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中石油30亿入局,可控核聚变再迎重磅投资
2025-06-20 17:42:38

6月17日晚间,中国石油集团旗下的中油资本(全称“中国石油集团资本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持股77.35%)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油集团旗下“中石油股份”,共同等比例增资此前的参股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用于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

三家合计增资32.75亿元,其中中油资本出资6.55亿元,中国石油集团出资16.705亿元,中油股份出资9.495亿元。

根据公开信息,中国石油集团是集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也是全球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

2024年度,“中国石油集团”经审计的营业收入约为3.14万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1613.44亿元;集团2024年在世界百强石油公司排名中位居第三,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居第六。

中国石油集团旗下的资本金融板块,主要涉及两家公司,即中油资本和昆仑资本。中油资本作为中国石油集团金融业务管理的专业化公司,是集团金融业务整合、金融股权投资、金融资产监管、金融风险管控的平台。昆仑资本作为中国石油集团产业资本运营平台,聚焦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领域。

此次增资昆仑资本后,具体将如何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并未进一步明确介绍,但公告中透露,此次中国石油集团、中石油股份、中油资本三家股东再向昆仑资本增资,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充分挖掘能源与化工产业战略转型的机遇,有利于优化业务布局、拓展成长空间等,也将提升“昆仑资本”的行业竞争优势和潜在盈利能力。

近年来,市场对核聚变技术的关注持续升温。方正证券机械设备团队看好全球核聚变时间点有望提前。目前欧盟委员会(EC)已正式启动为期4周的意见征询,将助力欧盟确立全球核聚变发展领先地位,并加速推进聚变能源的商业化进程。

当前,核聚变产业布局清晰:一边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国家队”,另一边则是迅速崛起的商业化公司。

“国家队”建造的是“大型人造太阳”,比如国际合作的ITER、中国的东方超环和环流三号、韩国的KSTAR、欧洲的JET等。这些装置就像是“训练太阳的实验室”,正在模拟太阳的燃烧过程,验证聚变是否可控、能不能持续、材料能不能扛住高温高压——为未来真正点亮“人造太阳”打基础、做准备。

商业化企业则采取“小型人造太阳”的模式,通过开发小型、模块化的聚变反应堆,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清洁能源,从而加速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这相当于在一个集装箱大小的装置中驯服一个太阳——听起来像科幻,做起来是工程。

我国当前正从实现“聚变反应”向“工程化”转化,聚变路径清晰。国金证券近日研报指出,可控核聚变是长期各个国家能源必争之地。今年以来中国可控核聚变领域进入资本开支扩张周期,我国可控核聚变正处于实验堆建设、工程堆验证阶段;看好可控核聚变产业在“十五五”期间有望进入密集的资本开支期,看好可控核聚变板块资本开支扩张带来的投资机会。

来源:财联社、机构投资者评论、经济参考报、新华社;整理:Penn


当前评论