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美国页岩油 加剧国际原油价格动荡的砝码?
2014年46期 发行日期:2014-11-28
作者:zhoukan2012

 

美国页岩油 加剧国际原油价格动荡的砝码?
□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陈元圆
自今年7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下滑,引起了全球对未来油价下降原因及未来趋势的极大关注。部分业界人士认为美国页岩油气发展是导致本轮油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从美国页岩油气发展的过程中去解释这一现象。
  美国在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逐渐加大对页岩气的投资力度,并在21世纪初实现了商业化开发。2005年起,美国对页岩油的关注逐渐升温,4年后开始规模化生产,产量从2009年末的25万桶/日上涨至2013年末的250万桶/日。目前,美国已明确了8个具有页岩油开发潜力的区带,包括巴肯(含斯里福克斯组)、伊格尔福特、奈厄布拉勒、马塞勒斯等,其中巴肯、伊格尔福特以及二叠盆地内的Wolfcamp/Cline页岩油区带资源潜力最大。
  页岩油的大规模开采逆转了美国自1970年峰值以来原油产量长期下跌的趋势,已成为美国原油供应的重要力量,目前所占产量比重已超过25%。根据美国能源信息属(EIA)预测,美国页岩油的产量将在2021年达到峰值480万桶/日,约占全美原油产量的51%。届时,美国也将超过沙特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油国。
  据分析,美国页岩油的大幅供应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导致全球原油贸易格局重构 随着经济逐渐复苏,2013 年美国原油需求增幅达到 39 万桶/日,自 1999 年来首次超过中国。但由于自身供应量大幅提高,美国原油进口大幅减少,2013 年进口量比 2012年下降10%。
  美国页岩油主要为轻质低硫原油,也因此改变了美国原油的进口格局。一方面,主要出口轻质原油的非洲、欧洲北海地区对美国的供应量大幅下降。据统计,2007 年,美国从尼日利亚、安哥拉和阿尔及利亚三国的原油进口量达到 203 万桶/日的峰值,而 2013 年这一数字降至 48 万桶/日,降幅高达 76%。随着美国页岩油气的进一步发展,预计这些地区对美的原油供应量仍将继续下降。
  然而,由于美国的大多数炼厂主要适应加工重质含硫原油,需要大量的重油和中质原油来进行调和。因此,美国对加拿大油砂的进口量持续增加,同时,也使得美国对阿拉伯轻质、中质原油的需求增加,并且原油调和的利润也较客观。在此基础上,可以预计中东地区的原油价格降幅将受到压制。
 
  二,改变全球成品油贸易格局 长期以来的原油出口禁令对美国的石油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WTI与布伦特原油的价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该因素的影响。然而,禁令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炼油企业,即通过成品油的溢价获利。近年来,美国成品油出口量逐年攀升,进口量逐渐减少。2010年,美国成品油出口量超过进口量,成为净出口国。但美国成品油的大量出口造成进口国炼厂的利润率降低,从而减少对布伦特计价的原油采购,因而对布伦特原油价格走势产生制约,该情形在2014年初已经显现。
 
  三,造成WTI价格与布伦特原油价呈结构性脱离 自2010下半年起,WTI与布伦特原油价呈结构性脱离,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市场参与者对美国原油,尤其是 WTI 计价原油长期供应增加预期的提前反应;另一方面美国巴肯和伊格尔福特等页岩油主要进入WTI 交割地库欣(或南部炼厂),使得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和库欣原油库存在 2013 年一度创出历史新高,加上输油管线不畅,WTI 一度明显受压,WTI 与布伦特原油价差最高拉大到 28 美元/桶以上。
  2014年上半年国际油价总体震荡上行,7月份以来震荡大幅回落,WTI与布伦特原油价差逐渐缩小。
  随着Keystone XL South Leg、Seaway Twin以及Ho-Ho管道陆续投入使用,北美的管道运输系统已变得非常高效,PADD2运输瓶颈问题已不再是压制WTI的重要因素。预计未来地缘政治和宏观因素对WTI原油价格的影响逐渐减小,而更多将由基本面来支配。WTI和布伦特的价差将进一步收紧,根据多个机构预测,未来两年约在5~7美元/桶水平。
  总体判断,2015年国际油价小幅回落。预计世界石油供需形势将连续第四年维持宽松态势,供需基本面不支撑油价走高。此外,非欧佩克石油供应的持续增加减弱了欧佩克产油国地缘政治矛盾和冲突对市场的影响,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有所弱化,但仍会导致阶段性的油价波动。金融机构投机行为监管加强,大投行逐步退出大宗商品市场,投机因素对油价的扰动作用减弱。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步入熊市对油价形成压制,欧美也可能通过一系列打压油气价格的手段抑制俄罗斯。预计2015年国际油价将总体小幅回落,WTI年均价为85~95美元/桶,布伦特年均价在90~100美元/桶。
 
各方专家论油价下跌对能源行业的影响:
  资深石油石化专家朱和教授:低油价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面临此形势,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应更加关心低油价期间如何积极应对的问题,要努力做好降本挖潜提效调整升级这篇大文章,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在新常态下取得新的发展。
  从国际层面看,低油价有利于主要石油消费国抑制通胀、恢复经济、减少消费者负担,但不利于产油国的经济和油气的长期投资,或将触发新一轮的油气兼并浪潮,也不利于勘探开发成本高、投资大、周期长的深海、极地、油砂等长远项目的实施。
  对中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就机遇来看,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油气和能源价格机制的改革和实施;二是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胀压力;三是有利于减少进口原油用汇,有利于炼化企业降低原料成本,有利于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提质升级;四是有利于增加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储备。从挑战来说,一是对中石油、中海油等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业的企业,油价下跌意味着收入下降、盈利减少、经营困难增加,此外炼化企业也面临着高进低出、利润空间被挤压的问题;二是不利于增加油气勘探开发的投资;三是增加了国内通缩的压力,等等。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研究所所长单卫国:如果持续低油价,深海、偏远地区等高成本的石油有可能退出生产;由于运输成本降低,对物流企业利好;LNG贸易长约价格有可能下调,但这要到明年才能显现出来。
  受国际油价影响,各国成品油价格纷纷产生联动。当前,我国成品油九连跌已成定局,各地国三柴油和90号汽油零售价重回“6”时代,93和97号汽油零售价在“7”区间内。美国的成品油市场也在演绎着同样的节奏,汽油11月初自2010年12月以来首次进入了3美元/加仑以下。有分析称,相较汽油价格在3.68美元/加仑时,降至3美元以下估计每天能帮助美国消费者节省2.5亿美元,这给美国经济注入一增长动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夏义善:油价下跌不利于国内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投资以及石油行业自身投入。油价下跌对上下游企业盈亏的影响都是临时的,但长期来说会阻碍新能源行业发展。此外,油价下跌对国内石油行业自身长远发展也不利。国际油价便宜,国内企业就不会投资开发新技术并开采国内石油。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这次石油供应宽松期不会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过去近半个世纪的因石油资源短缺石油地缘政治围绕争夺资源展开的基本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石油资源出口国对消费市场的争夺将会成为“新常态”,而中国毫无疑问是今后最大的石油天然气进口国。在此格局下,中国的国际油气发展战略必须要做重大的调整,“走出去”的重点不再是不惜代价争夺资源,而是要深耕贸易,以最大消费市场的有利地位,以较小的风险代价,以确保充足可支付可持续的优质能源的供应为目标,走入全新的能源保障新时代。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