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酮过剩将日趋明显 未雨绸缪拓展消费领域
□ 燕 丰
发达国家生产萎缩
甲乙酮自20世纪60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其产能稳步增长,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①世界发达国家的
产能逐渐减少。如美国先后于2004年和2008年关闭了两套大型生产装置,使其产能由2003年的33.2万t/a下
降到2010年的仅13.6万t/a,由净出口国家变为净进口国家;②亚洲,尤其是中国发展迅速,产能快速增加,
成为世界甲乙酮最主要的生产和供应大国;③生产工艺逐渐统一化,原来有多种生产工艺,目前几乎全部采用以
正丁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
2010年全世界甲乙酮总产能为154.3万t/a,生产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亚洲地区,其中北美地区产能为
13.6万t/a,占世界总产能的8.8%;西欧地区34.5万t/a,占22.4%;中南美地区5.2万t/a,占3.4%;亚洲地
区94.5万t/a,占61.2%;其他国家和地区6.5万t/a,占4.2%。埃克森美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甲乙酮生产厂
家,产能为27.1万t/a,约占总产能的17.6%;其次是日本丸善石化,产能为17.0万t/a;第三是沙索,产能为
13.0万t/a。2010年国外主要甲乙酮生产厂家见表1。
2010年世界甲乙酮的总消费量为110.0万t,其中北美地区17.0万t,中南美地区3.5万t,西欧地区14.5
万t,日本15.0万t,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含日本)56.0万t。
世界甲乙酮主要用于生产涂料溶剂、粘合剂以及印刷油墨等,其中涂料溶剂占49.1%,粘合剂占16.4%,印
刷油墨占9.8%,化工中间体占1.8%,润滑油脱蜡占1.6%,磁带领域占1.0%,其他方面占20.5%。预计今后几年,
世界甲乙酮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1.7%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总需求量将达到约120.0万t,其中涂料溶剂、粘
合剂以及印刷油墨领域仍将是未来拉动甲乙酮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表1 2010年世界十大甲乙酮生产企业 万t/a
生产厂家 产能
埃克森美孚 27.1
日本丸善石化 17.0
沙索 13.0
中国台湾合成化学 12.0
中国石油 11.5
山东齐翔腾达 10.0
日本东燃化学 9.5
壳牌 9.0
中国蓝星 8.0
法国阿科玛 5.5
生产快速发展 自给率逐年提高
2011年随着山东淄博齐翔腾达化工新建4.0万t/a甲乙酮装置的建成投产,我国甲乙酮总产能达到47.0万
t/a,主要采用国产化技术进行生产。2011年我国甲乙酮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见表2。今后几年,我国仍将
有多套甲乙酮新建或者扩建装置将建成投产,主要有河北中捷石化拟将现有装置扩建到5.0万t/a;广东茂名拟
新建3.0万t/a;锦州石化拟建3.0万t/a;台塑公司计划在广东惠州新建4.0万t/a等。预计到2015年,我国
甲乙酮总能力将超过59.0万t/a。
随着我国建筑、建材、住宅家具、广告装饰、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对高档涂料等的需求量日
益增加,我国甲乙酮的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加,2005~2010年年均增长率为4.73%,2010年达到34.00万t。由于
产量的不断增加,产品自给率也不断增加,2005年为67.46%,2008年为88.97%,2010年达到103.47%。2005~
2010年我国甲乙酮供需统计见表3。
表2 2011年我国甲乙酮主要生产厂家及产能统计 万t/a
生产厂家 产能
中国蓝星黑龙江石油化工厂 5.0
中国石油抚顺石油化工厂 5.5
中国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 6.0
中国蓝星哈尔滨石油化工公司 3.0
山东齐翔腾达化工有限公司 14.0
新疆天利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0
河北中捷石化集团公司 3.0
江苏泰州石油化工总厂 4.0
其他 2.5
合计 47.0
表3 2005~2010年我国甲乙酮供需统计 万t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产品自给率/%
2005 18.20 12.10 3.32 26.98 67.46
2006 22.10 9.45 2.81 28.74 76.90
2007 23.16 8.76 1.89 30.03 77.12
2008 25.16 4.99 1.84 28.31 88.87
