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我国炼油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2020年16期 发行日期:2020-08-19
作者:■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张福琴 边钢月

我国炼油化工发展现状

    

    1.我国炼油能力和原油加工量持续增加

    2019年全国炼油能力达到8.6亿吨/年,仍然保持居世界第二位的水平。原油加工量为6.5亿吨,同比增长7.6%。全国炼厂开工率连续第5年回升,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达75.5%。2019年4月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装置投产,浙江石化2000万吨/年装置于四季度投产,全年炼油一次加工能力净增4550万吨/年,产能增量是近20年来次高。 

    2.我国炼油能力的格局更加多元

    随着政策、技术等门槛降低,行业改革力度的加大,民营企业主导建设的千万吨级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和外资大乙烯项目快速推进,炼油行业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据统计,民营炼化(传统及新兴)产能份额由2018年的26%升至2019年的近30%。 

    3.汽煤柴消费增速全面进入下降通道 

    我国成品油消费量近10年来增长了51%,年均增长4.8个百分点,但近3年成品油产量增速明显放缓。  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3.1亿吨,同比降低2.6%,较2018年下降2个百分点。 

    2019年,汽油表观消费1.25亿吨,同比下降0.8%,增速较2018年回落5个百分点;汽油消费由高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增速进入换档期,长期消费将保持较低增长速率。

    航煤消费3878万吨,同比下降4.4%;煤油随着民航业快速发展而出现快速增长,90%以上的消费由民用航空业贡献。

    柴油表观消费1.46亿吨,同比下降6%;柴油需求已经进入平台期,消费出现负增长,需求弹性将延续长期下行趋势;

    由于国内需求放缓,2019年我国成品油净出口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34%,首破5000万吨大关。

    4.汽柴油质量升级工作基本完成

    2019年1月1日起,全国成功进入国VI标准车用汽油和柴油的实际推广和使用。我国炼油工业用20年时间,完成了车用汽油、车用柴油从国Ⅰ到国Ⅵ的升级工作。目前,我国成品油质量已整体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炼油单厂规模持续提高,部分装置规模大型化,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截至2019年,国内炼油规模在2000万吨/年以上炼厂6家,主要包括:镇海炼化2300万吨/年、惠州石化2200万吨/年、金陵石化2100万吨/年、大连石化2050万吨/年、浙江石化2000万吨/年和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其中,新投产的炼厂单厂规模已达到2000万吨/年。 

    目前,我国炼油装置大型化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从单系列装置规模看,常减压蒸馏1600万吨/年(盛虹石化,在建),固定床渣油加氢400万吨/年、沸腾床渣油加氢320万吨/年(恒力石化,全球最大),催化裂化480万吨/年、延迟焦化420万吨/年、加氢裂化400万吨、连续重整380万吨/年(浙江石化,全球最大)。

   6.炼油技术取得进展,炼油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4% 

    我国已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例如,催化裂解(DCC)工艺、多产异构烷烃催化裂化(MIP)工艺、催化汽油加氢技术、催化汽油吸附脱硫技术(S-Zorb)技术、离子液烷基化、催化柴油选择性加氢生产汽油和芳烃(LTAG)、间接烷基化等。

    开发了劣质原油加工、重油高效转化、清洁燃料生产、清洁炼油过程、炼化一体化、炼油结构调整和特色产品生产等一系列新技术,为炼油产业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已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单系列千万吨炼油成套技术,炼油所需的催化剂已可实现自给,部分外销出口。炼油技术在国际上整体处于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国际领先。

    截至2019年,我国千万吨级炼油装置装备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4%。


“十四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十四五”期间,我国炼油行业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分析如下。

    1.国际原油价格

    油价运行受全球疫情和石油价格战这两大关键影响因素,2020年以来国际油价陷入区间震荡下行。  

    需求方面受阻,由于全球疫情扩散, 一是导致多地工业活动停摆及居民出行减少,对原油需求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二是降低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预期,降低未来原油需求预期。

    石油供应方面充足。据悉,为解决沙特和俄罗斯之间的原油价格战,欧佩克+已经在4天内两次召开紧急会议,2020年4月12日,由欧佩克产油国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终于公布了最新版的减产协议。欧佩克秘书长穆罕默德·巴尔金多发表声明:此次减产协议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具有历史性意义。

