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急转直下 石化市场整体受益
□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龚金双
油价急跌为哪般?
2012年中期到今年中期,大部分时间布伦特原油价格停留在105~115美元/桶,特别去年9月中旬到今年前7月,基本在105~115美元/桶之间波动。今年7月底以来,国际油价跌破105美元/桶的近两年波动区间下限,并持续下跌。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从6月19日最高的115.315美元/桶降至11月底最低的72美元/桶,创下四年多来的最低位。见图1。
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有多种原因。一是供需宽松度加剧。供应方面,北美原油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美国7月原油产量达到850万桶/日,为1987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近期更是超过了900万桶/日。欧佩克剩余产能保持充裕,且沙特、伊拉克、伊朗、科威特等成员国争夺市场份额而竞相降价增产,使欧佩克产量增加,7月欧佩克原油产量创下5个月以来的最高位,并连续维持在其3000万桶/日的产量上限之上。地缘政治事件对供应的影响有所减缓,中断的原油部分开始进入国际石油市场,伊核问题有所缓解,利比亚产量回升后7月基本稳定在45万桶/日的水平等。从需求看,世界经济增速低于预期,石油需求增长缓慢。三季度原本是世界石油需求旺季,然而美国成品油需求却一直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4月、7月及10月连续3次下调对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并警告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二是为争夺市场份额,沙特提高了原油产量,不再自动充当平衡角色。沙特7月原油产量提高至1000.5万桶/日,环比增长22.5万桶/日,比2013年后期最低时增加超过100万桶/日,为2013年9月以来的最高月度水平。
三是欧美有意制衡俄罗斯。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出口,油价大幅下降将会严重冲击俄罗斯经济。根据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的计算,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每桶90美元,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2%。原油价格需要维持在每桶104美元,俄罗斯才能保持财政收支平衡。
四是国际金融等环境打压油价。美国经济稳步复苏,美联储稳步退出QE等,使美元稳健上行,打压油价。
近期相对稳定 OPEC会议和伊核问题是关键
11月27日,OPEC会议决定维持现产,国际油价应声而落,WTI最低跌至68美元/桶。影响国际油价的另一件大事伊核六方会谈还悬而未决。但不管怎样,油价大幅上涨或大幅下跌的动力都将有所牵制,多数时间布伦特价格可能在70~85美元/桶之间波动。
一方面未来世界石油供大于需,油价大幅上涨的动力不足。需求方面,欧元区经济复苏受阻,日本经济衰退,俄罗斯经济受欧美制裁等明显减缓,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不如人意,未来世界经济增长不乐观。加上天然气等替代能源快速发展,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缓慢。而供应快速增长,美国原油产量已达900万桶/日,利比亚产量继续回升,伊拉克产量继续增长,沙特等欧佩克国家为争夺市场份额维持较高的产量水平。10月1日,沙特调低11月出售给亚洲国家原油定价1美元/桶。其它中东国家也纷纷效仿,伊拉克下调1.5美元/桶,科威特下调1.55美元/桶。此外,欧美希望通过低油价压制俄罗斯等。
另一方面,目前世界油价已下降到80美元/桶以下,大大低于一些油田的生产成本以及许多产油国的心理价位和维持国家财政平衡所需要的价位(90~100美元/桶),油价继续深幅下行的动力也大大减弱。美国页岩油开采的平均成本在70~80美元/桶之间,加拿大等国的生产成本更高。目前的油价已使美加等国原油生产受到影响,美国页岩油钻机动用量减少。
中期相对较低 更多反映宽松基本面
