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石化行业“互联网+”路在何方?
2015年34期 发行日期:2015-09-02
作者:zhoukan2012
fiogf49gjkf0d

石化行业“互联网+”路在何方?

□ 中国化工集团  高剑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首次明确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帮助企业提升内功,打破人工模式下经营效率低下的天花板,解决非结构物流网络的无序,使“互联网+”成为今年炙手可热的社会话题。

  而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进入调结构、稳增长的“新常态”,石化企业作为支柱型传统经济的代表,也正在度过投资增速下滑、下游需求孱弱的行业寒冬期。

  一边是互联网正在技术与资本的双重推力下重塑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另一边石化行业正在经历经济运行所必须的周期大考。石化企业是否应在经营压力下将有限资源用于升级、拥抱互联网?互联网与石化行业的结合该选择何种路线,是线上至线下的渗透,还是线下至线上的升腾?供应、物流、金融……最终互联网化的生态体系将包含哪些版图?

 

一、 变革大潮袭来,石化行业为何要“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在改变全社会的运行方式,经历着堪比工业革命的一次“信息革命”,顺应变革是所有行业中各企业的必由之路。此外,行业供需的逆转,使得石化行业的痛点格外明显,逆境中互联网所能提供的价值是石化行业选择互联网的充分原因。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在2015年回顾了信息科技20年间的巨大变迁:从1995年到2014年,互联网用户从3500万发展到28亿;智能手机用户从8000万增长到52亿;互联网渗透率从20年前的不足1%已增长至如今的73%

  时代的更迭同样推动了市场参与者的繁荣,1995年,全球排名前15的互联网公司的总市值为170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迅猛增长到2.4万亿美元。

  

  变更正在发生,而我们身处其中。在过去5年里,人们创造和分享的信息增长了5倍,互联网显著地提高了整个社会信息存储、运算与传递的效率,并因此重塑了方方面面的商业模式,形成新时代下的产品与服务,最终造福社会庞大体系中的每个微观的个人与企业——互联网所代表的共享、高效的精神正在影响着每一个人。

  到目前为止,美国大部分行业都已基本完成互联网化,中国的电子商务渗透率已居于全球最高,吃穿住行、工业品交易等领域的互联网化也早已开始,顺应变革将是每个企业的必由之选。

行业寒冬倒逼转型升级

  社会习惯的变革构成了石化行业拥抱互联网的必要原因;而行业自身供需压力则是利用新手段进行模式升级而选择互联网的充分原因。

  化工是典型的重资产、周期性的行业,行业景气程度的驱动因素复杂,不仅包括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情况,还包括外生性的油价波动情况。

  2012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开始“下台阶”,由投资拉动型转换为强调增长结构与增长质量的新模式。进入2014年后,国际政治局势与石油供需影响了油价大幅下跌。双期叠加下,化工行业正在经历最严峻的周期大考。2014年,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增速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313亿元,同比仅增长0.3%

  周期寒冬中修炼内功、升级模式重要性凸显,以互联网为支持的信息技术可以打破个人能力形成的天花板,是最高效的手段。由于信息发布与传递的高效,使得交互无边界,有效地消除了因时间、空间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存储等级成倍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打破人工天花板,对应业务流转效率也将成倍提升。

  

  此外,与化工行业发展阶段相似的钢铁行业,其电商已有较快发展,诞生了如上海钢联、欧浦钢网等大型上市公司,回顾其发展历程可有所借鉴:

  钢贸电商探索早在2000年左右,阿里巴巴也曾成立工业原料部门。但在2008 年前,钢贸实体利润丰厚,电子商务对于实体参与者毫无吸引力,仅停留在卖方为主的货物信息发布的原始阶段。2012年后,随着钢贸金融风险大规模爆发蔓延,钢贸商普遍利润微薄,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钢价也出现较大跌幅,传统的钢材批发倒手的粗放式贸易模式难以为继,借由电商实现模式提高经营效率,行业实体危机成为电商发展的转机。

  自2012年来,已有近200家各类钢贸电商企业。如五矿发展、中拓906、上海钢铁交易中心、欧普钢网为分别背靠华北、中南、华东、华南四家大型钢贸商或者钢厂,实力最为雄厚。而第三方钢铁电商上海钢联已迅速成长为有近百亿销售收入规模的大型互联网公司。

 

二、 路径之争在即,石化行业该如何选择?