    疫情对原油需求的打击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但供应端主动及被动减产对本已较低估值的油价将有所支撑,油价底部宽幅振荡的概率偏大。

    2.国家市场化改革速度加快

    继国家出台《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后,2019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提出鼓励外资进入中国石油产业的勘探开发领域。8月国家商务部下发第三批成品油出口配额,累计配额达5600万吨,超出上年全年800万吨,成品油出口配额限制有所放松。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取消成品油批发仓储资格审批,零售资质下放地市,乡镇以下加油站使用集体用地,未来成品油零售终端建设将加快,成品油市场改革力度加大。

    3.国家油品质量升级稳步推进

    成品油质量标准进一步提高,2023年车用汽油将升级至VIB,届时车用汽油烯烃含量将降为不大于15%(体积分数)。汽油标准从国Ⅴ升至国Ⅵ,主要变化如下:一是烯烃含量由24%调低至18%ⅥA,15%ⅥB;二是芳烃含量由40%调低至35%;三是苯含量由1.0%调低至0.8%;四是50%蒸发温度120℃降低至115℃。 

    4.节能降耗

    新建炼厂和已有炼厂的升级改造使得炼油装置普遍实现了大型化,并采用了更加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使得炼油主要装置和全厂能耗进一步降低,根据《“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炼油综合能耗降至63千克标准油/吨的目标。镇海炼化、茂名石化等主营炼厂的综合能耗均已达到50千克标准油/吨左右,属于世界先进水平。

    新建炼油企业单位能量因数耗能要求不超过7千克标油/(吨*因数)。《2018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耗能产品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及指标》显示,中石化青岛炼化、广州石化、中化泉州石化单位能量因数耗能均已达到7千克标油/(吨*因数)以下。

    5.国家对安全环保要求提高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实施了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要求,对炼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加热炉烟气、催化烟气、硫磺回收尾气的SO2浓度要求分别为不高于50mg/m3、50mg/m3、100mg/m3。炼油企业面临超洁净排放改造,需要开展炼厂污水提标改造,深入开展VOCS治理等改造工程。

    6.国家要求船用燃料低硫化

    随着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的推进,以及国际公约提出的2020年船舶使用低硫燃油时限的逼近,保障合规的船用低硫燃油供应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控制船舶大气污染的关键。 

    交通运输部等十三个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船用低硫燃油供应保障和联合监管的指导意见(交海发〔2017〕163号)》提出推行船用低硫油是指硫含量不大于0.5%(m/m)的船用燃料油。 

    7.成品油替代规模快速提高,未来进一步扩大

    2019年替代资源总量3490万吨,同比增长17%,占成品油终端消费比重8.9%。预计,2020年替代资源总量达4220万吨,占成品油终端比重突破10%大关。其中天然气汽车贡献50%,乙醇和电动汽车分别贡献30%和16%。天然气占替代资源总量比重由2015年的73%降至2020年的58%,多元化趋势深化。未来,随着天然气汽车、新能源汽车以及氢能等替代品的涌现,替代燃料将会在国内部分地区发展迅速。


我国炼油行业发展态势

   

    展望未来,炼油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炼油行业向一体化、集群化和规模化转变,在升级产业链的同时,实现炼油行业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实施的主要举措包括如下7个方面。

   (一)持续推进七大石化基地的建设

    按照国家《石化产业布局方案》,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包括: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浙江宁波、上海漕泾、广东惠州和福建漳州古雷。七大基地全部投射沿海重点开发地区,这七大基地分别位于三大石化集聚区,一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江苏连云港三大基地位于长三角地区,该区域经济活力强劲、发展潜力巨大,是石化下游产品消费中心,也是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的关键交汇区域。二是广东惠州、福建古雷两大基地位于泛珠三角地区,面向港澳台,区位独特,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承载腹地。三是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两大基地位于环渤海地区,是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战略的集中辐射区域。七大石化基地的发展态势如下:

    1.大连长兴岛

    恒力炼化成为七大石化基地首个投产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新建的2000万吨/年炼油及450万吨/年PX已于2018年投产,加工原油为沙重、沙中和马林原油,采用常减压+加氢裂化+芳烃的全加氢工艺路线。

    此外,中国华阳经贸集团与福佳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长兴岛合资建设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成为继中石油的大连石化、恒力炼化之后,第三个规模2000万吨/年的炼化项目。

