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供需将趋于平衡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胡世明
产能迅速增长
中国苯乙烯产能增长迅速,已成为世界苯乙烯第一生产大国。由于国内苯乙烯需求旺盛增长,国内供应严重不足,激发了国内苯乙烯装置建设的一轮高潮。2005~2013年,国内苯乙烯总产能由172万吨提高到700万吨,年均产能增长率为19.3%。2006年产能超过200万吨,2008年过300万吨,2009年过400万吨,2010年过500万吨,2011年过600万吨,2013年达到700万吨,国内产能保持1~3年新增1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苯乙烯总产量由2005年的147万吨提高到2013年的500万吨,年均产量增长率为16.5%。由于外资、民营资本和其他国企的介入,打破了我国苯乙烯产业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一统天下的格局,逐渐形成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其他企业的竞争格局,生产主体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从企业隶属关系看,中国石化旗下企业苯乙烯产能约占国内总产能的33%,中国石油约占18%,其他企业约占49%。2013年我国苯乙烯生产企业产能占比见图1。
目前国内除中海壳牌石化和宁波镇利化学两家公司采用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工艺外,其他厂家采用乙苯脱氢法或裂解汽油抽提法生产工艺。30万吨以上规模的生产企业主要有:上海赛科石化、中海壳牌石化、宁波镇利化学、吉林石化、独山子石化、天津大沽化工、江苏利士德化工、新浦化学和新阳科技等。2013年国内苯乙烯生产企业和生产能力见表1。
表1 2013年国内苯乙烯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 万吨
生产厂家 生产能力 生产厂家 生产能力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 11.1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 6.0
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 10.0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70.0
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 8.0 海南实华嘉盛化工有限公司 8.0
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 10.0 大庆中蓝石化有限公司 8.0
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 20.0 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8.0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公司 8.5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5.2
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分公司 12.0 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0.0
中国石化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6.0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 12.0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12.0 江苏利士德化工有限公司 42.0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71.0 常州东昊化工有限公司 21.0
宁波镇海炼化利安德化学有限公司 62.0 新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30.0
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 8.0 宁波科元塑胶有限公司 8.0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 19.0 山东玉皇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0.0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 42.0 兰州汇丰石化有限公司 2.5
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分公司 8.0 广东新华粤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3.0
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 6.0 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 32.0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 6.0 大庆三聚能源净化有限公司 3.0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 32.0 合计 700.3
EPS消费约占四成
2013年我国苯乙烯表观消费量为860万吨。其中,EPS是最大的消费领域,约占总消费量的37%;GP/HIPS占21%,ABS/SAN占17%,SBR/SBL占7%,UPR占6%,其他(SBS、制药、染料、农药和选矿等)占12%。2013年国内苯乙烯消费结构见图2。
