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威州,化工与塑料工业投资乐土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th Rhine-Westphalia, 简称北威州)位于德国西部、欧洲心脏地带,作为德国经
济的中心,北威州已经成为德国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场所,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贡献着力量。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
步伐的加快,北威州成为众多企业跨国投资的首选,目前已经有超过700家的中国公司投资德国北威州,华为、海
信、五矿集团、美的集团、力帆集团等著名企业纷纷在德国北威州建厂投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
北威州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中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州。在以州府杜塞尔多夫市为圆心的500公里半径的
区域内,拥有着欧盟1/3的消费者数量和45%的购买力,其出口贸易繁荣,已经跻身于世界出口地区20强。德国北
威州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传统”的工业行业与朝阳产业配置均衡,行业涉及面覆盖了从垃圾处理到未来能源行业等
各个领域,能源、汽车、电信、机械、化工……几大支柱性产业点缀着这颗经济明珠。作为德国最重要的化工基地,
北威州有着悠久的化学工业历史传统。依托稠密便捷的交通网络和闻名于世的良好研究环境,北威州为化学和塑料
工业的投资与创新提供了最优越的条件。
化工重地 群英荟萃
在北威州,化工行业是提供就业岗位最多和产值最高的行业:超过400家化工企业聘用了超过88500名工作人
员,并创造了至少460.7亿欧元的产值。因而北威州这一化工基地创造的产值在欧盟排第四位,在世界则排第十一
位。德国最重要的20个化工中心中就有6个位于欧洲化工区北威州。
北威州的化工基地拥有成熟的基础设施及完善的物流体系,四通八达的油、气、电管道及网络保证了原料、能
源的高效供应,部分化工基地拥有自己的发电厂以供应能源。早在约150年前,现在的化工巨头如拜耳(Bayer)和
汉高(Henkel)就已经开始在莱茵和鲁尔地区进行生产。如今在北威州,化工行业呈现出全球性跨国企业与中小型
企业百花齐放的特点。除了那些历史悠久的传统企业,阿尔塔纳(ALTANA)、巴斯夫(BASF)(含科宁Cognis)、杜
邦(DuPont)、赢创工业集团(Evonik Industries)和朗盛(LANXESS)等跨国公司也受益于化工基地北威州完备的
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物流。由于地处欧洲中部,北威州能够提供通往世界各地的便捷交通,并通过其健全的管道和原
材料运输网络保证了如原材料等物资的供应。
作为德国最大的化工园之一的北威州化工园(Chempark)从2009年底就与中国三大化学工业园区之一的南京工
业园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世界上首份化工园之间签署的合作伙伴协议,它保证了双方之间能进行稳固的经验
交流。此外,双方还受益于彼此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的合作,这种合作使得北威州能与有意在该州投资的中方潜在
投资者建立联系。
此外,位于大城市鲁尔的ChemSite化工园和莱茵兰地区的ChemCologne化工园也为投资者在寻找合适区位及合
作伙伴方面提供支持。
化工行业生产的所有材料中的约70%都进入工业再加工。这显示出化工行业对其它行业技术进步的巨大影响—
—开启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与之相应地,研发在化工行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北威州为此提供了理想的
条件。在这里,超过100个学科项目、于礼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等诸多著名研究机构及企业
自主研究机构不断开发研究新型的资源环境保护型材料,所得成果汇聚于北威州化工产业集群(Cluster
Chemie.NRW)。这种将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和客户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组织形式增强了化工行业的创新能力。
塑料工业 活力之源
北威州化工业的生产重点不仅有农药和洗涤剂等传统化学制品,还有聚合材料和环保碳材料。大型企业通常将
重心放在化学初级材料的生产上,而中小型企业则专注于生产成品。
化工业“创新发动机”的美誉得益于其与塑料行业的紧密联系。塑料行业因其显著的广泛覆盖性成为北威州在
材料和生产过程领域,以及几乎所有领域的生活用品的创新性推动力,为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诸如位于奥伯豪森
的弗劳恩霍夫环境、安全、能源科技研究所(das Fraunhofer-Institut UMSICHT)等为数众多的研究机构是北威州在
塑料行业卓越实力的保障,并不断致力于开发可持续的高性能材料。例如Bayer Material Science正在运作一台从
二氧化碳中提取塑料的实验性设备,而亚琛工业大学的研究者则依据蜥蜴皮来研发低摩擦型材料。
总体来看,北威州塑料工业的卓越得益于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塑料生产商、加工商和机械制造商在内的企
业网络、全面的科研和服务体系,以及自身拥有塑料加工能力的经销商。北威州塑料产业集群的首要目标是进一步
提高该行业的附加值,“德国最佳”这一口号特别适于塑料产业——其他任何一个州都无法媲美的广泛而强健的整体
塑料产业链。
北威州有超过900家塑料生产加工领域的企业,雇员人数约118500,其中的佼佼者有生产商Basell
Polyolefine、Bayer Material Science、Evonik Industries和LANXESS,加工企业Bond-Laminates和Poschmann,
以及来自机械制造领域的Engel和Reifenh?覿user。而在杜塞尔多夫每三年举办一次的“K”博览会则是橡胶塑料
工业方面全球最重要的信息和订单交易平台。
在化学和塑料工业的乐土北威州,不论是石油化工、制药行业还是聚合材料业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最佳投资和
创新条件。
投资优势 独具魅力
北威州的基础设施远远优于欧洲其他地区,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坐镇北威州,将其作为创业起步的中心,与全德
乃至全欧洲的客户开展业务往来。从航空而言,北威州两大国际机场连接世界各地,另有4座机场欧洲航线频密,
450条直飞航线交织成四通八达的空运网络。从北威州出发,最多飞行3个小时便可轻松抵达欧洲各国首都。从公
路而言,德国约18%的高速公路在北威州境内,2200公里的高速公路和17700公里的联邦及州级快速公路便捷连接
了欧洲远程公路网络。从铁路而言:北威州拥有极其稠密的轨道交通网络,科隆是欧洲发车频率最高的铁路交通枢
纽之一。再看水路:720公里的内河航线和120个港口通向北海、波罗的海、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杜伊斯堡港
年吞吐量达1亿吨。完备的交通设施使企业可以迅速地为客户服务,并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
北威州是欧洲的最大市场之一,其出口额占德国出口总额的18%,虽然只是一个联邦州,它的出口总值却在世
界出口二十强国中名列十八;同时,北威州的进口额占德国进口总额的23%。德国50家最大的贸易企业中,其中
18家的总部设在北威州。市场和企业就此形成了和谐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欧洲是中国生产型企业最重要的销售市场之一,而德国和北威州在欧洲更起到大转盘的关键作用。以华为为例,
2007年华为在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市注册成立公司,作为其欧洲业务中心。杜塞尔多夫是德国电信行业的核心区
域,德国电信作为华为在德国最大的客户,使华为在短短几年内就占领了德国电信设备市场,并且迫使如北方电讯、
阿尔卡特朗讯等国际顶级品牌重新审视这个昔日在国际市场上不被重视的中国企业。
北威州的研究与发展网络是全欧洲最发达密集的,包括60多家高校附属研究机构、近48家科研中心、59所高
等教育及专业院校,如欧洲顶尖的亚琛工业大学、Jülich研究中心、德国航空航天中心、14家弗劳恩霍夫研究所、
12家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10家莱比尼茨协会研究所。作为世界顶级的高科技研发基地,北威州为技术高效转化
为生产力创造了理想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