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磷复肥增量变提质,“危”“机”并存
2015年36期 发行日期:2015-09-18
作者:zhoukan2012
fiogf49gjkf0d

磷复肥增量变提质,“危”“机”并存

□ 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 陈传武

      目前,国内磷复肥产能在2350万吨(P2O5,下同)左右,其中磷酸二铵实物产能约1950万吨,磷酸一铵实物产能约1800万吨;湿法磷酸产能约2100万吨。产业集中度稳步提高,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基础肥料向资源产地集中,复混肥和专用肥向市场需求地转移,四大磷资源省磷肥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3%,前10名企业的磷肥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5%。除了能满足国内需求外,出口量也不断增加(见图1),主要出口品种在世界舞台上也举足轻重。“十三五”期间,磷复肥行业发展要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对于行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一、正视严峻挑战

     挑战在于:当前化解过剩产能难度依然较大,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国内产业竞争力不强,内需增速放缓,资源、环保、安全对行业企业约束力越来越强。

  1.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行业盈利水平下降

  目前我国磷复肥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化解落后产能工作难度依然较大。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磷酸一铵开工率在74.5%左右,磷酸二铵开工率约79.6%,如果扣除出口部分,开工率不足60%。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的落后产能退出政策,但由于处理手段不够强硬,又缺少相关妥善的保障措施,企业退出进程缓慢。伴随着磷矿资源的深度开发,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热情仍然高涨,重复建设的现象在磷资源集中地区屡有发生。

  今年国内外磷复肥企业产能进一步增大。贵州、四川和湖北等省在建磷铵产能83万吨,规划产能超过200万吨;国外摩洛哥、沙特等国生产的磷复肥产品主要面向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出口,年产量已达到300万吨,今年年底将再新增100万吨产能,2020年将形成600万吨产能。而从市场方面来看,国内外有效需求增长缓慢。IFA预计全球消费量20152018年均增长2%2012年国内表观消费量达到顶峰,实际消费量维持在12001250万吨。

  以上是导致全行业盈利偏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部分企业在产量、销售收入双增长的同时,利润反而呈下滑态势,特别是基础肥料盈利能力下降更为明显的主要原因。随着环保、人工成本的上升,税费减免等政策性优惠取消(2015年已经明确取消了化肥、磷矿石的优惠运价和化肥生产的优惠电价,恢复了化肥增值税),未来行业盈利能力将会进一步下降。

  近年我国磷肥表观消费量和施用量统计见图1

    2.资源环境约束增大,原料保障能力欠佳

    资源保障能力不强,成为行业控制性“短板”。在磷复肥的原料资源中,钾肥资源保障程度有所提高,但对外依存度仍达40%;能源结构不合理造成我国合成氨成本居高不下;硫资源对外依存度常年超过50%;中低品位磷矿精选富集技术进步很大,但高品质磷矿数量下降很快。目前国内磷酸二铵出口和硫磺进口均占全球贸易量的30%以上。  

 

二、聚焦多项机遇

    机遇在于:国内市场化进程加快,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用肥结构发生变化、复合化趋势明显,新型肥料潜力巨大。

  1. 加大科技投入,开发绿色工艺

  我国磷复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大型磷复肥的生产技术及装备的设计、制造、安装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湿法磷酸精制、硫酸的低温位热能回收、大型中低品位胶磷矿浮选、磷矿中氟和碘资源的回收、磷石膏综合利用、工业磷酸一铵生产技术等国内自主开发的技术和装备已实现产业化。针对磷矿特征研发出多种选矿工艺和高性能浮选剂,已形成梯次选矿基础工程系统,使磷矿入选品位大幅降低,磷精矿综合回收率显著提升,促进了中低品位磷矿的高效利用。这为我国进一步攻坚技术制高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企业还要继续加大磷化工行业科技研发投入,开发绿色循环生态工艺;节能减排,开展磷复肥工业与精细磷化工、能源化工、材料工业耦合;构建磷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系列化、精细化、高值化、功能化、专用化的磷化工产品。

  例如,磷复肥方向,开发系列新型增效复混肥料、缓/控释肥料、稳定性肥料、水溶性肥料、高效含磷液体肥和微生物肥料产品;磷化工方向,开发磷系阻燃剂、精细磷酸盐、电子级磷酸、有机磷农药、有机磷药物、新型催化合成技术、磷系能源材料、磷系表面活性剂等功能材料;资源利用方向,开发磷矿伴生资源、中低品位磷矿采选与利用、磷石膏综合利用、磷化工清洁生产与节能技术、磷电矿化一体化、磷化工“三废”治理技术等。

  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安全是行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全行业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提高到40%,是“十三五”末期行业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无害化预处理技术,降低水洗及其他预处理的成本,有效降低石膏粉锻烧的能耗水平;另一方面要拓展磷石膏制建材产品的途径,推广制高端石膏制品的成熟技术,降低磷石膏制硫酸工艺的能耗。

  2.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整体水平

  目前,我国高浓度磷复肥在磷肥总产量中的比重已经达到91.1%;复混肥料和各种专用肥料稳步增长,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环境、改善作物品质等为目标的新型肥料产品发展很快。但在需求不断细分的情况下,调整产业结构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

  多渠道保障硫、磷资源供应,攻关磷石膏制硫酸技术及装备,降低磷矿入选品位,提高原料保障程度;对硫、磷原料的供应结构进行改造,力争硫对外依存度下降10个百分点;磷矿入选品位下降24个百分点;工业湿法磷酸加工能力提高到200万吨;新型肥料市场占有率提高10个百分点;完善磷酸生产工艺技术,提高磷、氟收率,改善磷石膏品质;改进复混肥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及水、大气污染物排放。稳定发展基础产品,快速发展高端、精细产品;矿肥结合、矿化结合、肥化结合、酸化结合、湿热结合是整个磷化工行业大的发展趋势。

  鼓励多种形式的组织结构调整,培育大型骨干企业。上游与原料企业,下游与肥料深加工企业或流通、农产品种植收购加工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上下游一体的产业体系和企业集团;肥料企业之间、肥料企业与相关化工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形成横向跨行业的肥肥、肥化企业联合;省内、国内、甚至是国外企业的重组、联合,组建多产业结合的大型综合性企业,提高综合实力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3.创新农化服务,抢占海外市场

  首先,要注重两化融合,拥抱互联网+。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农化服务信息,进行在线展示展销和推广,开展在线交易和支付,创新商业服务模式;加强运行监测,促进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推动大数据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实现产品、市场和效益的动态监控及预测预警;建立健全行业监督及产品追溯系统,杜绝假冒伪劣,提升企业品牌效应。

  其次,要加强农化服务。生产企业经营理念要从产品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通过农企对接、贴心服务,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整合农化服务队伍,提高服务科技含量,构建集测土配方施肥、套餐肥配送、科学施肥技术指导、农技知识咨询培训、示范推广及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农化服务网络体系;创新农化服务模式,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根据作物种类、种植方式、耕种群体的变化,制定现场配制、大户定制、大配方小调整等不同的商业服务模式。

  国内市场容量必然有限,因此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化肥资源短缺的国家投资建厂、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转移输出部分产能,减轻国内产能过剩压力;完善磷铵出口和硫磺进口协调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努力培育进出口主体,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