2009 29.36 4.34 2.92 30.78 95.39
2010 35.18 2.98 4.16 34.00 103.47
需求增长 产能仍然过剩
目前,我国甲乙酮主要消费在涂料和粘合剂等多个领域,此外在润滑油脱蜡、磁带、油墨、合成革以及化工
产品的生产方面也有一定的消费量。2010年我国甲乙酮的消费结构为:涂料占48.5%,粘合剂占29.4%,润滑油
脱蜡占7.4%,磁带占5.9%,其他占8.8%。
涂料 甲乙酮是纯苯、甲苯、二甲苯等溶剂的替代产品,主要用作高档溶剂型环保涂料,如聚氨酯涂料、环
氧树脂涂料、丙烯酸酯涂料以及乙烯基涂料等溶剂,在总有机挥发量以及溶剂的毒性指标等方面符合环保要求,
将逐步取代苯类等毒性较高的传统溶剂。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消费情况来看,甲乙酮在以上领域中作为溶剂应用已
经相当广泛,而国内还在使用一些相对较为低档的溶剂。尤其在汽车等高档方面的应用数量与先进国家相比,国
内甲乙酮还相差很远。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建筑和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档涂料
的需求日益增加。2005年我国涂料行业对甲乙酮的需求量为13.5万t,2010年达到16.5万t,预计2015年将
达到约18.5万t。
润滑油脱蜡 在炼油厂传统的润滑油生产过程中,采用的脱蜡溶剂主要有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目前工业
上广泛使用的脱蜡溶剂主要是各种酮和苯类的混合溶剂。由于丙酮的蒸汽压较高,比甲乙酮挥发损失大,我国炼
油厂润滑油生产过程中,主要选用甲乙酮与甲苯的混合液作为脱蜡溶剂。2005年我国润滑油生产中溶剂脱蜡对甲
乙酮的需求量为2.0万t,2010年达到2.5万t,预计2015年将达到3.0万t。
粘合剂 在粘合剂的生产中,甲乙酮主要用于溶剂型粘合剂,尤其是聚氨酯类粘合剂。近年来我国聚氨酯粘
合剂的产量不断扩大,其中鞋用胶的用量占第一位,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制鞋企业集中、产量大,是我国甲乙
酮在粘合剂方面的主要用户。从将来的发展看,聚氨酯粘合剂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展,如今欧美等发达国家80%~
90%的鞋用胶已经为聚氨酯胶粘剂所占领。另外,聚氨酯胶粘剂在建筑、高速公路、飞机跑道嵌缝材料、高层建
筑玻璃密封材料等方面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在今后几年内,我国大陆胶粘剂和密封剂的市场总需求量预计平均
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发展前景广阔,也为甲乙酮的发展带来了机遇。2005年我国粘合剂对甲乙酮的需
求量为8.0万t,2010年达到10.0万t,预计2015年将达到11.5万t。
磁带 在磁带生产中,甲乙酮主要用作聚氨酯的优良溶剂,2005年对甲乙酮的需求量为1.3万t,2010年达
到2.0万t,预计2015年将达到2.5万t。
其他 在其他方面,甲乙酮主要用于制备过氧化物、甲基戊炔醇等,2005年对甲乙酮的需求量为2.2万t,
2010年达到3.0万t,预计2015年将达到3.5万t。
综上所述,预计到2015年,我国对甲乙酮的总需求量将达到39.0万t,其中涂料和粘合剂仍将是我国甲乙
酮的主要消费领域,其消费量将占到总消费量的77%。届时我国甲乙酮产能将达到59万t/a,市场呈过剩态势。
宜积极拓展消费领域
(1)纵观世界甲乙酮的市场变化,由于发达国家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甲乙酮需求增长速度将减缓。但在
亚洲,尤其是我国,由于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甲乙酮需求也随之增长,由此导致世界甲乙酮的需求量仍
呈现整体增长的态势,但增长幅度将有所减缓。
(2)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甲乙酮的供需已进入相对平稳期,因此,有关拟建或扩建甲乙酮的生产厂
家应慎重行事,以避免出现被动局面。同时关注国家环保政策对甲乙酮市场的影响。
(3)国外甲乙酮应用领域很广,特别是用于涂料、粘合剂、润滑油脱蜡以及树脂等方面的比重较大。而我
国甲乙酮消费领域相对较窄,且主要用于涂料和粘合剂方面。随着我国甲乙酮产能和产量的不断提高,应加强在
树脂、润滑油脱蜡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上的开发应用,使其消费比例更趋于合理,应用范围更广泛。同
时还应积极开发高附加值甲乙酮下游产品,综合利用甲乙酮生产过程副产物,提高甲乙酮装置的整体经济效益。
(4)随着产能的不断增加,我国甲乙酮产能过剩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因此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企业还
应积极拓展途径,扩大出口,以确保甲乙酮行业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