011年前10个月,全国石油和化工销售收入9.02万亿元,同比增长33.2%,其中石油天然气1.02万亿元,
增长31.7%;炼油2.25万亿元,增长28.5%;化工5.26万亿元,增长35.9%。实现利润6813.4亿元,增长24.6%,
其中石油天然气3549.2亿元,增长38.5%;炼油-49.8亿元(2010年同期592.9亿元);化工3209亿元,增长
44.4%。
  2011年前10个月,实现利润增幅较大的化工行业:化学矿33.8亿元,增长83.8%;基础化学原料754.3亿
元,增长57%;肥料333.2亿元,增长90.7%;合成材料476.3亿元,增长41.7%;专用化学品995.7亿元,增长
45%。
  2011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销售利润率高于全国工业水平,
2011年前10个月,石油和化工行业销售利润率7.55%,高于全国工业水平(6.04%)的1.51个百分点。②为社
会贡献率明显提高,2011年前10个月全行业人均利税率为20.14万元,同比提高15.7个百分点。
  5.投资继续增长,新兴产业投资增势强劲
  2011年前10个月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万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石油天然气行业
1665.5亿元,与2010年同期持平;炼油行业1134.9亿元,同比增长13.5%;化工行业7700.6亿元,同比增长
26.2%。
  投资增幅较大的行业是:基础化学原料投资2254.3亿元,增长22.6%;肥料投资1006.9亿元,增长25.5%;
合成材料投资809亿元,增长35.5%;专用化学品1946.5亿元,增长31.7%;橡胶制品投资934.1亿元,增长33.2%。

               影响行业经济运行主要因素面面观
   “十二五”第一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取得良好的开端,是在积极应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不断化解
国内经济运行新困难、新问题中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有利因素有以下几点:
  1.政策推动力度加大,促进经济各个领域稳步增长
  (1)继续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在制造业产品出口退税、制造业科技创新、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人力资本
支出、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财税支持。
  (2)加强外需驱动向内需驱动的转化。发达国家在身染危机的时候,必然会加大出口、减少进口、恶化贸易
条件,为了应对出口收缩,我国实施促进国外需求向国内需求转变的财政政策,借此机会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
主要依靠外需驱动的弊端。
   (3)进一步治理通货膨胀。重点是充分发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功能,增加税收,减少支出。
  (4)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包括:制定全方位的扶持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增加加速折旧、
投资抵减、延期纳税、税前扣除的比重等。
   (5)继续实施粮食补贴政策。国家主要用于粮食的农业“四补贴”规模扩大到1406亿元,比2010年增长17%,
对粮油生产大县的奖励资金增加到225亿元,增长21.6%。同时国家对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每50kg分别提
高5~7元和9~23元。这些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相关行业需求增长,带动石油和化工行业增长
  (1)家电产品下乡拉动了化工产品增长。据商务部发布数据,2011年前9个月,我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7477
万台,实现销售额18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62%。
   (2)与化工相关的产品生产消费增长。2011年前10个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6200亿元,同比增长
24.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4365亿元,同比增长19.9%;汽车销售额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建
筑及装潢材料销售额1068亿元,同比增长29.3%;机制纸及纸板产量9272万t,增长14.8%;合成洗涤剂694.9
万t,增长20.2%;塑料制品4355.7万t,增长20.6%;平板玻璃6.2亿重量箱,增长18%;氧化铝2893.2万t,
增长16.2%。
  3.淘汰落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据统计,2011年我国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都已完成,截至9月底,2255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任务已完成90%,70%的落后生产线、落后生产设备已拆除。其中电石淘汰落后产能115.3万t/a。
  与此同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生物化工、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等产业发展迅
速。据前10个月产值统计,生物农药增长43.7%,信息用化学品增长61.4%,专用化学品增长39.8%,合成纤维
单体(聚合物)增长48.6%,合成橡胶增长53.5%。
  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不利因素有以下几点:
  从国际看,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使得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艰巨性和
复杂性,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正逐步加深。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速虽回升到2.5%,但失业率仍高达9%左右,房
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增长后劲不足。欧洲深受主权债务危机冲击,经济政策陷入两难境地,尽管近期欧盟就解决
债务危机达成协议,但能否有效落实和是否有成效均难以预料,目前德国、法国经济增长基本停滞。日本经济已
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随着灾后重建全面铺开,经济有望出现一定恢复势头,但外部需求回调、日元持续升值,
经济增长后劲依然不足。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等面临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2011年
以来所采取的紧缩政策使得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严峻状况对我国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正
逐步加深。据海关统计,1~10月份,我国外贸出口虽然仍保持了22%的增幅,但9、10两个月出口同比分别仅
增长17.1%和15.9%,回落态势明显。从出口现行指标看,9、10两个月加工贸易进口额同比分别仅增长7.1%和
