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坚持配角地位 在油价波动中提高企业生存能力
□ 唐宏青
油价从今年六月的高点下滑以来,至今已经跌去30%,11月27日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会决定维持当前产量,油价应声跌至四年来的谷底,创造了从1988年以来最长的连跌纪录。虽然这次暴跌尚没有2008年那么迅猛,但也足够具有威慑力。近日,国际油价在70美元/桶上下徘徊,由此,国家发改委对国内柴汽油的价格连续8次下调。煤化工企业有的人谈虎色变,认为煤化工的冬天到了。真是这样吗?
对于近期油价下跌的原因,国内学者们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阴谋论 美国和沙特要搞垮俄罗斯。认为将爆发一场全球石油战,一方是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另一方是俄罗斯和伊朗。
周期论 全球经济减速导致对原油需求转弱。石油市场有一条传统的循环规律:油价下跌,投资削减,供应短缺,油价攀升,投资增加。
供给论 2005以来,美国页岩油气的开发进入了大发展阶段,现在,美国正从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走向全球最大能源输出国,预计2015年全球将出现较大幅度的油气资源供给过剩。
笔者认为这三种因素可能都存在,但是“供给论”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基本上是一个正常现象,我们煤化工企业不必惊慌,原油价格本质上波动性是很大的,只要我们坚持“煤化工是石油化工的补充”这一发展理念,煤化工产业就不会因油价波动而垮掉。
油价的波动也引起了各行业生产成本的一系列反应,从而对宏观经济物价水平、行业盈利能力形成冲击。譬如,成品油价格下跌,将直接降低交通运输业成本;而交通运输的成本一旦降低,又会使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等相关行业物流成本的减少。不同行业,受油价下跌的盈利影响的程度大小和时间窗口往往表现各异,煤化工在某些范围内也是受益单位之一。
油价的波动是不对称波动行为,油价的动作很快,可是石化产品的价格动作很慢,几个月来,PP和PE的价格没有什么变化,超市里的薄膜、塑料袋的价格也没有打折,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相对滞后的,不是脉冲性的,要让化工产品降价需要一段时间。但是一旦油价上升,石化产品的价格动作是脉冲性的,超市里的薄膜、塑料袋的价格立刻上涨。因此,油价的波动不会立刻对煤化工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油价的下跌必然有一定的限度,当今世界的油价不可能跌至上世纪70年代初的2美元/桶,也不可能跌至90年代末的14美元/桶。在笔者看来60美元是底线,低于这一水平,阴谋论和供给论的主角自己也会面临垮台。
面对油价下跌,煤化工行业又当如何自处呢?
在国内,只要石油化工行业得到稳定的发展,煤化工行业也不会发生动荡。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坚持在“煤化工是石油化工的补充”下发展。发展煤化工的目的是利用国内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来弥补石油化工的缺口,市场相对稳定。如果煤化工非要与石油化工争个高低,要取代石油化工,要盲目发展来替代石油化工,那么油价快速下降就会像洪水来临一样。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煤化工企业的利润算法。目前通用的算法是根据煤化工企业的进厂煤价和产品价格来计算的,这种算法是不严格的。现在的大型煤化工企业都是煤炭集团的一部分,进厂的煤价中已经被煤炭集团吸取了一部分利润。实际上影响煤化工企业利润的是三个部分:采煤、运煤、煤加工。这个产业链中三者的利润都在这个集团里面。它们之间要有一个平衡,所谓的“分段核算”是没有意义的。在集团内部,煤价的确定必须让这三个部分得以协调,否则将会影响产业链的整体利益平衡。目前,这三者都有利润,相安无事,如果油价下调,石化产品降价,只有煤价下调,采煤和运煤各自减少利润,才能保持平衡。否则,煤化工厂亏损倒闭,采煤、运煤部门也得关门。
现代煤化工的三个项目,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油,都在接受这场考验。煤制气与油价关系不大,它是民生公益项目,本来就没有多少利润。煤制烯烃目前利润很高,煤炭集团在采煤、运煤步骤已经获取较大利润的情况下,如果原煤以400元/吨的煤价计算,每吨聚烯烃至少有2000元的利润,经得起油价降至70美元的考验。如果油价降至60美元,采煤、运煤再少一点利润,整个煤炭集团把煤化工用的煤价定低一点,煤制烯烃能度过这个关口,煤制油的情况也类似。
因此,笔者认为,煤化工行业可以接受这场油价下降的风浪考验。现在要做的是适应即将到来的调整期,进行技术创新、保护环境和节能降耗,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
当前,应该给煤化工的盲目发展敲响警钟。靠卖煤来投资煤化工,就不会有很好的前途,应该退出这个行业。至于那些非要与石油化工拼一拼的企业,也不会有长久的好日子,因为根据中国的国情,石油工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煤化工对环境的影响远大于石油化工,煤化工只能是石油化工的补充。
延伸阅读
油价下跌 煤化工利润几何
煤制烯烃利润优势犹存?
2014年1~9月,煤炭一路震荡下行,而原油价格在冲高后开始回落。从长期来看,煤制PE相比油制PE成本优势较为明显,利润较为丰厚。但伴随进入10月份后煤炭和原油价格走势出现明显分化,行业利润价差也开始出现变化。见图1、图2。
受中国提高进口关税、各大集团限量保价政策的提振,煤炭价格企稳回升,10月16日,西北内蒙古市场动力煤在320元/吨,相比1~9月份的高点下跌22.89%。而受美元指数走强以及供需面的矛盾凸显的影响,原油在10月份跌幅放大,10月15日,米纳斯收于80.62美元/桶,相比1~9月份高点下跌31.68%。
整体看,原油跌幅较大,煤制烯烃相比油制烯烃的成本优势有所削减,以PE为例,2014年3月中旬以来,油制PE利润震荡上行,10月15日油制PE的利润在1980元/吨,煤制PE的利润在4922元/吨,煤制PE的利润为油制PE利润的2.49倍。而2014年6月13日,煤制PE的利润在5522元/吨,油制PE的利润为22元/吨,煤制PE的利润为油制PE利润的251倍。
从6月13日到10月15日,历经四个月,煤制PE利润相比油制PE利润倍率下降99%。煤制PE利润优势缩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原油跌幅较大,而10月份煤炭价格受国家政策面的提振有所走高,能源的成本变化不一;另一个是煤制烯烃装置大量投产后,聚烯烃市场承压明显,三季度起震荡下行为主,煤制烯烃利润受到压缩。
对于后期,若原油期价跌至40美元/桶,而煤炭价格涨至400元/吨左右时,煤制烯烃基本无利润优势,且煤制烯烃面临水耗较大,污染物排产超标等问题,环境和生态的压力较为明显。若各种问题集中爆发,煤化工项目推进的热潮有望冷却,煤企犹如现在的油制企业一样,需要通过增加科技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途径寻找出路。
而短期看,原油期价2014年持续大幅下行的可能性不大。而煤炭受下游需求的制约,持续上涨的空间有限,煤制烯烃的利润优势尚可,煤制烯烃的盈利前景谨慎乐观。
煤制油盈利受压打击?
据能源行业权威人士透露,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在今年1~9月份已经实现了12亿元的利税,其中税8亿元,利润4亿元。在80美元/桶的原油价格水平下,煤制油项目仍有相对可观的盈利。
民生证券此前发布的一份石化行业周报显示,中科合成油曾对间接煤制油进行盈利平衡点测算,在煤价为400元/吨的条件下,油价在80美元/桶时,间接煤制油仍会有一定的盈利,但当油价下降到60美元/桶时,盈利就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