EPS树脂 主要消费领域是包装材料(包括家电产品中的缓冲材料)和建筑用保温材料,其他应用于一次性餐盒等。EPS包装材料主要用于家用电器、精密仪器及其他易碎品的包装,但受到纸塑注模产品替代EPS作为缓冲包装的影响。建筑用保温材料主要应用于墙体保温和隔音,在国外一般采用硬质聚氨酯材料。近几年EPS在建筑、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令人瞩目,特别是在南方软底路基上,使用EPS泡沫对路基处理作用明显。多重政策利好刺激EPS需求增长。2012年12月,公安部取消65号文,允许EPS在建筑外墙保温领域应用;2013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从5月起解禁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EPS餐盒)的生产和使用。伴随着政策利好,2013年国内新建或扩建了多套EPS装置,从而拉动苯乙烯的需求较快增长。2013年国内EPS产能约为650万吨,产量约350万吨,消费苯乙烯318万吨,占国内表观消费的37%。
GP/HIPS树脂 中国GP/HIPS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电子电器、日用品和办公用品,其他应用于包装材料、装饰材料等。在电子电器行业中,主要用于制作家电及电子产品的外壳、零部件、冰箱板材以及音像制品等。在日用品中应用范围很广,如家用器皿、牙刷、化妆品盒、装饰品、圆珠笔等。近年来国内GP/HIPS产能不断扩张,2013年GP/HIPS总产能约为315万吨,产量约190万吨,消耗苯乙烯185万吨,占国内表观消费的21%。
ABS/SAN树脂 中国ABS和SAN树脂是仅次于聚苯乙烯的第二大苯乙烯衍生物。ABS树脂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领域,电冰箱、冰柜、空调器、微波炉、组合音响等产品的外壳、控制面板及装饰主要采用ABS来制造。近年来,国内ABS生产装置增加较多,对苯乙烯的需求也保持旺盛势头。2013年国内ABS总产能约为300万吨,产量约220万吨。近年来ABS行业处于大量依赖进口状态,其中,2013年净进口量达163.9万吨,进口依存度约42%。ABS/SAN树脂领域消耗苯乙烯约145万吨,占国内表观消费的17%。
丁苯橡胶及胶乳 苯乙烯是生产热固性丁苯橡胶(包括乳聚的ESBR和溶聚的SSBR)、丁苯胶乳(包括SBR胶乳和S/B共聚物胶乳)的主要原料之一。SBR主要用于轮胎的胎面胶及胎侧胶,也广泛用于鞋底、胶带、胶管、胶辊、胶布、医疗用品及其他工业制品上,并少量用于电线、电缆等非橡胶工业领域。随着橡胶下游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汽车轮胎工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SBR及胶乳的消费量呈现出跳跃式增长。经过不断的增产及扩能,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SBR生产国。2013年国内SBR总产能约为160万吨,产量约125万吨。SBR及胶乳领域苯乙烯的消费量约为60万吨,占国内表观消费的7%。
不饱和聚酯树脂 苯乙烯是合成UPR的常用交联剂,UPR也是苯乙烯的一大消费领域。UPR是我国三大类热固性树脂(环氧、酚醛、不饱和树脂)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品种。它自身的工艺性好、低成本、易成型及与玻璃纤维等无机材料复合增强和设计匹配的优越性,使复合材料体现的轻质、高强、多功能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新兴产业领域中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城镇建设、绿色建筑、风力发电、化工防腐、除尘脱硫、海洋工程、船艇工程、电力电器等大量采用UPR基复合材料。近年来我国UPR行业产区扩大,产能扩张,产量持续增长,已成为全球UPR及其复合材料行业的生产大国。2013年国内UPR产能达到400万吨左右,产量约178万吨,下游应用中玻璃钢复合材料约占50%,人造石、工艺品、纽扣、铆固剂、原子灰等约占15%,胶衣、色浆、云石胶、地坪、涂料等约占15%。该领域约消耗苯乙烯54万吨,占国内表观消费的6%。
苯乙烯系共聚物及其他 苯乙烯系共聚物主要包括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弹性体(SBC)、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离子交换树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SMA)等。我国SBC以SBS弹性体(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为主,但近年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是SBS的加氢产物)等逐渐增多,SEPS(SIS的加氢产物)也即将商业化生产。我国SBC主要用于制鞋行业、沥青改性、黏合剂、聚合物改性及其他领域。2013年国内SBS产能达到110万吨,产量约73万吨。此外,苯乙烯还可以用于制药、染料、农药以及选矿等行业。比如,苯乙烯可被氧化成环氧苯乙烯,用作制药、香料等产品的原料;苯乙烯调和生产特殊聚醚(高回弹发泡聚醚等);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作为润滑油黏度指数增进剂等。苯乙烯-丙烯酸乳胶(苯丙乳胶)主要用作建筑物水性内、外墙涂料、家俱漆、织物涂层胶等。2013年这些领域消耗苯乙烯合计约100万吨,占苯乙烯国内表观消费的12%。
国内缺口大
虽然近年来国内苯乙烯产能增长迅速,但因国内缺口非常大,每年苯乙烯进口量仍然较多。中国是一个苯乙烯的净进口国,2000年以来苯乙烯进口量就在不断激增,2000年过100万吨,2003年过200万吨,2007年过300万吨,随后苯乙烯进口量,除2008年因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进口减弱到280万吨外,其余时间至今苯乙烯年进口量保持在330万~370万吨。2013年,进口苯乙烯367.5万吨,同比增长10.1%;出口5.3万吨,同比增长55.9%。2014年1~10月,进口苯乙烯315.8万吨,较2013年同期增加15.2万吨,增幅为5.1%,出口3.0万吨,同比减少33.5%,预计全年净进口量将达到380万吨,同比增长4.9%。2002~2014年国内苯乙烯进出口统计详见表2。
表2 2002~2014年国内苯乙烯进口量和出口量统计 万吨
年份 净进口量 进口量 出口量
2010 367.6 368.7 1.1
2011 353.7 360.8 7.1
2012 330.3 333.7 3.4
2013 362.2 367.5 5.3
2014* 380.0 383.3 3.3