中期油价相对较低,预计布伦特平均油价可能将在70~90美元/桶之间波动。未来几年,美国、加拿大等国非常规石油产量将继续较快增长,巴西深水产量不断提高,墨西哥石油改革可望刺激石油产量回升,伊拉克石油重建产能继续较快增长,利比亚、伊朗等国中断的石油可能逐步回归市场等,世界石油供应将继续较快增长。而世界经济增长并不如人意,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存在增长放缓甚至停滞的风险,天然气等替代能源快速发展、能效不断提高,石油需求受到抑制,世界总体将呈现供应宽松,油价承压。此外,美元进入升值周期也将压制油价。金融市场监管加强投机炒作能力减弱,油价更多地反映宽松的基本面。非欧佩克石油供应持续增加使地缘政治冲突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减弱。欧美也可能打压油价抑制俄罗斯。
长期仍将上升 多因素交织再筑油价高台
长期国际油价将上升。非常规原油生产需要高油价。美国页岩油、加拿大油砂和巴西深水石油等非常规石油资源日渐成为世界石油供应的重要接替,这些资源开发难度大、生产成本高,需要高油价吸引和维持生产。
许多欧佩克及其他主要资源国需要90~100美元/桶的油价以维持国家财政预算平衡。如果油价长期低于这一价格,欧佩克可能会采取限产保价措施。或者,使一些国家出现财政困难,国内矛盾加剧,导致动荡,影响石油生产,最终使油价回升等。
多家著名机构预测,未来两三年世界石油市场供应宽裕、价格趋降。之后,世界石油市场将再现价格上涨态势。主要原因是常规资源减少,原油生产成本上升,投资回报下降等。
IHS认为,因为美国页岩油和其他非欧佩克国家生产增长导致欧佩克关键生产国剩余生产能力增加,2017年之前国际油价将低于2013年,之后开始上升。IHS认为,未来需求继续上升,而非欧佩克供应增长将放慢,对欧佩克供应的需求增长,欧佩克剩余生产能力将下降,全球油气市场将变紧。为了从事页岩油、深水以及近海边缘的生产活动以满足原油需求,需要120美元/桶以上的实际价格来支持投资。到2025年,布伦特实际价格将超过120美元/桶,并将长期保持在这一水平之上。到2040年,为了抵消常规原油生产递减和满足新的原油需求,今天的边际石油供应资源将在全球原油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持续的实际高油价是需要的,以向生产者发出向这些边缘资源投资的信号。
JBC认为,除了美国的页岩油繁荣外,近年来,在规模和广范性上,供应商难以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原油需求,价格将持续上涨,2019年平均布伦特现货名义价格将上涨到每桶136美元。
FGE预测,2017年后国际油价将持续上涨。2015年市场价格将下跌,但“市场稳定价格”水平为迪拜原油大约80美元/桶。远低于这个价格会对高成本生产商产生严重的经营困难;远高于这个价格则不足以让欧佩克采取减产行动等。实际情况将与伊拉克生产的发展、利比亚政治分歧的解决,伊核问题的进展,尼日利亚的政治和社会稳定等有关。FGE对2015年油价预测的前提是目前供应中断量的大约一半2015年将回到市场,并且伊拉克的产量有较大增加。
在OPEC的干预和低油价对美国等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产生影响的情况下,2017年后石油价格开始回升。2020年后,非欧佩克生产下降,对OPEC的需求不断增长,市场又将进入供应偏紧和价格上涨时期。价格刺激因素包括:维持在高成本的常规和非常规石油资源方面的投资,没有这些投资,非欧佩克供应下降更迅速;刺激欧佩克成员开发新的资源;防止石油需求更快增长;保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动力。
即使石油需求的增长越来越慢,供应仍将偏紧。因为这一时期能够显著增长的生产者数量可能仅限于少数。价格水平部分取决于目前未知的资源开发(如在更深的水域、北极等边缘地区以及更广泛的致密油能力)。但2020后的10年似乎不太可能发生类似美国页岩油那样意想不到的迅速崛起。此外,即使非欧佩克供应高于预测,也不会改变价格上升趋势。因为FGE的预测中已经假设了欧佩克的能力显著上升。事实上,沙特需要增加投资以将其生产能力提高到超过目前大约12.5百万桶/日的水平,如果非欧佩克供应较高,沙特可能推迟或取消这种扩张等。
石化行业整体受益 化工市场表现不一
近中期国际油价将下跌或在相对低位波动。石油价格下跌对石化产品价格、需求和生产都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对化工品市场有着重要影响。石油是石化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是石化产品生产的主要成本来源,石脑油制烯烃原料成本占比达75%左右。石油价格大幅下跌可能导致整条化工产业链的产品价格下跌。石油价格大幅下跌将使石化产品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有利于石化产品生产。石油价格下跌使化工品终端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因而有利于石化产品总体消费增长。石油价格大幅下跌使非石油原料化工产品生产成本优势大幅减少甚至完全丧失,因而其生产受到影响,并且一些在建和计划建设项目受阻,在近期和中长期都利好石油基石化产品生产企业。据测算,在目前的煤炭价格下,原油价格在70美元/桶以下煤制烯烃就要赔本,而目前国际油价已跌至75美元/桶左右。
