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丁橡胶:国际化之路漫漫,技术开发不足是关键
■ 燕丰
国际:替代产品出现 需求量总体维稳
自1931年美国杜邦(DuPont)公司采用本体聚合工艺开始氯丁橡胶的工业生产以来,世界氯丁橡胶的生产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峰,生产能力曾经一度达到80.0万吨,90年代以后,受市场影响,需求萎缩,西欧和美国部分工厂停产或削减了产能。与其他合成橡胶品种相比,近两年的新增产能较少,只有朗盛于2014年将其位于多尔马根(Dormagen)的产能由5.7万吨扩增到6.3万吨。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球只有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大陆以及亚美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生产氯丁橡胶,总产能为40.8万吨(不包括胶乳,下同)。其中欧洲地区、北美地区、亚太地区的产能分别为为7.1万吨、10.0万吨、23.7万吨,分别约占总产能的17.40%、24.51%、58.09%。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氯丁橡胶生产国家,产能为15.4万吨,约占总产能的37.75%;其次是美国,产能10.0万吨,约占24.51%;再次是中国大陆,产能8.3万吨/,占20.34%。氯丁橡胶生产工艺主要有丁二烯法和乙炔法。其中采用乙炔法的产能合计19.1万吨,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采用丁二烯法的产能21.7万吨,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一些厂家。2015年世界氯丁橡胶的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
近年来,世界氯丁橡胶的需求量总体变化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其价格较高且正在逐渐被其他更有竞争力的弹性体(如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所替代。这种替代趋势在汽车部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产品取代,西欧和北美地区的消费缓慢下降,亚洲地区的需求虽然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很小。2015年,世界氯丁橡胶的消费量约为35.0万吨,其中西欧地区的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3.1%,北美地区的消费量约占20.5%,亚太地区的消费量约占49.0%,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量约占7.4%。预计到2020年总需求量将达到约40.0万吨。
国内:进口量与市场价接连“双降”
我国氯丁橡胶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首先开发了电石乙炔法合成氯丁橡胶工艺。2010年,山西合成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亚美尼亚依里特公司按照60:40股份比例合资建设的3.0万吨氯丁橡胶装置建成投产。随后几年,虽然有四川长宁(计划产能5.0万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计划产能5.0万吨)以及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产能2.0万吨)等也计划新建氯丁橡胶生产装置,但至今未见投产报道。
进出口方面,2005年5月,我国对原产于日本、美国、欧盟的进口氯丁橡胶开始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为5年。这一反倾销措施使得2005~2009年期间,我国氯丁橡胶的进口量逐年递减。2010年5月9日,应国内氯丁橡胶产业请求,商务部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日本、美国和欧盟的进口氯丁橡胶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并决定自2011年5月10日起,继续对原产于日本、美国和欧盟的进口氯丁橡胶实施反倾销,期限为5年。这一举措使得我国氯丁橡胶的进口量再次出现下降。2005~2015年我国氯丁橡胶的进出口情况见表2。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氯丁橡胶的消费变化不大。
制鞋及建筑领域用胶粘剂是我国氯丁橡胶最大的用户,占总消费量的60%,其次是工业橡胶制品,占总消费量的30%,另外有10%用于电线电缆及其他。从地域分布来看,华南、华东地区消费量最大,占全国总消费量的65%,华北、华中地区占25%,其他地区占10%。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力深层次矛盾凸显影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相关行业的发展速度放缓,再加上三元乙丙橡胶等其它产品的替代,“十三五”期间国内对氯丁橡胶需求的增长幅度不会很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氯丁橡胶的总消费量将为8.0~8.5万吨。
2013年1月份氯丁橡胶的市场价格为49000元/吨,近年,我国氯丁橡胶的市场价格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2015年,市场价格在2014年的基础上继续小幅度下降。1月份的价格为39000元/吨,9月份为35000元/吨。12月继续下降到32500元/吨。由于市场需求疲软以及原料价格下降,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氯丁橡胶仍将在较低价位上运行,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目前,我国氯丁橡胶的生产工艺技术还较落后,仍采用电石乙炔法工艺,在物耗和能耗、安全生产、环境污染、产品品种及质量等方面,特别是与同为电石乙炔法的日本电气化学相比,具有明显的差距,仅电石单耗就比后者高出约1/3,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较差。为此,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降低消耗和强化污染治理,提高乙炔利用率,稳定现有产品的门尼黏度;积极开发新产品,注重羧基胶乳、共聚合胶乳等功能性胶乳的开发;实现高门尼非硫调节型-WHV的工业化,增加正-12-碳硫醇调节产品,同时提高2,3-二氯-1,3-丁二烯第二单体的制备效率;加强1,3-二氯-2-丁烯副产物回收技术的开发,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的竞争能力。
此外,国产氯丁橡胶的产品牌号少,且大多数为中低档产品,而国外厂家一般都具备多个商品牌号。在耐寒、耐热、共聚胶粘剂、易加工型(含预交联微凝胶成分)及胶乳多样化品种方面,我国与之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高档产品绝大部分还依靠进口,今后应加强产品应用开发,以满足国内需求,积极开发丁二烯法氯丁橡胶生产技术,以提升我国氯丁橡胶的整体技术水平。此外,还应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化解国内市场竞争压力,确保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表1 2015年世界氯丁橡胶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万吨
生产厂家名称
美国杜邦-陶氏弹性体化学公司
德国朗盛公司
日本电气化学公司
日本Showa Denko K K公司
日本Tosoh公司
重庆长寿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合成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山纳合成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亚美尼亚Erevang公司
合计
厂址
Pantchartrain,LA
Dormagen
Omi
Kawasaki
Shinnanyo
重庆
山西大同
山西高阳
Erevan
产能
10.0
6.3
10.0
2.0
3.4
2.8
2.5
3.0
0.8
40.8
备注
商品名为Neoprene,丁二烯法
商品牌号为Baypren?誖,原名拜尔化学公司,丁二烯法。
电石乙炔法,自有技术,商品牌号为Denka Chloroprene?誖,09年扩能
丁二烯法,杜邦-陶氏弹性体化学公司和Showa DenkoK K公司的合资企业,各占50%的股份, 商品牌号为Neoprene?誖
丁二烯法,BP 化学公司工艺, 商品牌号为Skyprene?誖
乙炔法
乙炔法
乙炔法
天然气乙炔法,商品牌号为Nairit?誖
表2 2005~2015年我国氯丁橡胶的进出口情况 万吨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进口量
2.56
2.31
2.27
2.24
1.90
2.47
2.04
2.00
2.00
1.97
1.77
5494.30
5908.42
7102.82
7527.69
6050.77
8682.16
8850.39
9425.25
8716.20
7983.95
6613.12
出口量
0.10
0.63
0.95
0.72
0.27
0.42
0.80
0.57
0.35
0.31
0.18
214.53
1777.08
3440.44
3160.63
985.82
1383.20
3434.37
2568.63
1453.96
1280.10
68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