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炼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该如何实现?
2018年12期 发行日期:2018-06-18
作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寿生

中国炼油行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的挑战


  炼油行业是石油和化学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炼油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我国炼油能力大幅增长,已经成为炼油能力世界第二大国,炼油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品质量逐年提高,技术创新不断突破,装置运行安全稳定,企业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炼油行业正在走向一体化、规模化、基地化的全新发展轨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行业发展结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十分凸显,加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十分迫切。当前,国家倡导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深入推进能源产业革命,同时,以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浪潮风起云涌,这些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都对炼油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我国炼油行业发展现状,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在炼油行业去产能、补短板、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炼油能力稳步增长
       “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能力持续保持增长,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截至2017年底,我国原油加工量5.68亿吨,同比增长5%。以生产成品油为主的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了8.04亿吨,炼油产能主要集中于中石化、中石油为首的六家中央企业(集团)。其中中石化、中石油两家合计4.8亿吨,占比60%。2017年,生产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3.58亿吨,同比增长3%。目前,我国炼厂数量综合约220家,其中中石化、中石油为首的六家中央企业(集团)为98家,占比45%。其中,中石化33家、中石油33家、中海油16家、中国化工12家、中化2家、兵器工业2家;地方炼厂(不含已被央企收购部分)122家,占比55%。根据正在实施的炼油新项目及最新规划情况,预计“十三五”期间,将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47亿吨,扣除将要淘汰的落后产能约4000万吨,“十三五”期间净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8亿吨,预计2020年我国炼油能力将达到9.52亿吨。
    2.成品油质量升级不断加快
       目前,我国成品油质量升级已全面进入国Ⅵ阶段。2017年1月1日,根据《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工作方案》要求,全国供应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车用汽油硫含量从50mg/kg降到10mg/kg,烯烃含量从28%下调到24%;车用柴油硫含量从50mg/kg降到10mg/kg,十六烷值调高到不小于51。同年10月1日,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等4部门和北京、天津、河北等6省市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2+26”城市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并轨,全部供应符合国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禁止销售普通柴油。国Ⅵ标准的车用汽油,烯烃含量从24%降到18%,芳烃含量从40%降到35%;国Ⅵ标准的车用柴油,多环芳烃从11%降到8%,增加总污染物不大于24mg/kg的指标。同年11月1日,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全国全面供应硫含量不大于10mg/kg普通柴油有关工作的通知》,全国供应国Ⅴ标准普通柴油,普通柴油硫含量从50mg/kg降到10mg/kg。
    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国Ⅵ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标准。中国国Ⅵ油品质量标准实施后,在主要技术指标上将达到欧Ⅵ标准质量要求,其中汽油烯烃含量和柴油多环芳烃含量指标甚至优于欧Ⅵ标准,届时中国油品标准将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基地化建设加快推进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石化产业的布局结构,2015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制定颁发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规划了一批国家重点炼化基地。布局方案要求,今后凡是新建炼油项目、乙烯项目、对二甲苯项目、煤制烯烃项目都必须进基地,并要求新建项目必须按照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的要求,单系列常减压装置原油年加工能力达到1500万吨及以上,一、二次加工设施配套齐全,油品质量达到国Ⅴ标准;乙烯装置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及以上,吨乙烯燃动能耗低于610千克标油;对二甲苯装置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及以上,氢气和重整抽余油等副产品实现综合利用,芳烃联合装置的吨对二甲苯燃动能耗低于500千克标油;单系列煤制甲醇制烯烃装置年生产能力在50万吨及以上,整体能效高于44%。《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炼化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体化、基地化发展的全新轨道。一体化、基地化的布局和建设,必将加速推进我国炼油行业跨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4.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日趋完善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炼油行业的发展已经突破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垄断。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进入油品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日趋完善。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国家有条件地放开进口原油使用资质限制,地方炼油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国内炼油行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获批的浙江舟山石化、辽宁恒力石化等多个千万吨级民营炼油大项目的陆续建成,地炼产能规模在国内总炼能中的占比将接近1/3。截至2017年底,国家已对32家地方炼厂发放了约1.02亿吨原油使用配额。预计2020年,地炼原油进口总量将达1亿吨,占国内原油进口总量的25%左右,成为原油进口的生力军。地炼市场份额也将从2016年的23%增至超30%,凭借体制优势及经营的灵活性,其市场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未来随着地方炼油企业逐步走向资源整合,如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等的相继成立,地方炼油企业将进一步扩大资产规模,统一销售渠道,质量水平和品牌能力都将有较大提升。国内成品油市场将出现地方炼油企业与中央炼油企业同场竞技的局面。
    另外,今年原油期货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国原油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为我国进口原油资源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途径,也为我国石油企业在开展原油交易过程中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在看到我国炼油行业发展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炼油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是产能过剩的矛盾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超过8亿吨,而我国原油产量仅2亿吨左右,2017年原油实际加工能力仅有5.68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70%,与世界平均炼油产能利用率82.5%相比,产能过剩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随着一批新建炼油产能的投产,我国炼油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如何利用市场竞争的手段和政府调控的力量,通过兼并重组和等量置换的方式,进一步加快推进小炼油和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将是我国炼油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目前,已获取进口原油使用资质的企业共36家,淘汰落后炼油装置共119套,8980万吨加工能力,这些落后炼油装置已全部拆除。其中,企业淘汰的自有落后装置41套4315万吨加工能力,采用兼并重组方式淘汰的落后装置78套4665万吨。
    二是炼厂规模小而散的现状急需改变。
      随着《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实施,我国炼油行业小而散的现状必须尽快改变。从炼厂规模来看,目前,国内千万吨级规模炼厂仅有23家,能力合计3亿吨,占比38%;500万~1000万吨规模炼厂仅有48家,能力合计3亿吨,占比38%;不足500万吨规模炼厂多达149家,能力合计2亿吨,占比24%。中石油平均规模725万吨,中石化平均规模743万吨,算上全国其他地方炼油装置,我国单厂平均产能约405万吨,与世界炼厂平均规模754万吨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经济效益低下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是炼油装置的技术复杂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加工原油的多样化、劣质化,加工高硫、高酸、重质原油的能力不断扩大,特别是日益严格的清洁燃料标准的不断提升,炼厂装置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催化裂化、加氢裂化、重整、焦化以及加氢处理等二次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原油加工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增强。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和需求升级的变化驱动,炼油行业规模化、一体化和集约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炼油行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四是炼油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更加明确。
      随着我国炼油技术水平的升级和进步,转型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炼油行业由“资源型”向“化工型”转型的方向更加明确,路线图愈加清晰。目前,我国炼油技术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处于领先水平,具备了自主建设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大型成套装置的技术能力,拥有了生产相当于欧五汽柴油质量水平的核心技术。同时,我国在渣油转化、提高轻油收率、清洁燃料生产、多产汽油和芳烃、多产航煤、油化结合等多系列技术正在或已经实现突破,为向化工型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产品保障。另外,在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原油直接制化学品、甲烷制乙烯、乙烷裂解制乙烯以及丙烷脱氢制丙烯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当前,世界石化行业正在步入快速上升的通道,中国石化行业只有在加快炼化一体化技术创新中取得领先的突破,在高端、核心技术上不缺位,才有可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独领风骚的优势。


