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生物制造:产业健康成长 国际化进程加快
2017年7期 发行日期:2017-03-31
作者:zhoukan2012

    生物制造产业是现代生物经济的支柱,基于生物质资源利用和生物基产品研发与应用的生物基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越来越显著。“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复合增长率达到 15%以上,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 3.5万亿元,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大宗发酵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生物能源年替代化石能源量超过3300万吨标准煤,处于世界前列,主要生物基材料品种产量和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种传统石油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学品实现生物质路线生产,形成了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生物产业集群。
    我国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了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促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为生物制造发展指明了方向。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元年,《“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等有关生物制造的国家级规划密集出台,明确了生物制造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发展目标,同时提出推进产业开放发展、拓展合作新路径的国际化思路,要求贯彻国家开放发展战略部署,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新机制,建设全球创新发展网络,推动产业链全球布局,拓展发展新路径。
  
竞争力增强,
     逐步迈向国际化
  
    经过“十二五”的发展,我国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生产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产品与服务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1. 传统优势产业出口增长稳定,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
    我国传统的氨基酸、有机酸、酵母等产品产业具有量产优势,无论在产能规模、产量和产值等方面均居于世界前列。以全球产量第二大的氨基酸品种赖氨酸为例,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赖氨酸生产和出口国:2015年,我国赖氨酸产能达220万吨,占全世界的80%以上;2015年我国赖氨酸和赖氨酸酯及盐出口量为26万吨,增长率为1.2%,出口金额达3.22亿美元,远销俄罗斯、荷兰、美国、丹麦、立陶宛、比利时等60多个国家与地区。
    与产能扩张快速、出口数量攀升相伴而来的还包括部分产品产能过剩较为严重,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个别产品市场由于受到美国和欧盟市场反倾销措施的严厉制约,出口呈现量增价减的走势,导致国内企业运转困难。为此,企业多方谋求调整产品结构、加强高值衍生产品开发,并在扩大内需市场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例如,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琪酵母)拥有11万吨酵母产能和4.6万吨酵母抽提物生产能力,居于全国领先地位,近年在海内外建立了8大总部基地及应用技术中心。2010年底,安琪酵母在埃及建设工厂,投资总额7500万美元,设计年产能1.5万吨干酵母,工厂投产后一直满负荷生产,运行良好。2015年9月,安琪酵母在俄罗斯的工厂正式动工开建,总投资4.63亿元,年设计产能2万吨,2017年投产,建成后将成为俄罗斯最先进的酵母工厂。数据显示,安琪酵母出口连年保持12%以上的增幅,且出口产品95%以上使用自主品牌,商标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先酵母品牌。
    此外,我国有机酸产业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地位,是最大的柠檬酸生产与出口国,产能约占全球的75%左右,70%~80%的产量用于出口。2014年5月,山东金禾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匈牙利注册成立博苏生化责任有限公司,投资1.3亿美元在匈牙利东北部的考津茨包尔齐考市建设柠檬酸厂,设计年产10万吨柠檬酸及盐,其中柠檬酸产量将占全球的5%。2014年9月,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原生化)兴建的柠檬酸发酵工厂在匈牙利索尔诺克工业园奠基,设计年产6能万吨,总投资1.34亿美元,由丰原生化和匈牙利发展银行联合融资。此类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国内企业的设备、技术出口,充分利用海外基地的丰富资源,占领国际市场,实现生产和销售“两头在外”,促进产业良性成长。
    2. 新兴市场产品竞争力提升,替代进口效果显著
    受到新技术研发及应用的推动和不断增长的下游市场的拉动,近年来一些此前发展基础较弱的产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例如,食品饮料和纺织品等市场的急速扩增为酶制剂的市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2015年酶制剂的全球市场产值达46.2亿美元。尽管全球食品和工业酶制剂市场仍由荷兰帝斯曼集团、丹麦诺维信公司、美国杜邦公司等企业主导,但我国酶制剂产业增长仍然十分显著。2015年,我国酶制剂产量约为120万吨,同比增长4.3%,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8家,产品品种增多,产品大类超过20种,一些特种酶陆续实现商业化生产。同时,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改变了以往国外产品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局面,国内市场上国产酶制剂产品的占有率显著提升,已由“十二五”初期的不足10%提升到现在的近30%,与2014年相比,产品出口量增加3.9%,出口额增加5.8%。
    同时,企业投资力度的加大与新生产线的建成提升了部分生物制造产品的自给能力,为国内市场的稳定供应带来保障。例如,蛋氨酸是氨基酸产品中为数不多的需要全合成生产的品种之一,近年来全球市场需求量一直保持6%的增长速度,由于其生产工艺复杂,产能多由大型跨国企业垄断,我国进口依存度较大。宁夏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60亿元分三期建设饲料级DL-蛋氨酸及相关配套设施,2018年全部建成后产能将达到20万吨;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的蛋氨酸项目扩产后目标产能将达到30万吨,未来我国蛋氨酸供需行情有望取得实质性改变。
    产学研结合促进了实验室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并走向市场,一些性能优异的新兴产品及服务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并向海外延伸。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张学礼团队研发的L-丙氨酸发酵法生产技术已经完成中试并转让安徽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恒生物),后者已经在国际上首次实现L-丙氨酸的商业化生产,并成为德国化工行业巨头巴斯夫公司的供应商。2014年11月,华恒生物与巴斯夫欧洲公司签署意向,计划以合资或其他方式在合肥新建发酵法生产L-丙氨酸生产装置,联合生产装置将以华恒生物研发并已投入运营的专有技术为基础,产品除满足巴斯夫的需求以外,也将销售至制药、精细化工、食品和饮料等行业。
    3. 行业资源整合力度加大,跨国并购重组寻求共赢
    近年来,在多个生物制造产品领域,都出现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大型企业实力增强的局面,行业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中不断洗牌,使得多个产品市场呈现寡头格局。例如,目前我国氨基酸产业规模以上生产厂家已达近百家,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后,产能高度集中,产能排名前三的企业拥有市场份额的75%,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议价能力。
    同时,国际资本市场的变动也为企业壮大提供了新的机会,部分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始寻求通过跨国并购重组来优化资产和产能配置,例如中国化工集团以24亿美金的估值收购以色列农药巨头Adama集团,光明食品集团以约12.5亿美元收购以色列最大的乳制品公司Tnuva公司等。2016年2月,中国化工集团宣布将通过公开要约方式收购先正达100%股权,交易金额将达到430亿美元,该件收购案有望于近期获得欧洲反垄断机构的批准,为其最后达成扫清障碍。2016年1月,梅花生物公告拟筹划购买韩国希杰集团在中国境内的氨基酸发酵资产及配套资产,同时向对方转让部分股份,以打造国内氨基酸产业的航母。不过,2016年5月,由于交易双方仍未能就同业竞争问题、标的资产业绩承诺等关键条款达成一致,梅花生物宣告本次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被迫终止。
    4. 国际研发合作加强,促进产业全面提升
    领先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离不开外部人才与技术的引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和海外业务的拓展。2013年9月,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蓝集团)获国家科技部批复设立生物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近年已先后开展国际合作类项目10 余项,合作方包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芬兰、保加利亚、德国、印尼等国家的近20家单位。蔚蓝集团在国际合作方面已投入数千万元,引进多项行业关键技术,开发新产品1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通过引进国外关键核心技术引进、与国外机构联合研发攻关、开展国际合作开展CRO(合同研发业务)与CMO(合同加工外包业务)服务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公司业务的生长,带动了行业的全面发展。
  