    2.江苏连云港

    盛虹集团1600万吨/年炼油、280万吨/年芳烃及110万吨/年乙烯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18年12月在连云港徐圩新区正式开工,主要加工沙特轻质、沙特重质原油,采用原油加工+重油加氢裂化+芳烃+乙烯裂解+IGCC的总工艺流程方案,项目总投资约775亿元,将于2021年建成投产。

    在该基地,另外9个重大项目同期开工,包括中化芳烃衍生物系列产品及电子化学品项目、江苏赛科特种化学品项目、连云港荣泰化工仓储公司商储罐区(二期)低温储罐项目以及配电网工程、LNG储配站、石化公共管廊、污水处理厂、固危废处理处置中心等公共配套工程。

    徐圩新区发布《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320万吨/年轻烃综合加工利用项目》环评文件受理情况,连云港石化是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项目分两个阶段实施:一阶段主要生产装置包括轻烃裂解联合装置(轻烃裂解装置、丁二烯抽提装置、芳烃抽提装置)、HDPE装置、LLDPE装置、EO/EG装置;二阶段主要生产装置包括轻烃裂解装置、LDPE 装置、EO/EG 装置、丙烯腈联合装置。

    3.浙江宁波

   (1)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

    该项目由荣盛控股、巨化集团、桐昆控股、舟山海投等四家单位合资创建,位于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总投资1730.8亿元,分两期建设,总规模为4000万吨/年炼油、280万吨/年乙烯和大型对二甲苯项目。其中,浙江石化一期在浙江舟山新建2000万吨/年炼油装置,140万吨/年乙烯,520万吨/年PX,已于2019年投产,二期工程正在推进。

   (2)镇海炼化扩建15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项目

    中国石化发布了关于“中石化宁波镇海炼化有限公司扩建15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项目”的招标公告,该项目由宁波市发改委核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批准建设。镇海炼化目前拥有23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的规模,与4500万吨/年的深水海运码头、超过330万立方米仓储共同构成了“大炼油、大乙烯、大码头、大仓储”的产业格局。按规划,镇海炼化基地将形成炼油能力3300万吨/年到3800万吨/年,乙烯180万吨/年到220万吨/年,成为目前国内产能最大的炼化基地。

    4.广东惠州

    现有中海油一期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二期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项目新增1000万吨/年炼油,加工高硫中质原油,采用常减压蒸馏+重油加氢+催化裂化的加工方案),现有石化下游项目近50个,中海壳牌一期95万吨乙烯项目、二期120万吨乙烯项目。二期工程已于2018年投入运行,大亚湾石化园区成为拥有原油年加工能力2200万吨和年产215万吨乙烯能力的大型石化园区。

    惠州石化化工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在荷兰海牙签署,这将成为中国海油、壳牌集团在惠州大亚湾合作建设的三期项目,总投资数十亿美元。

    5.福建漳州古雷

    中石化建设1600万吨/年炼油装置,总投资约260亿元。 

    腾龙芳烃(漳州)整改修复项目传来报道,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功重启芳烃项目,PX(2)装置已经生产出合格产品,顺利为下游PTA装置供料。

    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发布《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生产准备工作纲要》,将建设百万吨级乙烯及下游配套深加工装置,分别为 80万吨/年乙烯蒸汽裂解、30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25万吨/年芳烃抽提、9万吨/年丁二烯抽提、30万吨/年乙烯-醋酸乙烯树脂(EVA)、27/50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60万吨/年苯乙烯(EBSM)、35万吨/年聚丙烯(PP)等化工装置以及配套的公用辅助工程,项目总投资概算为278.38亿元,计划2020年底建成投产。

    6.上海漕泾

    中石化建设2000万吨/年炼油装置,总投资约400亿元。位于上海漕泾的高桥石化漕泾炼化一体化项目早在2012年就已经进行了环评公示,2013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批示之后正式开展各项前期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然处于搁置状态。

    7.河北曹妃甸

    河北曹妃甸涉及5000万吨的旭阳石化、新华石化、浅海集团,除了旭阳石化1500万吨项目在推进当中,该项目于2017年9月获河北省发改委核准,其他均未有实质性进展。

   (二)炼油能力过剩形势更加严峻,应加强监管

    预计,2025年我国炼油能力将达到10.2亿吨/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国。随着国内油品需求进入平台期并在2025年前后达峰,届时国内成品油将有8200万吨盈余,保守估计炼油能力将过剩1.7亿吨/年左右。