注:2014年为估计值。
国内市场长期供不足需
目前国内苯乙烯长期供不足需,虽然2005年至今苯乙烯产能增长了3倍,但依旧满足不了下游需求,中国苯乙烯的对外依存度持续保持在40%~50%,未来几年国内产能仍将呈现上升趋势。
同前几年相比,2014年国内产能增速大幅放缓。在资金、利润双重压力下,国内部分装置延期投产,全年仅投产新疆天利高新4万吨裂解汽油抽提苯乙烯和山东晟原石化8万吨干气法苯乙烯两套小型装置。原计划2014年投产的中海油东方石化12万吨新建装置计划推迟到2015年2月。据统计,2015年国内计划有8套装置共计140万吨左右的产能投放,若市场环境不好,部分产能或将不能如期投入商业运营。根据目前的苯乙烯新建、扩建计划,2015~2020年新增能力主要在华东地区,特别是江苏、山东两省。今后新、扩建苯乙烯装置的下游配套率和上游原料供应能力均将提高。今后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工业、涂料工业、家用电器等产业还将保持较快的增长,从而带动国内对苯乙烯下游各产品的需求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进一步推动苯乙烯产品的需求。未来国内市场对EPS、GP/HIPS、ABS树脂以及SBR、SBS等的需求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其中,建筑物节能降耗工作将进一步受到重视,EPS、SBS等产品作为优良的保温材料将大量用于建筑业,同时,GP/HIPS、ABS及SBR的需求也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此外,随着中国玻璃纤维增强领域(玻璃钢)、浇铸工艺品、涂料等领域的发展,中国UPR的产量将会继续增长。预计到2015年,国内苯乙烯下游生产对苯乙烯的需求量将达980万吨;预计到2020年,国内苯乙烯下游装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对苯乙烯需求量将达1220万吨。
未来进口苯乙烯仍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付款方式、工厂对原料的适应性、工厂的性质等,因此新增国产苯乙烯短期内难以挤占进口苯乙烯的市场份额,争取市场还需激烈厮杀,完全取代尚需时日。2014年国内苯乙烯主要下游行业产能增速快于苯乙烯产能增速,苯乙烯产需缺口增大,进口量将小幅增长。预计2020年中国苯乙烯产能将达到1170万吨,2015~2020年年均增长6.6%;2020年产量将达到91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8.7%;表观消费量将达到122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4.5%。2020年中国苯乙烯的净进口量将下降在310万吨左右。2005~2020年中国苯乙烯供需平衡情况及预测见表3。
表3 2005~2020年我国苯乙烯供需预测 万吨
年份 生产能力 产量 需求量 供需平衡
2005 172.0 147 427.0 ~280.0
2010 564.4 380 747.6 -367.6
2013 700.3 500 862.2 -362.2
2014E 712.3 520 900 -380
2015E 850 600 980 -380
2020E 1170 910 1220 -310
注:E为预测值。
结 语
国内苯乙烯市场主要受上游原油和下游需求的影响。原料纯苯主要来自原油,原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苯乙烯的生产成本。随着美国页岩油气的大规模开采,原油供应似乎显得不那么“紧张”。自2014年6月中旬以来,受美国页岩油产量激增、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供应强劲、全球石油需求疲软、美元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崩盘式急剧下跌,国际基准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已下跌45%。在原油下跌带动下,包括纯苯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同步大幅下跌。尽管纯苯价格下跌使苯乙烯生产成本下降,但是苯乙烯产品销售价格下跌幅度更大,导致苯乙烯行业利润持续下降甚至亏损经营。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市场竞争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苯乙烯下游应用领域要充分重视细分市场开发,从而增加对苯乙烯的消费需求。未来几年国内还将有较多在建拟建苯乙烯项目,尽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整体生产能力将呈增长趋势,进口量将逐步减少,供需趋于平衡。
中国化信产业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化信产经院)是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旗下专门负责石油化工产业咨询和战略咨询的服务机构,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强大的咨询团队和严谨科学可靠的分析方法,多年来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市场研究、竞争力分析、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咨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建设项目后评价等咨询服务。客户包括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银行、证券公司等。为客户提供全面、完整的解决方案,提升客户价值。
除单客户服务外,中国化信产经院每年对上百个重点产品和热点行业进行研究,并提供多客户报告,报告章节包括:发展概要、经济与能源、工艺技术概况、世界供需现状与预测、国内生产现状与预测、国内消费现状与预测、中国贸易情况详析、上下游发展状况、价格分析和预测与价差分析、供求平衡预测。研究范围涵盖炼油、有机化工原料、聚合物(塑料、橡胶、纤维、有机硅、有机氟、聚氨酯等)、化肥、农药、无机化工材料、替代原料、替代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