深化改革,强化布局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不断取得创新与突破,研究范式和产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生物产业与工业制造产业相互交叉融合,极大促进了绿色生物制造产业和生物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经济走向新常态、“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重要历史阶段,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我国迎来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迎接即将蓬勃发展的生物经济,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未来我国应前瞻布局、拓展路径,进一步深化我国生物制造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1. 紧跟国际技术创新步伐,打造尖端创新产业生态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系统化突破性发展态势,新一代的工业菌种育种、人工细胞合成与生物系统工程技术体系创新成果日新月异,新型化学品、能源产品与功能材料的生物路线替代过程层出不穷,生物制造技术已向更加依赖云资源、机器人、机器学习和自动化等软件驱动的模式转变。国内的研究单位与企业应保持国际视野,紧跟创新步伐,关注颠覆性创新在生物制造产业中的应用,培育和孵化新兴产业技术,打造中国版的Zymergen公司(美国创新型合成生物学初创企业),发展结合人工智能、互联网和先进制造的创新产业业态,深度融入全球创新产业链条。
    2. 推动调整优化产业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产业发展方面,按照“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要求,推进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强供给侧改革,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行业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协调加快完善产业集群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代表性企业;同时,以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建设双边特色产业国际合作园区,引导龙头企业到海外建设境外合作园区。
    3. 瞄准国际行业市场特点,强化产业与服务布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应针对各个国家与地区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创新合作方式,制定合理的国际合作重点和策略,提升重点领域开放合作水平,以在全球生物制造产业链中占据主动位置。例如,对于技术基础雄厚的发达国家与地区,注重人才与技术的引进和学术交流,针对市场需求强化产品与服务的输出;对于成长中的新兴经济体,注重开展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优势互补,联合进行产业投资、技术攻关和市场拓展,侧重设备与人力的输出;对于技术暂时落后的国家与地区,注重市场机会的发掘与产业链条的培育,考虑非核心知识产权的技术输出及资源共享与共同开发。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