  不管是生活服务亦或大宗商品,当互联网遇到传统行业,便离不开路径之争:是互联网基础更为关键,基于线上向下建设渗透?还是线下资源才是长久壁垒,基于线下向上升至云端?是选择平台,引入参与者共同繁荣?还是选择自营,稳步发展把控质量?

  不同的路径对应着不同的切入口、资源配置方案以及发展过程,也对应着资本市场对于商业模式的高下判断。而对于路径的分析必须以大宗商品以及石化产品的特点出发。由于单价高、重资产、高度分散且非标等特点,运营基础投入巨大、专业性高,成为路径选择的核心壁垒;而线上能起到导流聚客作用,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此外,质量把控至关重要,这样自营型电商才能更具长久的生命力。

  基于此,我们更看好线下传统企业借由自营模式,向线上的发展并最终形成闭环。

大宗商品的与众不同

  大宗商品与工业品、零售品均有所不同,在物流仓储、产品标准化与风险控制、支付金融等环节要求很高(见图1)。

  首先,大宗商品即为大批量买卖的工业原材料,其商品属性决定了与之相关的交易金额较大,物流费用和要求更高,相应赔付成本更高。

    第二,大宗商品对于物流基础的要求更高,运输物流费用占其销售额2%30%不等。

  第三,市场认知不同。大宗商品往往细分牌号和型号众多,尤其精细化工对产品精度要求高,标准化难度很高。

  第四,部分大宗商品兼具金融属性,存在借由贸易来进行金融投机行为的机会,而2012年实体钢贸的危机爆发,正是由于其虚假仓单的重复质押。因此对于参与者的准入要求、权限分配以及整体风险的控制非常重要。

  第五,支付环节均为企业,支付流程复杂程度及金额大小均超过零售品,支付种类包括现金类、票据类、信用类。线下流程中赊销占了很大比例,一些类期货的交易模式涉及保证金等环节。

基于线下的闭环平台

  基于生产贸易物资批量大、单价高的特殊性,以及贸易与物流的复杂性,线下物流基础的重要性显著高于消费类电商平台,因此与生活服务类的互联网化不同,在线上(online)与线下(offline)的两个层面比较中,线下的基础成为长久发展的生命线,集中平台模式对比见表1

  然而,线上建设同样不可或缺,有了便捷的流程设计、商品展示,以及最重要的在线支付,才能形成完整闭环。

  而从自营VS平台的角度,自营电商盈利模式更为清晰(规模效应、缩短贸易层级之后所带来的贸易价差),质量服务可控,但需要承担资金压力,发展速度较慢;平台电商前期更易发展规模,而在后期规模扩大之后则必须具备有公信力的质量控制体系。

  纵观互联网整体的发展趋势也可印证我们的观点。尤其在传统行业的结合中,线下资源、后端能力价值也愈发凸显。如果说第一代互联网公司是纯线上的“互联网思维”与“极客精神”,第二代互联网公司已有传统企业背景崭露头角,基于线下资源、行业积淀、后端能力,辅以互联网手段,学习补足互联网知识,已有后来居上的优秀表现。

 

三、 经营模式多样,何种模式更有利于发展?