但是,化工品市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市场实际情况和企业实际盈利情况要具体分析。供需状况不同、库存情况不同等,其市场表现很不一样。如10月份,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下跌,亚洲PE市场价格走势下滑,然而对欧洲市场并未产生较大影响,该地区PE价格一度还反而上涨,主要因壳牌公司大型乙烯裂解装置意外停车,欧洲乙烯市场继续上涨。
对产能过剩或库存较高的化工子行业,油价下跌使其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短期影响弊大于利;而那些供不应求或供需基本平衡、库存不高的化工子行业,油价下跌将使其受益。总体看,就油价本身来说,其下跌对化工行业整体有利,特别有利于石化行业。
各方观点
资深石油石化专家朱和教授:此次油价较低的时间将会持续一、二年左右,价位估计在80~90美元/桶左右波动,但也不排除探底到近70美元/桶的可能性。而后,国际油价将可能会触底反弹,振荡上行,回升至原先90~100美元/桶的水平。
国际油价此次走低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供需基本面持续三年宽松。从市场需求方面看,发达经济体复苏形势不容乐观,新兴经济体面临增长放缓甚至停滞的风险,世界石油需求增速放缓;非OPEC原油产量增长带动了世界石油供应增长。这导致世界石油供大于求,有富余。二是OPEC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控制能力削弱,内部意见不一致,“减产保价”无法适时实施。由于非OPEC原油产量增长使得OPEC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有所下降,加上OPEC内部以沙特等为一方和以委内瑞拉等为另一方的内部纷争和意见不一,致以往惯用的“减产保价”措施未推出,即便实施则效果也将会打折扣。三是地缘政治因素成为本轮油价下跌的主要动因。随着乌克兰局势的不断升级,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急剧恶化,美欧加大了对俄的制裁力度,他们也有意放任油价适当下行来打压俄的经济,挤压俄油气在国际上的影响。
但各方面的看法和分析均认为,国际油价受产油国原油生产成本和盈亏平衡价格的影响,受资源国财政平衡预算所需油价的制约,将可能在70美元/桶左右筑底。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研究所所长单卫国:总体看来,国际石油价格缺少风向标,市场处于没有“警察”疏导的状况,当前还看不到油价控制的信号。沙特表示,“不会控制油价”、“为了遵守供货合同不会减产”;美国能源部报告则说,其页岩油产量也不会因为油价下跌而减少。而11月27日OPEC成员国会议态度明确——拒绝减产。原油市场的供应过剩问题仍然难以得到解决。因此,不排除后市油价继续下探的可能性。
当前国际油价的下跌,主要还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所谓美国与沙特联手打压油价或沙特压制美国页岩油的“阴谋论”是不能成立的,沙特不希望油价过低、而美国政府无权让石油公司增产。
从2011年到今年上半年,布伦特油价一直稳定在110美元/桶,主要是向上的地缘政治因素跟向下的美国页岩油气增产因素平衡交织所致。但从6月份至今油价下跌了将近30%,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所致,特别是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市场需求增长低于预期。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加90万桶/日,而仅非OPEC就可增产170万桶/日,市场供应远大于需求。另一个原因是,美联储10月底宣布退出量化宽松,使美元相对升值。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张抗教授:当前的油价下跌是正常现象,是国际石油市场长期供应过剩的必然结果。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陈蕊:综合判断,2015年国际油价总体小幅回落,WTI年均价将在80~95美元/桶,布伦特年均价为85~100美元/桶。当然,也不排除国际油价继续暴跌的可能性。
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仍具较大的不确定性,业内普遍认为,影响油价的主要因素包括OPEC石油产量和美国页岩油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