中国炼油行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总体来看,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已经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面对着转型升级的全新挑战,炼油行业必须要在创新驱动的动力下全力抓好转型升级的五项重点任务。
    1.加快推进清洁燃料加工技术的创新突破
    随着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炼化生产过程与油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加快推进清洁燃料加工技术的创新突破,是全行业“打好蓝天保卫战”必须要出色完成的首要任务。目前全球主要国家油品质量升级步伐持续加快,车用燃料规格向高性能和清洁化方向发展。2017年1月1日起,美国执行Tier 3油品标准,清洁汽油硫含量指标从30ppm降低至10ppm;欧洲委员会要求欧盟成员国生产硫含量接近零的汽油;日本目前要求汽油硫含量不高于10ppm。我国炼油行业用几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国家油品升级十多年的路,现在继续向低硫、低芳烃发展。完善成品油质量升级措施,发展烷基化、异构化、催化裂化柴油处理以及低成本制氢等装置,优化催化裂化汽油处理、加氢精制等装置操作方案,兼顾油品质量升级与化工原料优化等方面,我国炼油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目前,我国油品质量标准已领先多数发展中国家,部分省份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炼油企业正在进一步加快技术研发,为2019年国家实施成品油国Ⅵ标准打下坚实基础。
    2.加快推进炼化一体化技术的创新突破
    从国际炼化行业发展经验来看,发展炼化一体化是国内外炼化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有关数据表明,与同等规模炼油企业相比,采取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产品附加值可提高25%,节省建设投资10%以上,降低能耗15%左右。“十三五”期间是我国炼油行业实现炼化一体化战略转型的重要机遇期,我国炼化行业将开启从大炼油向大化工转型的实质性新阶段,炼油行业的基本任务将从大量生产成品油逐步转变为在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清洁油品需求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烯烃、芳烃等基础化工原料的产品比例,从而为下游高端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原料保障。在我国基本化工原料需求中,乙烯、丙烯还存在着很大的供给缺口,在我国终端化工产品需求中,高端化工新材料同样有着巨大的供给缺口,很大的基本化工原料缺口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急切地呼唤着炼化一体化技术的创新突破。
    3.加快推进天然气加工利用技术的创新突破
    2017年,我国天然气总产量1490亿方,其中,常规天然气产量1331亿方,页岩气90亿方。据地质勘探,我国页岩气储量很大。随着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突破,页岩气将成为非常规气中增长最快的品种。“十三五”以来,以进口乙烷和丙烷为原料,通过乙烷裂解制乙烯、丙烷脱氢制丙烯的技术路线成为不少企业的重要选择。目前,我国不少研究单位和大专院校投入了大量力量,在乙烷裂解技术、催化剂技术、裂解气分离技术、CO2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制造技术等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大连物化所正在研究开发的甲烷无氧制乙烯技术,就是一项具有颠覆意义的技术创新。当前,迫切需要在页岩气勘探开发、天然气加工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世界领先的突破,使天然气加工利用新技术,成为我国烯烃、芳烃原料多元化发展的一条新路子,为我国炼化工业的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4.加快推进炼化和现代煤化工技术耦合的创新突破
    近年来,我国在炼油新技术的延伸和拓展方面,不断取得可喜进展,在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等现代煤化工技术方面也持续取得创新和突破,实现了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异军突起,整体水平和关键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已经建成煤制油产能912万吨,煤制烯烃产能1242万吨。世界第一套煤制乙醇装置也已经建成投产。延长石油集团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正大胆开发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煤油共炼新技术,将煤炭与石油资源、将炼化技术与煤化工技术结合起来,通过碳氢互补,平衡原料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取得了独特的技术发展优势。这些技术的探索和突破,都是炼油技术和现代煤化工技术的有益补充与延伸,探索炼油技术和现代煤化工技术的优势互补,实现炼油技术“氢多碳少”和现代煤化工技术“碳多氢少”的耦合共生,开创碳氢互补、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将会开辟出现代技术跨界嫁接的一片崭新天地。
    5.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创新突破
    近年来,石化行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工程技术服务、资源能源、收购兼并等国际合作,既获得了重要资源和原材料保障,也扩大了中国化工产品和技术装备的国际市场,在促进国内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就业、增加税收、发展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合作成果,成绩斐然。
    “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提出的重要发展路径,也为我们炼化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应发挥炼化企业的比较优势,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市场以及区位优势,统筹一带一路油气资源的供应渠道,在资源供应优势明显或市场潜力较大的国家建设炼化工业园区,在油品贸易量大或贸易枢纽地区建设贸易仓储基地,根据沿线国家资源分布,改扩建国内炼油产业基地,实现炼油产业的全球布局。