商业模式:从交易平台到服务中心

  大宗商品电商经历了快速发展,平台性质和盈利模式发生根本变化,从最初的信息发布,走到中期的交易撮合,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平台选择建设以服务为导向的综合平台。

  综合性电商提供多样、整体服务解决方案,对客户便利性大大增强,相比于单一交易模式客户粘性壁垒增强。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潜在盈利点。其背后也符合大宗商品贸易模式的转型要求,即弱化单一地博取交易价差而从中获利,强调围绕大型客户服务、赢取长期合作关系与自身发展空间。大宗电商不同模式的特点见图2

  在最新的3.0模式大宗互联网电商中,不仅包括交易业务、融资业务、第三方支付等传统板块,还包括个性化服务、质量鉴定等以客户视角出发的定制服务。

盈利模式:缩短层级、扩大规模

  电商的基本功能是对传统行业销售流通渠道的创新革命,都会起到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终端价格、提高供应质量和安全的效果——这也将是互联网+石化电商盈利模式的根本来源。

  供应链目标在于最大化平衡成本与效率,压缩和优化供应环节与网络,实现整条供应链上下游的共同受益。而电子商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其中效率的提升与成本的降低是重中之重。

  (1)效率提升,相较于传统“跑市场”的化工品贸易模式,大大提高信息匹配速度,整合物流环节,提高整体运输供应效率。

  传统大宗贸易行业对于现代化手段运用较少,买方依赖“电话+跑市场”完成购买信息收集,卖方通过各地设立分销中心或集中会议完成信息发布。因此,其对区域的影响力和沟通速度都十分有限。

  而电子商务对于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提升,可以大大优化供应各个环节,提高供应链管理整体效率,使现代供应链管理理念得以实施,通过最大最小库存管理、采购计集成、物流网络优化等。

  (2)成本降低,节约体现在减少多余物流费用与冗余交易层级上。

  大宗商品物流费用占收入比高,尤其是农资行业的痛点明显,化肥渠道成本占化肥销售额的2%~30%。解决之道在于“优化”和“减少”:

  优化物流方案。物流成本与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物流仓储布局、运输路线规划、库存水平监控等等。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供应链理念与算法优化的物流方案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减少贸易环节。在2007年行业景气度较高时,进入了大量以投机为目的的中小贸易商,行业交易层级冗余,存在多层倒手现象,再次推升了终端价格。

 

四、 行业所需,还有哪些可能性?

  苹果从不向投资者分红、亚马逊长期不曾盈利,却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看似违背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投资者说,我们看好的是这些高科技互联网公司无限广阔的可能性,这也正是“互联网+”的真正魅力。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每一块版图的加入,都产生(A+B2的效果,最终构建更高阶、无边界的共融生态圈。而在所有板块中,基于线上的供应链金融最被看好:一方面突围了实体融资难的困局,另一方面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供应链金融狭义定义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

  在金融变革与创新风起云涌的时代下,管理、识别企业风险,完成风险定价,提供融资的主体不再止于银行,而是被大大丰富:从20122013年的信托野蛮式生长,到2014年互联网金融的井喷而出,不约而同看好传统行业的供应链融资业务。

  供应链金融分固定资产融资和流动资产融资两个大类,具体如应收账款清收、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由于我国的石化、有色、钢铁等传统行业都有世界最大的存量资产,供应链金融的需求也相应形成极为广阔的市场(见图3)。

  供应链金融本质是风控模式的升级,对供应链参与者融资风险把控的深入是这一模式的关键。传统贸易企业自身便是贸易链的核心与主导者,对交易数据已有多年累积掌握,对交易对手有切实了解,因此转型互联网平台的传统贸易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最具竞争力。

 

五、 “互联网+”大潮袭来,传统石化业做好准备了吗?

  互联网是最近几年最被看好的投资方向,一边是资本疯狂甚至是无差别的追捧,一边是泡沫化的言论与恐惧,这让我们无从判断,这是最好的年代,还是最坏的年代,却可以确定,这是每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时代。

  站在传统石化贸易企业的角度,行业痛点明显、发展遇到瓶颈,而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参与者来势汹汹,线上与线下的流量此消彼长。与其避谈“颠覆”的可能,不如主动升级,以对产业机会的灵敏嗅觉与树大根深的线下基础,辅以互联网手段完成自我进化。

  当周期压力与转型动力正在共振,社会生产方式的重构影响了企业竞争格局的重构:能够前瞻性发现趋势、把握趋势的企业才能够在新一轮“信息竞争”中获胜,成为新经济、新模式中崛起的新龙头。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