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加快低碳氢应用 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2025年2期 发行日期:2025-01-23
作者:■ 魏坤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实施《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低碳氢应用的未来路径。

助力清洁低碳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是我国氢能产业“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了“清洁低碳”的基本原则,要求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到2025年氢能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得到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根据中国氢能联盟“可再生氢100”行动计划,到2030年我国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电解槽装机达到100吉瓦,这将为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提供高效支撑。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装备支撑和技术推广取得积极进展,清洁低碳氢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在工业绿色微电网、船舶、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形成一批氢能交通、发电、储能商业化应用模式。培育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以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初步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实施方案》聚焦清洁低碳氢替代,氢冶金,氢碳耦合制绿色甲醇,氢氮耦合制绿色合成氨,氢燃料电池汽车,氢动力船舶、航空、轨道交通装备,氢电融合工业绿色微电网等应用场景,系统提出30项具体工作任务。石化化工行业是我国清洁低碳氢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加快清洁低碳氢替代应用方面,《实施方案》鼓励炼化行业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煤化工行业气化等环节利用清洁低碳氢替代化石能源制氢。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富集地区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有序建设“制氢+用氢”一体化项目。因地制宜推进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丙烷脱氢、乙烷裂解脱氢等工业副产氢规模化提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化石能源制氢设施加装碳捕集利用装置。

重塑能源与工业协同发展格局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5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其中风电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超过1/3。未来可再生能源还将持续高质量发展,我国电力供应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氢、氨、醇生产国和消费国,氢气年产能约4900万吨/年,产量约3550万吨/年,占全球氢气消费30%以上,且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未来我国清洁低碳氢氨醇在工业、交通、发电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将推动石化化工等产业向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转移优化。同时,随着国内外低碳转型战略推进,清洁低碳氢及氢基绿色燃料的制备应用和进出口受到关注度日益增高,推动工业与能源的深度融合,可以进一步实现产业链融通发展和国际贸易链优化重构,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区,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实施方案》等政策的出台逐步为氢能领域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其落地实施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科研机构应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各方应进一步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积极参与全球氢能技术和产业创新合作,推动形成国际氢能应用良好生态。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