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普氏能源咨询伦敦消息,国际能源署(IEA) 3月17日表示,全球炼油企业必须找到一种两全齐美的方法,既能应对全球正在积极推进的脱碳行动,又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需求不确定性。
IEA在其最新的中期石油报告《2021年石油市场展望报告》中表示,“成功管理能源转型”将是未来几年炼油企业面临的最重要挑战。报告还指出,尽管石油需求温和增长,但炼油行业前景黯淡,因为长期的产能过剩可能会持续。随着运输燃料主导地位的终结,炼油企业将被迫改变发展战略,为能源转型和对石化产品的日益依赖让路。
IEA预计,清洁能源转型将显著影响运输燃料需求,石化产品将成为唯一增长或稳定的石油需求领域。根据IEA的预测,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全球石油需求将从2020年的每天9100万桶恢复到2026年的每天1.041亿桶。但在此期间,1/3的石油需求增长将由绕过炼油行业的产品来满足,如天然气液体和生物燃料,这将延长许多炼油企业的危机。
为了应对能源转型,炼油商们将不得不扩大生产范围,生产可再生柴油、绿氢和化学回收产品。
部分炼油企业将重心转向更清洁的燃料
炼油企业将不得不专注于向下游衍生发展石化业务,以抵消运输燃料的下降。石化产品将继续引领石油需求增长,到2026年,乙烷、液化石油气和石脑油合计将占石油产品需求增长的70%。
越来越多的炼油企业,已经开始放弃传统的炼油业务,将业务重心转向生产更清洁的燃料,如可再生柴油、可持续航空燃料、生物燃料以及生产聚合物和化学品的原料。
报告称,截至目前,全球大约34.5万桶/天的炼油能力已被转化为生物炼油厂,而且在2026年前还将有84万桶/天的炼油能力转化为生物炼油厂。这些数字还不包括在常规炼油装置中与石油共同处理可再生原料的情况。IEA预计,到2026年,全球生物燃料供应量将从去年的每天260万桶增加到330万桶。
炼油企业还需要找到降低生产活动碳强度的方法。根据IEA的数据,预计到2026年,欧洲将有大约200兆瓦与炼油厂相关的氢气电解项目投用。另外1100兆瓦的项目尚未达到最终投资决定阶段,但如果政府出台激励政策,这些项目可能在2026年前建成投用。
炼油业迎来第三轮产能合理化调整
目前,全球炼油行业正经历第三轮炼油产能合理化调整浪潮。据IEA称,全球已经宣布2020—2026年将关闭360万桶/天的炼油产能,但要让全球炼油产能利用率恢复到80%以上,至少需要关闭600万桶/天的炼油产能。期间,全球将新增850万桶/天的炼油能力,其中大部分将在中国、中东和印度。
2020年初的疫情大流行打击了全球炼油行业,导致炼油利润率降至至少30年来的最低水平。2020年全球炼油活动因此下降近10%至7440万桶/天,回落至2010年时的水平。这一收缩是由于运输燃料消费下降造成的。全球炼油行业目前的炼油能力为1.02亿桶/天,产能严重过剩,炼油产能关闭的步伐可能还会加快。
报告称,“宣布关闭的炼油产能为360万桶/天,而2020—2026年全球将新增850万桶/天的炼油能力,期间净新增炼油产能将达到490万桶/天,与过去7年的净炼油产能增幅类似,但几乎是成品油需求预期增幅的两倍。”
IEA称,由于能效的提高和向电动汽车的转变抵消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需求的增长,汽油需求可能已经见顶。报告显示,要到2024年,航空燃料需求才将超过2019年790万桶/天的水平。旅行限制、旅行习惯的改变以及低收入经济体中新冠疫苗接种相对缓慢的进展,都将减缓受疫情大流行影响最严重的航空业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