8.8%,大大低于前8个月15.1%的增长水平。最近秋季广交会上,欧美客商订单出现下滑,短单占比较高,出口
形势不容乐观。
  从国内看,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
工业经济面临着增长动力减弱、要素供给趋紧、通胀压力持续和企业效益下滑等一系列挑战。
  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减弱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扣除物
价因素实际增长11.3%,住房、汽车等带动力较强的商品销售受政策调整影响持续低速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同
比仅增长12.9%,汽车产、销量仅增长3%和3.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6.9%,
部分领域投资下行压力明显。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 受融资环境趋紧、用工成本上升、利率汇率调整、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要素
供应紧张等多重因素挤压,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1~10月份,工业生产者
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1%,比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高出3.3个百分点。劳动力报酬刚性上涨,2011年以来又
有21个省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超过20%。

                                     2012 不确定因素增加
  联合国2011年12月1日发布《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说,主动宏观调控措施以及发达国家经济
疲软等因素将导致发展中国家2012年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经济增长将持续保持强劲,但增速将放缓。
  这份由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布的报告预测,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经济增长将由2011年的6.1%下
降到5.6%,明显低于2010年的7.5%。其中中国、印度这两大新兴经济体2012年的增长分别为8.7%和7.6%,均
比2011年放缓了一个百分点左右。
  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
效。
  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既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也面临许多困
难和问题,同时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多。综合各方面分析看,2012年工业增速可能会继续有一个适度回调,
但总体仍将运行在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融合”将成为2012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
旋律,工业发展和运行质量将继续有所改善。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客观分析,既有世界经济不振、外需疲软的影响,又有国内资源环
境约束强化、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的制约;既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等长期
没有得到解决的老问题,又面临生产经营综合成本上升、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等新情况;企业既面对生存的竞争
挑战,又面临转型的发展压力。要充分估计我国工业发展所面临的复杂形势,防止苗头性问题演变为趋势性问题、
局部性问题演变为系统性问题,避免出现大的起伏。
  据专家分析,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稳定出口任务艰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历时三年,但深层次影响还
在不断暴露,市场对“二次探底”的忧虑加大。2011年9月2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1~2012年全球经济
增长预期都调降至4%。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恶化,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明显减弱,国际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风险
增大,大宗商品市场频繁大幅波动,一些国家面临大选,汇率干预、投资和贸易保护倾向都会强化,这些都会通
过不同渠道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2012年我国出口增速将可能继续减缓。
  同时,经济运行“硬约束”强化。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能源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供给以及生态环境
将长期处在“硬约束、紧运行”状态。2011年从3月份开始部分地区提前出现“电荒”,9月份以来仍有10多个
省份电力供应紧张,2012年能源供应形势仍不乐观。2011年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自12月1日起将上调
我国工商业、农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上调3分钱 。2011年1~9月石化行业用电量4024.2亿kW·h,仅电
价上涨一项,2012年全行业将多支出电费近200亿元。其中,化肥、烧碱、电石、黄磷等生产企业因电价上涨,
成本将大幅度升高。
  石化行业在内外需拉动下运行态势总体平稳,但不确定因素增加。2011年1~10月份,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
增长14.5%,快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从下游需求看,汽车、纺织、塑料、平板玻璃等主要相关行业增
速明显放缓,对石化产品需求放缓,同时节能减排压力上升,资金成本不断攀升,煤电运等要素供应偏紧,资源
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资源利用率较低,高端石化产品缺乏等,都将对行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预计2012年我
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在总体保持经济运行状况下增速可能逐步放缓。总体来看,尽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没有改变我
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但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产品出口需求下降的影响,以及国内因控制物价而紧缩的社会
需求,都将导致2012年工业增速有所放缓,经济运行不确定性更为突出。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