    为了减少炼油能力过剩,国家应加强新增炼油能力的控制,并制定安全、环保、能耗和产品质量不达标炼油企业的退出机制。

   (三)调整炼油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加快汽柴油产品质量升级工作,推进油品质量升级。做好国Ⅵ标准汽柴油的生产;推进普通柴油与车用柴油的质量标准并轨管理工作;增产汽油、航煤等产品,降低柴汽比及低价值产品产率;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船用低硫燃油供应保障和联合监管的指导意见》,船用低硫油是指硫含量不大于0.5%(质量分数)的船用燃料油。在满足市场对油品需求的同时,尽可提高烯烃、芳香烃等基础化工原料产品的比例,向炼化一体化发展,加快替代化工原料及产品的进口,减少低端产品出口。

    在低硫船燃生产方面,中石油和中石化已安排近20 家沿海炼厂生产,辽河石化、大连石化、广西石化、上海石化、金陵石化、海南炼化、青岛石化等炼厂已经具有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的能力。

   (四)加大炼化一体化的力度,提升盈利能力

    在近几年炼化产能扩张中,出现了从燃料型炼厂向化工型炼厂转型的趋势:一方面,新建成、在建及规划建设的炼化一体化项目通过压缩成品油收率,大幅增加化工原料产品占比;另一方面,传统炼厂通过规划化工项目或对原有化工项目进行扩能改造,带动炼厂提高化工转化率。

    对于获得原油加工量较小的地方炼厂,应充分做好区域整体优化,在政府引导下,集中原油资源,做大炼油并向化工发展,构建双赢的集中集约的发展模式。

   (五)重视炼化技术的研发,推动高质量发展,摆脱对外技术的依赖

    我国炼油技术开发重点:开展催化裂化新型催化剂研究,在重油深加工方面,要做好固定床渣油加氢工艺技术、悬浮床渣油加氢工艺的研发,优化各重油装置组合加工重劣质油工艺等;在清洁燃料方面,完善烷基化、轻石脑油异构化等汽油及柴油质量升级工艺技术等。

    为推动炼油行业高质量的发展,未来,企业一要根据市场供需结构变化,做好炼油主体技术的升级换代。二要根据安全环保政策变化,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的攻关研究。三要紧跟世界科技革命发展趋势,及早布局前沿颠覆性技术的攻关研究,形成自主创新的自有技术,摆脱对外技术的依赖。

   (六)建设节能环保型炼油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炼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将持续提升,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将持续下降,碳排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将显著提升。 

    炼油企业,一是要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从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开发绿色产品、强化节能环保、健全管理体系等多个方面推动行业从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变。二是从工艺装置入手,做好工艺过程节能减排;三是进行二氧化碳减排等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四是加强环保管理及完善环保设施,例如废气的VOCs 治理、废水达标改造、废固的有效处理、危险废固应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等,总之,要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少增污。

   (七)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提升石化产业升级的有效手段 

    炼油行业“两化”融合加快推进。随着炼厂业务的发展,炼厂更趋于智能化、数字化,实现生产数据、设备状态信息在生产指挥中心及生产控制中心集中管理和控制,支持炼厂生产过程管理,同时提高领导层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在生产执行、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决策分析等方面,我国大中型炼油企业通过生产执行系统(MES)、先进过程控制系统(AP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信息化技术的综合应用,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平稳生产运行水平和经营管理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实现了降本增效。 

   (2)炼化企业的生产数据自动化采集率和先进过程控制系统投用率达到了90%以上,通过生产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企业可以及时掌握生产经营动态、远程控制装置运行、整体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了协同生产水平和运营管理效率。 

   (3)九江石化、镇海炼化、惠州石化、长庆石化、万华化学等先后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其中,九江石化“智能工厂”示范的成功,形成了可推广的智能工厂应用框架和建设模板,成为了流程工业特别是石化行业智能化改造的样板,九江石化也于2019年入选了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目前,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均提出通过2~3年时间建设完成智能工厂2.0版本,打造10余个炼化智能工厂;老炼厂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试点智能升级,待试点达到预期效果后再全面铺开;新建炼厂应瞄准智能炼化建设目标,实现全流程集成优化和协同运行,以力争取得效益最大化。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