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行业将迎洗牌关键期
□ 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 赵淑玲
丙烯是大宗化工原料,石油工艺路线产品一直无法满足需求,市场缺口巨大。但近两年,随着煤制烯烃以及丙烷脱氢制丙烯(PDH)工艺的日渐成熟,市场供应量骤增。石油路线丙烯一家独大的局面不断被撼动,市场渐渐呈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当前7000元(吨价,下同)的价格和以往动辄五位数的身价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未来几年将是丙烯行业洗牌的关键期。
煤制烯烃如火如荼 原油价跌挤压利润
长期以来,国内丙烯供应存有缺口、而甲醇供应过剩,加之我国贫油富煤,煤制烯烃利润丰厚。同时国家对于原料轻质化的提倡和对煤制烯烃项目的大力扶持,近年来催生了一大批煤制烯烃项目上马。截至目前,我国已投产的甲醇制烯烃/丙烯(MTO/P)装置有16套,产能达675万吨。以目前国内丙烯生产工艺来看,MTO/P工艺已占26%。
2014年6月以前,国内丙烯价格正常维持在10000元以上,以该价位来算,MTO/P利润基本在千元以上,总体较为可观。但从去年11月份开始,因原油拦腰大跌,作为下游的丙烯市场未能幸免,价格亦大幅走跌,最低跌至6000元左右。而作为MTO/P原料甲醇,因与原油的联系并不直接,价格跌幅较小,导致与丙烯差价缩小,MTO/P工厂成本压力猛增,一度出现严重亏损。尤其对于华东地区需要外采甲醇的MTO/P工厂来说,巨大的成本压力难以支撑开工。如东营港的几套MTP装置开工一拖再拖,迄今为止,仅一套维持正常生产。
现如今,原本十分看好的煤制烯烃项目,受利润压缩影响,之前的热潮看似逐渐降温。在国际原油方面,持续不减产带来的供应过剩将继续施压价格低位,在此基础上令丙烯市场基本维持在7000~8000元的价格区间内,虽较去年底有所好转,但MTO/P利润仍十分薄弱。2015年3月至今,其利润持续在盈亏线上下震荡。另外,已投产装置逐渐步入正常运行轨道,后续仍有更多新项目计划投产,国内丙烯供应缺口正逐步缩小。在“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趋势下,丙烯后市仍将压力重重,不为业者看好。因此,后续MTO/P项目亦不排除延迟开工建设来规避亏损风险。
不过,作为丙烯合成工艺路线的重要补充,一旦原油价格上涨,煤制烯烃将会来势汹汹,迅速占领市场。
PDH路线坐上快车 成本环保优势凸显
抢占丙烯市场这块蛋糕的,除了一系列煤制烯烃项目外,还有丙烷脱氢制丙烯(PDH)。PDH是专门生产丙烯的一种新兴工艺,从2013年9月份,我国第一套PDH装置——天津渤化60万吨装置正式运行以来,至今已有5套PDH装置投产,总产能达276万吨,另外京博石化一套25万吨混合烷烃脱氢制烯烃装置亦在今年投产。
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我国PDH工艺从无到有发展起来。截至目前,PDH产能占我国丙烯总产能的13%。由于PDH的原料需用进口丙烷,同时华东地区丙烯供应不足,决定了该工艺装置集中在东北沿海地区。
PDH工艺的优势,一方面是原料轻质化且环保,生产流程简便,产品质量佳;另一方面是经济效益突出,成本低、利润高。据了解,目前已投产的PDH项目中,原料均依赖进口,且多来自中东等地,一般签长约供应,因此基本能保证原料的供应量及价格优势。据统计,按照“1.2吨丙烷+2000元/吨加工费”的丙烯生产成本核算,在正常情况下PDH工艺丙烯的单吨利润在千元以上,因此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另外,在目前已投产的PDH项目中,除宁波海越以外,其他企业均有相应的丙烯配套下游装置,因此其丙烯自用为主,部分流入市场,既完善产业链发展,又更多的实现经济效益,目前来看该项目仍有较为乐观的发展前景。
后期来看,随着我国丙烯生产工艺的多样化以及产能的快速扩张,未来丙烯市场将面临供应饱和甚至过剩局面。尽管PDH工艺经济效益较好,但随着原油的大跌,以及丙烯价格的下滑,其利润已大打折扣。而目前国内丙烯价格维持在7000元附近,后期恢复万元可能性微乎其微。PDH项目发展空间亦将受影响。因此未来对PDH工艺而言机遇与挑战共存。
产能不断释放 市场担忧渐浓
令丙烯业者最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后期丙烯产能扩张将带来的供应增加、价格下滑等压力。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这种忧虑情绪有明显加重,一方面因原油价格跳水令丙烯市场普跌后价格回升缓慢,另一方面,浙江卫星、宁波海越、绍兴三圆PDH装置等集中投产,一段时间内对国内市场乃至亚洲外盘有一定打压。
其实以目前来看,新装置的投产虽对市场有一定冲击,亦令市场人士多有恐慌心理。但实际上,截至目前新产能仍未真正如业者所预测带来如此强劲的压力。2015年以来,因新兴下游的发展,甲醇价格居高不下,但丙烯价格却保持低位,这对于华东地区靠纯外采甲醇的MTP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也正因此,像瑞昌石化、鲁深发化工及华滨化工等的装置,从2014年底建成至今,开工一再推迟,或开开停停维持低负荷运行,并未真正对丙烯市场有太大影响。此外,华东3套产能共150万吨的PDH装置,从开工至近,不到1年时间里,均有超过1个月的时间检修,且绍兴三圆及浙江卫星皆自有配套下游,对市场冲击亦暂无想象中强力。
但后续来看,一系列新装置正如定时炸弹,令丙烯业者时刻绷紧神经,恐跌压力无时无刻存在。细数一下,除已投产的新装置外,还有扬子江石化、兴兴新能源、万华化学、阳煤恒通化工、神驰化工等一系列新装置等待开工。巨大的产能快速增长将令未来的丙烯市场供应压力重重。另外,韩国也有两套共100万吨的PDH新装置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投产,且预计将有大量丙烯进入中国市场。
未来几年,国内丙烯市场确实将进入相对艰难充满挑战的阶段,但丙烯下游市场并未停止发展脚步,需求亦将有所跟进。无论如何变化,相信丙烯市场将会自寻平衡点,因此丙烯行业的未来也并非不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