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甲醇市场竞争力发生质变
□ 银河期货有限公司 陈巧莲
2014~2015年上半年,我国西北与华东甲醇区域价差相比2013年出现下降;而2013年相比2011~2012年是增高的,比2012年增加22%。具体看,2015年上半年,西北与华东价差收缩为490元/吨,比2014年均价减少4.9%;而2014年价差也不高,为515元/吨。那么,这种变化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它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一、 从价差变化看套利机会
甲醇的传统生产大区是西北,传统消费大区是华东,西北的货源通过火运、汽运、船运或者汽船联运,运抵消费地区华东。甲醇的物流运输状况,向来是业内极为关注的话题。各种运输方式中,火运费用最低,其次是汽船联运。不过近几年铁路运费不断提高,火运优势已经大幅缩水。而对于没有铁路运输专用线的工厂来说,汽船联运无疑是最佳的运输方式。目前西北-华东两地主流运费在600~650元/吨左右,当价差高于这个水平,意味着两地套利机会较多,低于这个水平意味着套利机会减少甚至关闭。
这个运费数据相比今年上半年的490元/吨以及2014年的515元/吨的平均价差,显然是太高,西北与华东的套利空间对汽船联运这种方式而言,基本关闭,可操作机会非常少。事实上,除了部分上下游厂家的长协需要按计划执行,以及部分贸易商做波段行情运作外,两地的货物流量确实在大幅减少,已经从前两年最高时的每月超过20万吨流量,减少到目前每月7万吨左右的流量。
二、 需求扩张致价差收窄
近十年来,我国甲醇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从2005年的893万吨增至2014年的6800万吨,产能扩张明显,年均增长率高达25%。国内产能的增加主要来自西北,目前西北地区甲醇总产能为2705万吨。
西北产能增长迅猛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10、2011和2014年,新增产能分别达到607万吨、308万吨和1020万吨。由于2010年和2011年大量甲醇装置投产,而同期当地下游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西北甲醇产品外销量高达90%,成了不折不扣的国内生产供应大区。由于西北市场供应远大于需求,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甲醇价格自2011年开始,相比华东消费区域,持续降低,两地之间的价差则持续拉大,2013年达到峰值630元/吨。
2014年,西北仍有大批甲醇装置投产,新增总能达1020万吨,约占当年全国新增产能的80%。但同期西北甲醇制烯烃扩产更迅猛。截至2014年底,西北地区已经投产的烯烃项目有8套,总产能为456万吨,2014年下半年共有300万吨烯烃投产,占西北已投产甲醇制烯烃项目总量的65%。详见表1和表2。
这些新增烯烃装置,年度可消耗甲醇900万吨,与新增甲醇装置基本持平。另外,西北天然气制甲醇装置由于原料成本高,长期处于停产状态,缩减了当地甲醇的供应量,这部分装置主要有内蒙博源133万吨、青海中浩60万吨、榆天化60万吨、青海贵鲁80万吨等共计350万吨。所以从2014年开始,西北和华东两地甲醇区域均价收窄。
可见,供需格局的改变是价差改变根本原因,2015年上半年价差继续收窄是合情合理的,且下半年这种趋势将会延续。
表1 2014年西北甲醇新投产装置明细 万吨
企业名称 产能 原料
中石化宁夏能化 50 煤炭
陕西奥维乾元化工 20 煤炭
青海桂鲁化工 80 天然气
宁夏宝丰 150 煤炭/焦炉气
宁夏捷美丰友 30 煤炭
内蒙古兖矿 90 煤炭
陕西延长中煤 180 煤炭
中煤陕西榆林 180 煤炭
陕西蒲城能源 180 煤炭
陕西煤化能源 60 煤炭
合计 1020 -
表2 2014年西北甲醇制烯烃产能统计 万吨
省份 生产企业 规模 产品
内蒙古 神华包头 60 DMTO
大唐多伦 46 MTP
宁夏 神华宁煤 100 MTP
宁夏宝丰 60 MTO
陕西 延长中煤 60 DMTO
中煤榆林 60 DMTO
陕西蒲城 70 MTO
合计 456
其中2014年投产 300
三、 由主产区演变为消费重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我国共生产精醇1676.8万吨,其中西北产量727.3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3%。推测全年国内产量可达3784万吨,其中西北产量为1745万吨。但统计局未将陕西几套大的装置如中煤榆林、延长中煤、陕西蒲城等计算在内,这三套装置年产量按照322万吨估算,则西北地区2015年甲醇产量预计为2067万吨。
1.甲醇制烯烃成消费大户
就西北地区现有的甲醇制烯烃而言,根据装置的运行情况,初步估计2015年度可消耗甲醇1160万吨,占西北甲醇年度总产量的56%。2015年4季度,还有中煤和神华各一套60万吨MTO装置计划投产,届时会再新增甲醇产能需求360万吨。
2.芳烃市场异军突起
除烯烃之外,甲醇制芳烃是近几年新兴的下游消费市场。西北甲醇制芳烃的主要生产企业有内蒙古易高14万吨、丰汇10万吨、庆华20万吨,预计2015年消耗甲醇100万吨,占西北甲醇总产量的5%。另外,还有陕西宝氮集团10万吨甲醇制芳烃项目计划今年下半年投产,也将带来一部分甲醇消耗。
另外,MTBE、DME等传统下游领域对甲醇的消耗量还有几十万吨,占西北甲醇总产量的4%上下。
综上所述,目前西北地区年甲醇内耗量为1300万吨,占西北区域总产量的65%;年外销量为520万吨左右,占西北总产量的35%,折合月度外销量不足45万吨。2015年底前,如果在建的两套烯烃装置顺利投产,西北仍会新增内部消耗,甲醇外销量将进一步减少到每月不足25万吨,仅占目前总产量的15%上下。相比以前90%左右的外销量,西北地区已经由甲醇主产区变为消费重地。
四、 西北价格最终能否追平华东?
供需格局的根本改变,预示着西北与华东甲醇价差收窄的局面还将会持续。由此,预计西北相比华东甲醇价格偏低的状态在2015年持续存在。随着2016年大量甲醇制烯烃装置的投产,我们是否可以大大胆猜想:终有一天,西北价格将追平华东。
如果单单从西北角度分析,似乎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由于新建单醇装置属于国家限制类项目,在建的甲醇装置不多;而在建的甲醇制烯烃项目众多,总有一天,西北甲醇将无力满足当地需求,导致价格疯涨,最终超过华东是完全可能的。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我们还应将其放在全国甚至全球角度来考虑。
从全国范围来看,随着甲醇价格的提高,国内以前停产的大量天然气制甲醇装置以及一些高成本的装置有可能再度开车;另外,因甲醇价格提高,下游领域跟涨乏力,亏损后选择停产的可能性增加;第三,全球尤其是美国和中东在建的大型甲醇装置已经瞄准了中国市场,国内甲醇价格上升将吸引更多的进口货源;第四,当前相关产品如原油价格的涨跌也绝对不能忽略,如果原油价格长期低位,甲醇价格也难以一枝独秀。所以说,西北价格最终能够涨多少,能否追平华东价格还需要动态分析和跟踪,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