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风云变幻 盘点2014年国际化工行业兼并重组那些事儿
2015年1期 发行日期:2015-01-07
作者:zhoukan2012

 

风云变幻    盘点2014年国际化工行业兼并重组那些事儿
□ 本刊记者 吴军 赵晶
并购交易活动再次活跃
  据外媒报道,经过几年低潮之后,2014年国际化工行业的兼并重组活动又开始趋于活跃,全年化工行业又重新出现了自2008年以来少有的几起大型并购交易;普华永道的研究表明,2014年前9个月全球范围内宣布的化工并购总交易额为618亿美元,远远超过了2013年的438亿美元。一些大型并购交易,例如Albemarle公司以62亿美元并购Rockwood控股公司,对今年的交易额起了推动作用。2014年一些大型多元化跨国化工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的步伐,众多化工企业选择剥离非核心业务、减少产能过剩及实现设施合理化,以求做大做强其核心业务。
  细数2014年的兼并重组新闻,的确重磅迭出。包括拜耳计划将其材料科学部门分拆上市、陶氏计划通过出售资产筹集45~60亿美元,雅保以62亿美元并购洛克伍德控股公司,PPG工业公司收购墨西哥建筑涂料生产商Comex公司、索尔维收购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工的Ryton PPS(聚苯硫醚)业务等。几日前,杜邦也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文件,将剥离其主要大宗高性能化学品业务。待剥离业务将命名为Chemours公司,包括三部分业务:化学品解决方案、氟产品和钛技术业务等。不难看出,化工巨头们正在经历新的战略调整和业务调整时期。
 
兼并重组背后的野心
  据统计,在这些化工行业的并购中,美国公司作为买卖双方的交易大约占了三分之一。普华永道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经济正在恢复中,促进了汽车、建筑、耐用品、塑料等终端市场的需求上升,进而拉动了对化工产品的需求。
通过并购加强自身业务
  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使得化学品公司利用并购加强自身业务。例如,PPG工业公司在2014年11月份宣布完成对墨西哥建筑涂料生产商Comex公司的收购交易,该笔交易总价值为23亿美元。据悉,尽管PPG是工业涂料行业的第二大工业体,但其在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区的建筑涂料行业的占比相对较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Comex是墨西哥建筑涂料行业的龙头,其产品主要供应墨西哥当地以及出口中美洲地区。收购Comex可弥补PPG在建筑涂料行业的短板,进军墨西哥及中美洲的建筑涂料市场。10月份,塞拉尼斯(Celanese)收购Cool Polymers公司的几乎全部资产。据了解,Cool Polymers是一家领先的传导性聚合物混配厂商。该公司在LED(发光二极管)市场的技术能力将可以即刻实现客户增长。依托Cool Polymers强大的产品组合和技术能力,此次收购将将继续促进塞拉尼斯工程材料业务在热管理和电传导聚合物应用领域的增长。 
    
    化工巨头巴斯夫在2014年7月与全球领先的PTA及PET生产商Alpek就其北美合资子公司Polioles的业务重组达成一致。根据协议,Alpek将全面收购Polioles旗下所有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的业务,而巴斯夫则将收购Polioles的聚氨酯(PU)业务。巴斯夫这次聚氨酯业务的收购将极大加强巴斯夫特性材料部面向行业挖掘北美以及全球客户的潜力。而Polioles子公司EPS股权的出售以及美洲市场上部分EPS业务的转让,则有利于巴斯夫将着重点放在欧洲以及亚洲的战略市场上。索尔维(Solvay)以2.2亿美元收购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工(Chevron Phillips)的Ryton?誖PPS(聚苯硫醚)业务,以进一步拓展索尔维在高性能聚合物的产品系列,并借此成功进入聚苯硫醚这一稳定增长的市场领域。Ryton?誖PPS在汽车业务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其可替代金属使车辆车身更轻运行更高效。此外,其还在电子电器应用方面能显著增强部件的防火性能。凯米拉(Kemira)公司在2014年7月宣布以1.53亿欧元收购阿克苏诺贝尔的全球造纸化学品业务。本次收购进一步巩固了凯米拉在整个行业,特别是包装和纸板行业的地位,加强了公司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而在涉及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兼并中,科莱恩(Clariant)在2014年收购威达公司, 完善了其色母粒业务单元医疗业务线的产品组合,将有助于科莱恩扩大其在新兴市场(特别是亚洲)市场份额,以及在医疗专业产品市场的地位。阿科玛(Arkema)继2014年初宣布分步收购江苏裕廊化工泰兴丙烯酸工厂后,已在10月完成第一阶段收购,涉及金额2.4亿美元, 此次收购将进一步推动阿科玛集团涂料解决方案业务部门在中国以及亚洲市场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为超级吸水剂、油漆、粘合剂和水处理剂等高增长市场领域的客户提供支持。
以剥离专注于主业
    对于剥离业务、拆分,以及并购的卖方而言,其目的则是将不需要的业务剥离,以便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主业。德国制药与化工巨头拜耳集团(Bayer)9月18日宣布,计划将其材料科学部门(Material Science)分拆上市,以专注于生命科学业务。拜耳首席执行官Marijn Dekkers表示,该集团希望创建“两个全球顶级公司”,拜耳将成为世界级的生命科学企业,分拆出去的材料科学部门将成为聚合物领域的一个领导者,该部门的股权价值据估计至少达80亿欧元(约合103亿美元)。
  