中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炼油行业的新期待


        炼油行业在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链条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是油气资源转化为燃料和原料的关键环节、炼油行业的率先转型升级,必将对整个石油和化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炼油工业经过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开发了催化裂化系列技术、加氢裂化系列技术、炼化一体化技术、劣质重油加工技术等一系列核心工艺技术,取得了行业发展的巨大成就。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炼油生产与石油消费大国,炼油能力占全球炼油能力的17%,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石油大国。
    炼油工业为下游的化学工业提供重要的化学原料,化学工业更离不开炼油工业发展。乙烯是化工行业发展的基础,乙烯及其下游衍生物占整个石化产业规模的一半以上,各种化工材料新应用领域的拓展以及材料之间的替代也为乙烯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2017年,我国乙烯生产能力达到2320万吨,当量消费量高达4320万吨,中国乙烯产能和消费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三。同时,炼油装置一些副产物还为化工行业生产中间体、精细化工产品提供重要原料。炼油工业技术的每一次升级与突破,都会为下游化工行业带来新的路径选择和新的市场突破。近年来随着原油价格的高涨,原油直接制化学品、煤制油、甲醇制烯烃以及乙烷裂解、丙烷脱氢等技术路线的探索和选择,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决化工行业对降低原料成本以及原料多元化的需求,也是全行业对炼油行业技术创新的新期待。
  在整个宏观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全行业迈出由石油化工大国向强国跨越的新征程中,全行业殷切期望中国炼化行业能够坚持创新驱动,成为全行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坚持绿色发展,成为全行业节能减排的领头羊,坚持发扬传统,成为全行业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