  面临对冲基金巨头丹尼尔-勒布(DanielLoeb)的压力,陶氏化学公司(DOW)首席执行官利伟诚(AndrewN.Liveris)2014年3月19日宣布,该公司计划在2015年底前通过出售资产筹集45亿~60亿美元资金。陶氏此举也是为了收缩业务范围,将重点集中在具有吸引力的增长性市场,投资的主要领域包括农业、涂料、电子材料、包装和性能材料。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mpany)在2014年10月初宣布,计划通过出售三项化学品业务筹资20亿美元以上,而就在此后的2个月,陶氏化学(Dow)先后宣布安格斯化学公司(ANGUS)将以12.15亿美元被出售给金门资本(Golden Gate Capital),并将以2.2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旗下硼氢化钠业务和位于俄亥俄州的聚烯烃薄膜工厂的消息,据悉前一项交易将于2015年第一季度在监管部门监督下完成备案,后两项交易将于2015年第一季度完成。
  几日前,杜邦也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文件,将剥离其主要大宗高性能化学品业务。待剥离业务将命名为Chemours公司,包括三部分业务:化学品解决方案、氟产品和钛技术业务等。早在2013年杜邦那个就有意分拆化学品部门,专注于农业、生物工业以及先进材料等。
  
  科莱恩在今年11月也已同意将储能业务售让予庄信万丰(Johnson Matthey),转让总额共计达到7500万美元。科莱恩首席执行官郭海力(Hariolf Kottmann)表示,出售储能业务及LFP技术是科莱恩重要的产品组合管理战略,由此将资金向护理化学品、催化和能源、自然资源以及塑料和涂料等核心业务领域进行重新分配。
  此外,亚什兰(Ashland)将水处理业务售予一家私营股权公司,希望发展特种化学品业务。而BASF公司将其在Styrolution公司中的股份卖给了合作伙伴Ineos公司,从而剥离了聚苯乙烯业务。
借兼并扩大业务范围
  尽管有许多公司都以专注于增强核心竞争力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但这并非是所有公司的同一出路。今年有几个并购交易,背后的意图则是扩大业务范围,开展多样化经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雅保对洛克伍德的并购。2011年Albemarle公司公布了一项盐湖卤水法提取锂元素的技术,之后该公司一直希望进入锂业务领域。Rockwood公司是锂化学品业务的领先企业,在锂电池行业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当这项交易在今年七月宣布后,市场分析人员普遍认为,Albemarle公司意在向电动汽车领域拓展业务,此举是为了对其以炼油催化剂为主的化石燃料业务进行风险对冲。今年2月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宣布完成对Life Technologies公司的全面收购,总价约合136亿美元。收购完成后,赛默飞建立了一个新的业务集团——生命科学产品和服务集团。通过此次收购,能够加强赛默飞在生物科学和生物工艺方面的优势互补。
  
  墨西哥化学(MEXICHEM)8月初同意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收购欧洲第六大PVC生产商德国Vestolit公司,包括现金和承债方式的交易金额达2.19亿欧元(约合2.94亿美元)。Vestolit是欧洲唯一高抗冲耐候悬浮法PVC窗生产商,还是欧洲第二大PVC地板和壁纸贴膜生产商。墨西哥化学称此项交易符合公司进行全球高端特色产品扩张的发展战略。这笔交易是其扩大欧洲业务的一个机会,借此进入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2014年9月,亨斯迈(HUNSTMAN)公司收购洛克伍德控股公司的功能助剂和二氧化钛业务。此次的成功收购使亨斯迈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增设二氧化钛及功能助剂业务将拓宽公司的产品供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最具竞争性的颜料和助剂业务。
 
紧跟大趋势的发展战略
  化工巨头们一系列兼并重组的动作,尽管出发点不一样,但是最终目的均是要加强业务能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发展冷热不均、不少新型经济体面临增速下滑挑战的情势下,作为基础工业的化工行业,企业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市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本刊记者在2014年多次企业高层采访中注意到,包括:人口增长、城镇化、机动化等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因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能源资源短缺、食品安全、营养健康、日用保健护理用品、医药健康等问题;因城镇化引发的绿色建筑、家居护理用品等趋势;因机动化带来的汽车减重、减少尾气排放、减少燃油消耗等问题成为诸多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战略制定的基准和出发点。
  拜耳材料科技就将把握人口增长、城镇化、机动化以及人口结构变化四大趋势作为战略制定基准。在此大趋势下,拜耳材料科技的战略选择是:将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材料解决方案纳入重点创新,如机器人材料的研发,机器人将在老龄化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在日本市场推出,在德国的某些城市也在推行;在医疗保健领域,聚碳酸酯材料的应用令各类医疗器械的卫生清洁、耐用性能更为优越。针对中产阶级人数增加的趋势,拜耳正在不断更新在全球的产品。而这四大趋势的直接影响是未来原材料和能源的短缺,拜耳材料科技则提供了一系列应用于经济型汽车、节能型房屋和可再生能源的解决方案。在朗盛看来,未来全球发展有四个大趋势:绿色机动化、城市化、洁净水需求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朗盛尤其看好机动化和城市化。在此趋势下,朗盛开发了针对汽车减重的高科技塑料,生物基替代燃油,用于生产绿色轮胎的合成橡胶;用于建造居所、办公楼、大桥、体育馆等建筑的高性能橡胶和可用于着色的合成氧化铁颜料,以及阻燃材料;针对液体净化技术业务,朗盛还开发了反渗透膜、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剂和功能聚合物等产品和解决方案。未来,企业根据自身优势结合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发展战略将更加明晰。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